一般來說,說話的禮節基本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向人詢問時的禮貌用語
在與人交際過程中,向人詢問在所難免。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和文化程度。向人詢問時,首先,要選擇恰當的稱呼語,如「小姐」「先生」「師傅」等。不加稱呼語,直接用「餵」來稱呼很無禮,至於使用一些不禮貌的稱呼語,如「老頭」「戴帽子的」就更加不禮貌了。其次,要使用請求語,如「請問」「麻煩您」「勞駕」等。對於對方的回覆表示誠摯的感謝。
2、回答他人詢問時的禮貌用語
在人際交往中他人來電話或有不同方式的詢問時,應該熱情地回答人家。比如:在路上遇到有人詢問時,應停下腳步,仔細聽取別人的詢問後進行回答;在辦公室有人提出問題時,應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熱情接待。在回答時應細心、細緻、周到、準確。如果是外地人員問路,就應該應普通話回答。如果是問到公務上的事,應儘量做到詳盡準確,決不能不清不楚。如果被人問到不清楚的情況,應向對方表示歉意,或者找其他人幫助解答,不能胡亂作答或是棄之不理。
3、得到關心、幫助時的致謝用語
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幫助,無論大小,都應該真誠地表示感謝。這是你對別人提供的幫助表示肯定和尊重的一種禮貌行為。表示感謝的行為可以各式各樣,其中如口頭致謝、書面致謝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在各種場合使用,所以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當別人幫了你大忙時表達感謝的語氣要更重些,只用「謝謝」兩個字遠遠不夠。如「真得好好謝謝你,你幫我解決了一個難題」「要不是你幫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4、致歉用語
在交際過程中打擾了別人,或是給別人到來了某種不便,應及時向對方表示歉意。表示歉意的話語通常有:「對不起」「請你原諒」「很抱歉」「打擾了」「真是不好意思」等。向人表示歉意時,不能半遮半掩、扭扭捏捏,應真心實意地致歉,同時還要注意說話方式。如因一些小事影響別人活引起別人的不快,應馬上道歉;損壞別人的東西要主動提出賠償。除了口頭致歉,還需要有改正過失的行動,這才是最實際最有效的道歉。
表達歉意能夠緩和人際關係中的緊張氣氛,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化幹戈為玉帛。
5、申請加入談話的用語
在別人談話進行時,不應該旁聽,假如有事需要與某人說話,應等待別人說完,你再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談話中遇到急事需要辦或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提前申明表示歉意,談話人數超過三人時,不要只與一兩個人說話而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然會使其他人感到受冷落。
6、給別人發言的機會
在談話過程中,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實時的發表個人見解。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最好不要打斷別人說話。
7、注意話題
在人際交往中,最好避開疾病、生死的話題,不談一些荒誕離奇、聳人聽聞或者黃色淫穢的事情。儘量不要詢問女士的年齡、婚姻情況,所謂「見了男士不談錢,見了女士不談齡」。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要刨根問底,不然會使雙方都很尷尬。
8、注視對方
一般在說話與人保持一米的距離,注視對方,這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