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能一忍再忍,7種疼痛不能耽擱,需要馬上就醫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

「疼痛」作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感受,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諸如頭痛、頸肩腰背痛、牙痛、關節痛、胸腹痛等疼痛。但長期以來人們對疼痛的認知較少且比較片面,對疼痛存有不少錯誤認識,很多人認為疼痛「忍一忍就過去了」、「吃點止痛藥頂頂就行」,只有在疼得無法忍受時才就診。有調查顯示,80%以上的人如果不是「疼得不行」,是不會去醫院檢查治療的。

「忍痛」現象的原因及其危害

1.「忍」一向被認為是中國人的優點,是堅強的表現,是被社會所尊崇的。如果某個人老是訴說、抱怨疼痛,會被認為是軟弱、嬌氣。所以很多人寧可忍痛,不到不得已不會去就醫。

2. 認為疼痛尤其是能忍受的疼痛是正常現象,會自然消失。然而,國際醫學界已將疼痛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

人們都知道,血壓高了不正常,可能導致腦出血等嚴重後果,需要儘快就診,查清原因,積極治療。疼痛也一樣,也是生命體徵不正常了,需要及早診治。很多疼痛不會自然消失,可能加重,引起嚴重後果或變成慢性疼痛。

3. 對疼痛的報警作用及危害缺乏認識。新出現的疼痛,也就是急性痛,即持續時間在1個月內的疼痛,通常和手術創傷、組織損傷或某些疾病有關。當人體受到損傷、疾病等侵害時,出現疼痛,提醒我們及時避開危險或去看醫生。

如果人體缺乏疼痛這種報警系統時,即使受到傷害也不會感知。比如說突然肚子疼了,提示可能是闌尾炎,趕緊治療或手術切除;比如突然胸疼得很厲害,可能是心臟病犯了。這些疼痛,提醒人們趕快去就醫或者規避危險。

如果不及時就醫,一味地忍痛,則可能出現闌尾穿孔、心肌梗死、心跳停止等嚴重後果。而且疼痛對多個器官系統都有不利的影響。

譬如,對心血管系統,疼痛會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使心臟病患者心肌氧耗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對呼吸系統,疼痛會使呼吸變得淺快,導致通氣量減少,無法通過有力的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導致肺部併發症;對消化系統,疼痛會使胃腸道蠕動變緩、功能恢復推遲等。所以出現疼痛應及早就醫、及早診斷清楚,治療原發疾病,同時減輕疼痛,降低疼痛所致的不利影響。

4. 對急性痛會變成慢性痛缺乏認識。急性痛不及時診治往往使「短痛」變成「長痛」,「小病」變成「大病」。疼痛是很多疾病的症狀,通常隨著疾病的治癒,疼痛也就自然消失了。

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接受肺切除手術的患者,疼痛可能會持續1個月甚至更久,其中一些患者的疼痛會演變成慢性疼痛,需要神經阻滯和其他多種方法治療才能好轉。這種慢性疼痛的發生固然有患者自身的因素,但是,如果給予完善的術後鎮痛,這種慢性疼痛的發生率會明顯下降。

人過40歲以後,會出現關節不靈活,初起很多人不把它當回事,直到上下樓梯關節疼痛,不敢使勁,久坐站起時關節僵硬,邁不動步,蹲不下,站不起,關節積液、腫脹甚至變形的時候才想起治療,卻發現很多方法都不管用,只好換關節。

帶狀皰疹急性期往往有小水皰,患者可能不痛,沒有很好地休息和治療;很多患者雖然有疼痛,卻只關注皮膚的損傷,以為只要皮膚癒合了,疼痛自然就會消失。但是有一些患者在皮膚癒合很長時間後,仍然還遺留有持續、劇烈的疼痛,飯不能吃,夜不能眠,有的甚至因長期劇烈的疼痛不能忍受而跳樓自殺,而此時的治療也確實相當困難。

其實,如果早期給予充分的疼痛治療,可以減少這種後遺神經痛的發生。所以,一旦患上帶狀皰疹,除了看皮膚科,還應該去疼痛科就診,醫生會給予相應的止痛治療。否則,疼痛持續時間越長,越不好治,花費也越多。

5. 對慢性痛的危害及診治困難認識不足。慢性疼痛即持續1個月以上的疼痛,常使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低落、抑鬱,勞動力喪失,生活質量下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有的患者因無法忍受疼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長期延綿不斷的疼痛,還會使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發生紊亂。

患者往往輾轉各家醫院多年,治療效果甚微。因為慢性疼痛不僅在疼痛部位出現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還會使脊髓、大腦等中樞部位也出現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使治療相當困難,效果不佳,醫療費用大大增加。目前,慢性疼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一類「疾病」。

6. 也有一些患者,主觀認為疼痛治不好而不去就診,或到醫院進行過多次檢查和治療,診斷仍然不清,治療效果不好,喪失了信心,被動地選擇了「忍痛」。

比如,中老年女性患者常有全身疼痛的現象,很多人認為是在坐月子的時候留下的毛病,因此認為女人渾身痛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治不好。因此就不去醫院看病,頭痛就捏捏頭,腰背痛就捶捶腰背,腿痛就活動活動腿,要不就再吃點止痛藥,這樣反反覆覆,長期不好。

有些病,如腰腿痛,檢查發現為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骨科看了,認為不要手術,開點藥,好了幾天,停藥後又疼,反反覆覆不見好。還有些疼痛,診斷清楚了,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到皮膚科看,說皮膚已經完好,不屬他們看,到神經科,開些藥,疼痛減輕一些,但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只好不吃藥,繼續忍痛。

還有些疼痛,如踝關節輕度扭傷後出現整個下肢反覆劇烈閃電樣、燒灼樣疼痛,下肢肌肉萎縮,皮膚變薄,毛髮稀少,到很多醫院、很多科室反覆診治,仍然診斷不清,導致患者勞動力喪失,生活質量下降,脾氣暴躁,甚至被有些醫生診斷為精神病。後到疼痛科就診,診斷為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治療後康復。

在傳統的觀念中,止痛手段無外乎兩種:一是藥物,主要是阿片類,但人們擔心服用後上癮;二是封閉治療,效果有限,且很多人害怕使用激素。所以,絕大多數患者寧願「忍痛」度日。

其實,目前疼痛科的發展很快,診斷水平快速提高,治療疼痛的方法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如前述的複雜性區域神經痛的患者就是其他科室診斷不清、治療效果不佳,由疼痛科醫生診斷清楚、治療康復的。

疼痛科通常採用藥物、理療、神經阻滯及射頻、雷射等微創方法綜合治療疼痛,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即使在藥物治療方面,疼痛科醫生也更能合理地應用不同藥物聯合治療以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如慢性疼痛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因此常會配合給予抗焦慮、抗抑鬱藥物輔助治療。

很多神經痛患者可能需應用抗癲癇藥和抗抑鬱藥治療。目前,95%的急、慢性疼痛都可以得到滿意的治療,不管是劇烈的還是輕微的疼痛都要進行規範的治療,有效控制疼痛。

疼痛不可一忍再忍

以上分析清楚地告訴我們,當患者疼痛時,可以「嬌氣」,要及時向家人、朋友、醫護人員傾訴,以此消除由疼痛帶來的恐懼、焦慮、抑鬱、孤獨等不良情緒,並獲得他們的幫助,通過及時的治療來消除疼痛。千萬不要一忍了之,以免「短痛」變成「長痛」,「小病」變成「大病」。

需要馬上就醫的疼痛

身體某個部位疼痛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有些疼痛一定不能大意。「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站曾諮詢了心臟病學、內科學、老年學和精神病學專家,給大家提個醒,7種疼痛不能耽擱,需要馬上就醫。

頭疼

不論什麼樣的頭疼,都要去醫院檢查,除非你對病因了如指掌。感冒會導致鼻源性頭疼,腦出血或腦腫瘤也會引起頭疼,劇烈頭疼有可能是腦動脈瘤的前兆。當你出現以下頭疼時,應及時就醫:

首發的或嚴重的頭疼,尤其50歲以上新發的頭疼;

近期內頻繁發作,程度逐漸加重的頭疼;

總是發生在同側的頭疼;

服用止痛藥物無效的頭疼;

癌症患者或愛滋病患者新發的頭疼;

伴有癲癇發作的頭疼;

伴有發熱、頸部抵抗、皮疹、噁心、嘔吐等症狀的頭疼;

伴有精神錯亂或定向力障礙的頭疼;

伴有視力障礙、偏癱、偏身麻木等神經系統症狀體徵的頭疼。

頜、喉、胸、肩臂或腹部疼痛不適

這都可能是心臟病的前兆。要注意心臟病的典型症狀不是疼痛,而是不適。心臟病患者的壓迫感就像有隻大象坐在你胸上一樣。除了胸前區,心臟病發作引起的不適還可能出現在喉、頜、左肩臂或者腹部。

背下部或者肩胛骨之間疼痛

多數情況下,這是關節炎的反應,但還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或者腹部病變導致的。

嚴重的腹部疼痛

首先,最有可能是闌尾出現問題。其次,膽囊和胰腺問題、胃潰瘍以及腸道梗阻都可能出現腹部疼痛。

小腿疼痛

有一種危險人們知之甚少,那就是深靜脈血栓形成。其危險在於一旦血栓脫落,可能引起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癌症、肥胖、長期臥床不動、長途旅行、懷孕以及上了年紀等都會造成小腿疼痛。

腿腳灼熱疼

腿腳有灼熱感或針刺感,說明神經受到了損害,可能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炎等。

無法解釋的疼痛

疼痛在抑鬱症患者中很常見。有時候是頭疼,有時候是四肢疼痛,還有時候是綜合性的。千萬不要靜靜忍受,因為也許此時大腦生理結構已經發生了病變。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藥品不良反應與合理用藥系列叢書——疼痛專輯》

作者:鄒定全

原標題:《疼痛不能一忍再忍,7種疼痛不能耽擱,需要馬上就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疼痛治療專家:這7種疼痛別「忍」,應儘快就醫
    涼風一吹就臉疼,原是帶狀皰疹  醫生提醒:疼痛也是一種疾病,有這7種疼快去看醫生  62歲的周先生每天早上6時去江灘跑步,上周突然感覺眼瞼及面部特別疼痛,以為是早上涼風刺激。  武漢市第四醫院疼痛科主任周伶說,疼痛是人體最直接、真切的感受之一。很多人不把疼痛當回事,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期,還多花了不少治療費用。尤其是有些頸肩腰腿痛的病人,往往是不到疼得不能走路甚至不能起床,都懶得求醫。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大約40%的患者存在抑鬱或焦慮狀態。心理狀態的變化也會加重疼痛症狀,形成惡性循環。
  • 身體出現6種疼痛,不能忍,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疼痛有輕有重,很多人在疼痛的時候都會選擇忍耐,但是不是任何疼痛忍忍就行,當身體出現以下六種疼痛感不能忍,有可能是身體正在發出求救信號,建議儘快到最近的醫院去檢查治療。一、心臟痛。心臟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包炎等。
  • 這種痛不能忍!14歲少年一忍再忍,錯過最佳治療期
    「蛋疼」一忍再忍,錯過最佳治療期9月19日,小豪突發睪丸疼痛,下腹部脹痛不適。剛升初三的他正處在青春期,很多事情不願意和家長溝通。3天過去了,小豪見陰囊左側逐漸腫了起來才告訴父母。家人見狀趕緊帶他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急診就診,但為時過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 這種痛不能忍!14歲少年一忍再忍悲劇了…手術前父母崩潰大哭
    「蛋疼」一忍再忍,錯過最佳治療期9月19日,小豪突發睪丸疼痛,下腹部脹痛不適。剛升初三的他正處在青春期,很多事情不願意和家長溝通。3天過去了,小豪見陰囊左側逐漸腫了起來才告訴父母。家人見狀趕緊帶他到醫院急診就診,但為時過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 南昌12歲男孩下體疼痛,忍了25天,結果悲劇了:不得不切除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家有男孩的家長們請注意,孩子出現「蛋疼」必須要重視及時就醫。12歲的亮亮(化名)就是因為「蛋痛」忍了25天,結果追悔莫及。江西省兒童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熊春鳳說:「孩子今年12歲1個月,正處於青春期,因為左側「蛋痛」25天才來住院,經檢查詢問得知,孩子左側陰囊已經紅腫痛了25天了,卻一直沒有跟父母說,最後實在忍不住了才被父母發現了。而經B超一查,其左側睪丸血運全部消失了,考慮是睪丸扭轉。」
  • 10種身體疼痛千萬不能扛 可能是大病信號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現小毛病習慣一忍了之,尤其是老年人,總想著這疼那癢的是一種正常現象,扛一扛就過去了,但忍受痛苦並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某些情況下,忽略一些症狀甚至會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任何疾病在發作之前,都會有一些徵兆,健康也一樣。
  • 堵奶不能忍,解決需及時!
    堵奶不能忍,解決需及時!堵奶不能忍解決需及時「為保護 支持和促進母乳餵養《生活家》請來泌乳顧問謝楠老師解開媽媽們哺乳路上的一個緊箍咒就是堵奶了堵奶不能忍 解決需及時什麼是堵奶堵奶其實專業的說法是叫做「乳腺管堵塞 」常見於乳汁堵在乳腺管中排不出去然後媽媽通常會感覺
  • 注意:膝關節疼痛千萬不能忍-健康百科
    注意:膝關節疼痛千萬不能忍-健康百科[山東省立醫院袁林]最近氣溫降得厲害,身邊很多中老年朋友出現這些症狀:他們平時雙腿不紅不腫,似乎一切良好,只是爬樓梯感覺吃力,可隨著近期氣溫下降,膝蓋開始隱隱作痛不舒服;早上起來下床步子也邁不開,但等一會兒又好了……很多人都覺得沒多大事兒,忍忍不用管,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症狀!什麼是骨關節炎?
  • 女性小腹疼,不要再強忍,忍來忍去成大問題
    女性小腹疼,不要再強忍,忍來忍去成大問題文/愛問360肚子疼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對於女性來說,小腹是非常敏感的部位,一旦發現疼痛的情況,很可能是婦科疾病作祟,忍來忍去可能將小病忍成大病,所以對於女性來說
  • 產後第一次同房痛,五種疼痛體驗不可忽視,女人可別只知道忍
    產後恢復後,產後第一次同房,生孩子的寶媽恐怕都有體驗,第一次並不是愉快的,甚至可以說是充滿痛苦的,據了解,大概有七成的初產婦會發生同房痛,可是寶媽們對於這個話題卻諱莫如深,可見,很多寶媽都在忍耐,覺得下次就好多了,但是如果出現這五種疼痛,可別只知道忍了,下次甚至下下次,還是會很痛,
  • 醫生忠言:這7種「疼痛」可能致命……
    生活中,我們的身體偶爾可能會出現問題,比如腰疼、肩疼、頭疼等,有時候覺得忍一下、休息休息就好了。但有些疼痛真不能拖也不能忍,不然真的會釀成大病。據揚子晚報報導,江蘇40歲的張先生出現左肩疼痛,以為是頸椎病犯了,就到小診所按摩了幾次,然而肩痛不見緩解。一周後的一天,他竟突然暈倒在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 【警惕】這種痛不能忍!14歲少年一忍再忍悲劇了……手術前父母崩潰...
    9月19日,小豪突發睪丸疼痛,下腹部脹痛不適。剛升初三的他正處在青春期,很多事情不願意和家長溝通。3天過去了,小豪見陰囊左側逐漸腫了起來才告訴父母。家人見狀趕緊帶他到醫院急診就診,但為時過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 疼痛科醫生:遇到這幾種「疼」千萬別忍,教你識別危險「痛感」
    點擊播放 GIF 0.3M很多人可能認為,疼痛忍忍就過去了,其實疼痛要分不同情況對待。急性疼痛尤其急腹症、劇烈疼痛、外傷性疼痛等根本不存在「忍」的問題,疼痛可能是一個危險信號,提示你快速就診、治療。慢性疼痛尤其是反覆發作,疼痛部位、疼痛性質基本一致,可以忍一忍、觀察一下,以前的緩解方法試一試,一般不超過一周。
  • 慢性疼痛是種「病」,你還在忍嗎?
    慢性疼痛是種「病」,你還在忍嗎?,但很多人對疼痛存有不少錯誤認識,認為疼痛「忍一忍就過去了」、「吃點止痛藥頂頂就行」,只有在痛得無法忍受時才就診,結果延誤了病情,出現這樣或那樣疼痛時,又不知該到哪科醫治,結果走了一大圈彎路才找對地方,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 胸背經常疼痛怎麼回事?專家:注意4種很危險的疾病
    胸背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這種現象也並不只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由於現象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大,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伏案工作,所以很多人年紀輕輕也出現了胸背疼痛的現象。很多人對胸背疼痛也不太重視,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
  • 排卵期腰腹疼痛千萬不能忍!真相竟然是……
    排卵期出現腰部、腹部疼痛,一定要重視,不要讓疼痛帶走你的「孕氣」!  關於排卵期,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它與大姨媽的關係我們也耳熟能詳了,一般情況下,下一次月經來潮的日子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也叫危險期。此時間內房事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非常重要,但也屬於私密話題,比如說,你在排卵期遭遇了這些尷尬事,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千萬別忽視小問題哦!
  • 中國疼痛健康指數首發,疼痛常見六大誤區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主任張達穎教授表示,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APS)提出,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對待疼痛,我們常常將它看作是一種症狀,或者某種疾病的附屬品,我們期待它會隨著疾病的痊癒而消退,也會在面對它時習慣於「忍忍就過去了」。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面對疼痛千萬不要忍。
  • 哺乳疼痛:新媽媽不能忍,及時找到疼痛原因是關鍵!
    因為疼痛,她自己也去尋找了幫助,她找了3個人給她指導:2個開奶師,一個醫生,都幫助她指導過,但是她覺得沒有任何改善,乳頭一直是破了開裂了,然後停餵好了,又親餵又繼續破,反覆好不了,偶爾吃不疼,過兩天又繼續了。我說我可以幫她做指導,但是她覺得線下都沒有用,線上更不能行,所以她說會重新再找線下指導去了,希望她找到一個專業的指導幫她解決問題。
  • 頭痛忍忍就過了?這4種頭痛或許沒那麼簡單,別再硬撐了
    很多人在出現頭痛表現時,總是認為忍一下就好了,殊不知不同原因引發的頭痛解決的方法不同,而部分情況還是比較危險的,如果沒有採取合理的應對措施,經常在頭痛的時候忍一下,可能出現的是較嚴重的疾病卻沒有及時處理,在這些疾病不斷加重,身體健康受威脅的情況下,也會受到傷害。
  • 大四男生小腹疼痛強忍三天 睪丸缺血壞死被切除
    大四男生小腹疼痛強忍三天 睪丸缺血壞死被切除   「蛋疼」不是無聊事 六小時內需就醫  馬虎小夥痛失睪丸  一覺醒來感覺小腹疼,大四學生王翔(化名)以為吃壞了肚子,強忍著,3天後到醫院檢查,竟是急性睪丸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