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殘疾人裡克·漢森:25年三度坐輪椅登長城

2021-01-09 網易財經

新華網上海4月21日電(記者吳宇)一位15歲起就因車禍造成腰部以下癱瘓的加拿大殘疾人,25年間三度坐著輪椅爬上了中國長城。最近的一次攀登,他已54歲。這位殘疾人士,就是加拿大著名的殘疾人工作者、帕運會六枚獎牌獲得者裡克·漢森。近日,漢森來滬開展「行動者環球之旅」25周年紀念活動,與眾人分享了25年來他與長城以及中國殘疾人事業的難忘情緣。

1986年初春,29歲的裡克·漢森在北京第一次坐著輪椅爬上了長城。輪椅、長城這兩個極具象徵意義的詞彙,由漢森組合在一起,給世人帶來極大震撼。

「當時,我正跋涉在自己發起的為期26個月的 行動者環球之旅 的徵途中,中國是其中一站。現在回想起來,坐輪椅爬長城以及其後的中國之行,無疑是那次總計34個國家、四萬多公裡的漫漫徵途中最激動人心的一部分。」漢森回憶說。

坐輪椅爬長城的壯舉,讓漢森在加拿大成了「輪椅英雄」,雖然此前他已經是一名出色的殘疾人運動員。他借「行動者環球之旅」發起的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慈善募捐,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1987年,漢森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專注於脊髓損傷研究、相關殘疾人康復治療以及無障礙創新推廣,迄今已募集善款2億多加元。

1997年,漢森第二次坐輪椅爬上了長城,並參觀了一批新建的殘疾人康復設施。「中國的變化是巨大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的進步也是巨大的。這從我此次遇到的許多年輕殘疾人身上就可看出。在他們眼裡,沒有受歧視的委屈,也看不到面對生活障礙的無奈,更多的是對潛能塑造的渴望。」漢森說。

今年4月中旬,在北京山花爛漫的美景中,漢森第三次坐輪椅爬上了長城。在陪伴他的500名中國青少年中,不少是殘疾人。25年過去了,昔日漢森一個人的「行動者之旅」變成了許許多多人的「行動者之旅」。

在北京,裡克·漢森基金會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宣布共同開展脊髓損傷治療研究,並在無障礙創新領域開展合作;基金會旗下的研究所與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籤署了具體合作協議。相關的合作內容還將擴展至上海、香港等地。

「15歲車禍受傷躺在醫院病床上,我就在想,自己今後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16歲生日時,我拼命拖動自己來到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直至29歲坐著輪椅第一次爬上長城,我更加堅信一切皆有可能。25年過去了,我三上長城,長城成了我人生動力和激情的重要來源。」漢森說。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這臺輪椅能爬樓、能上山,還能登長城!
    這臺輪椅能爬樓、能上山,還能登長城! 還能帶著人爬高山、登長城 爬樓輪椅的發明人叫王棟 他的這個項目研發了5年
  • 腿腳不方便登城牆受阻 工作人員用爬樓梯輪椅助您上城牆
    西安城牆,南門甕城,一名外國遊客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坐在爬樓梯輪椅上登上城牆,他的家人用中文問工作人員:「要多少錢?」工作人員說:「這是免費服務。」西安城牆的這項免費服務讓老外感動。一名遊客坐在爬樓梯輪椅上登上城牆,遊覽完後,一個電話,工作人員又用爬樓梯輪椅將她送下城牆。
  • Hi視頻|踐行志願服務精神,長城愛心大本營搭建殘疾人康復平臺
    從起初的不敢走出家門,到現如今系統接受心理疏導、康復治療、輪椅起居自理訓練,張華錫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成長」。像張華錫一樣,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長城愛心大本營希望之家走出了陰霾,掌握了生活技能,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積極融入社會。
  • 轉不動的輪椅
    他去天安門看過升旗、去八達嶺爬過長城,他的身影曾經出現在銀川、三亞、成都、西安、南京、內蒙古,不久前,他還和妻子去東北來了一趟為期25天的3省6市旅行。他去過南非,到過越南,還去過印度、尼泊爾。他已舉辦了11次針對截癱患者的無障礙出行活動。
  • 合肥濱湖康園社區為殘疾人送輪椅 小輪椅凝聚大關愛
    1月6日上午,合肥濱湖康園社區7幢305室的業主韋從香開心極了,原來是社區工作人員為他送來了急需的輪椅。合肥濱湖康園社區為殘疾人送輪椅「我早就想有一個輪椅了,可家裡實在拿不出這個錢,現在社區終於幫我圓了這個夢,感謝黨和政府啊!」韋從香坐在輪椅裡,激動地說。
  • 坐輪椅的服裝設計師
    坐在輪椅上的丁寶明女士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還是丁丁輪椅模特隊的隊長兼服裝顧問。丁丁輪椅模特隊受邀參加了在北京服裝學院創新園1號秀場舉行的「非常美」無障礙服飾展演。丁寶明作為丁丁輪椅模特隊的隊長兼服裝顧問,幫助打理隊裡男士的服裝搭配和化妝。
  • 桐廬企業捐贈2500輛電動輪椅 讓殘疾人出行無障礙
    讓殘疾人出行無障礙 「感謝桐廬縣委縣政府,感謝縣政協委員的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為我們重度肢殘人士捐贈電動輪椅,為我們出行插上了便利的翅膀。」
  • 霍金的中國緣:三次訪華兩登長城,開通微博兩天吸粉三百萬
    第一次訪華 1985年發言先翻成英語再譯成中文,首次登長城1985年4月28日,當年43歲的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首站是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霍金做了兩次演講,一次關於黑洞形成的理論,一次關於「時間為什麼總是向前」。
  • 鄭大智慧機器人輪椅獲國際大賽最高獎 能自動爬樓梯
    殘疾人坐在輪椅上利用無線網絡即可輕鬆控制家電,完成一切網絡通訊、在線視頻等各種需求。7月10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獲悉,該校的參賽作品——智慧機器人輪椅在 2012年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獲最高獎。 智慧機器人輪椅本領強 獲國際大賽總決賽一等獎 7月7日—8日,2012年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科技館舉行。
  • 朱軍林:坐在輪椅上的助殘「領跑者」
    2013年12月,朱軍林發動殘友們一起成立了浦口區首家為殘疾人服務的社會組織——浦口區太陽花殘疾人互助樂園,專門從事殘疾人文體培訓、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為殘疾人提供救助、康復、託養等一系列服務,幫助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創造自我價值,參與社會生活。
  • 殘疾人輪椅用的家用電梯最小尺寸多大
    家用電梯家用電梯作為別墅裝修新寵,除了提升別墅裝修檔次,主要是解決家庭內部的垂直運輸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作用是解決腿腳不便家人或殘疾人用的輪椅和嬰幼兒用的童車使用,及時眼前沒有此類需要也要儘量兼顧,畢竟電梯要用接近二十年,因而在家用電梯的設計過程一定要考慮殘疾人輪椅和童車的使用。
  • 【援手】重度殘疾人喜得電動輪椅 實現「出行夢」
    【援手】重度殘疾人喜得電動輪椅 實現「出行夢」 2020-12-1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了媽後,我突然第一次理解了殘疾人
    到了最高層的入口處,我俯視著樓梯,心裡有點發怔:這麼美的博物院,是欣賞藝術,打發時光的最佳去處,坐輪椅的殘疾人卻是沒機會進來看看,可惜了。 如果我是一個坐輪椅的人,不管是電動的,還是手搖的,一個人是無法走到入口的,只能對著館裡的那些藝術瑰寶一聲嘆息。
  • 美國國家公園中四條最適合坐輪椅的小路
    這些國家公園步道為輪椅使用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體驗。對於坐輪椅的人來說,戶外活動通常是不允許的。由於自然之母的原因,經常會遇到崎嶇不平的地形和其他意想不到的障礙,殘疾人有時會選擇呆在室內,而不是外出探險。然而,在美國的許多國家公園——承諾遵守1990年的美國殘疾人法案——無論你的能力如何,在陽光下享受快樂是完全可能的。
  • 工人體育館為殘疾人朋友配備「輪椅爬樓機」
    這座建成於1961年的老體育館配備了包括「輪椅爬樓機」在內的多種無障礙設施,確保觀眾、貴賓和記者在北京帕運會期間能夠真正實現無障礙觀賽和工作。    4日中午記者來到工人體育館時,正好碰上場館志願者在記者看臺入口的臺階上演練「輪椅爬樓機」的操作。記者看到,一位志願者操作的「輪椅爬樓機」很快就幫助一位模擬演練的志願者乘坐輪椅登上了20多級的臺階。
  • 2020自駕遊注意了:登八達嶺長城目前有這兩條路
    上車之後,會有景區專屬工作人員講解登長城的兩種途徑:1、徒步登長城。在第一站下車,需要耗費大量體力和時間,約摸3-4個小時才能到達終極目標8號敵樓。並且下山後如果想繼續坐接駁車回來,要走一段路回到滾天溝停車場。2、纜車登長城。
  • 國家輪椅冰壺運動員回滄授藝
    4月3日上午,滄州市運河區陽光殘疾人服務中心熱鬧非凡,國家輪椅冰壺隊隊員黃成成、於新越來到現場與殘疾人朋友分享奮鬥經歷,並現場模擬冰壺比賽,讓20餘位殘友過了一把「冬奧癮」。黃成成起初練鉛球、鐵餅、標槍等田徑項目,曾獲全國殘疾人錦標賽冠軍、全運會亞軍。2015年,他被省殘聯推薦到省輪椅冰壺隊。「我到冰壺隊報到時,隊友們已經練了一年了。要想趕超別人,只能加倍努力。」黃成成向殘友們介紹,坐在輪椅上,下半身血液循環緩慢。在約-6℃的冰壺訓練場訓練,1小時後身體就被凍得發僵,「貼暖寶都不管用,訓練結束時下肢已被凍得沒知覺了。」
  • 古北水鎮登長城!
    儘管如此,魚貫而入的車輛已將停車場基本停滿,還有幾十輛旅行社的大巴,從景區往裡走的人群,熙熙攘攘。暑假來臨,青年人居多,還有許多年輕夫婦帶著孩子來度周末。當然比我們的烏鎮還是要好一點,當年在烏鎮參觀,排著隊往前走的情景印象深刻。↑古北水鎮一景青石板的老街迎面而來。
  • 男子坐輪椅跑完馬拉松,路人好奇上前詢問,他的願望讓人很佩服
    男子坐輪椅跑完馬拉松,路人好奇上前詢今天是西安國際馬拉松比賽,現場可謂是非常熱鬧,其中就有幾位選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們是用輪椅參加比賽的,其中就有朋友問他們是從哪裡過來的?男子坐輪椅跑完馬拉松,路人好奇上前詢然後市民接著問,跑完後有什麼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