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你的朋友經歷了考研落榜,很沮喪的時候,你安慰他:「下次繼續努力就好了。」
在男朋友跟你吐槽上司總是找理由為難他的時候,你說:「工作都是這樣的啦,忍一忍,想開點。」
在閨蜜遇人不淑,慘遭渣男拋棄之際,你「教育」她:「別難過了,至少下次知道怎麼鑑別渣男了。」
但這樣的關心和安慰似乎並沒有讓他們重新開心起來。在別人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有無力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關心。而自己心情不佳時,身邊人給予的安慰也似乎常常不痛不癢。感覺不在一個頻道上,沒有真正地被懂得。恰如其分地表達關心,好像真的有點太難了。
曾被直男語錄三連:「多喝熱水、早點睡覺、記得吃藥」 轟炸過的人,應該都有過想翻個白眼跟對方原地絕交的衝動。
朋友小飛象就曾多次吐槽過她的男朋友是典型的「熱水瓶」。
來大姨媽肚子不舒服讓她「多喝熱水」,感冒全身乏力讓她「多喝熱水」。
甚至面試前緊張,她男友的建議還是:「要不,你喝點熱水試試?」
也曾跟對方抱怨過自己不舒服的時候想要的不是這樣一句話,男友卻委屈:網上醫生給的建議確實是喝熱水呀……
這種「多喝熱水式關心」可能是正確的方法,卻不是最有效的關心。
小飛象沒有無理取鬧,她的男朋友也沒有做錯,只是忽略了女生的需求。
有些「我以為式」的關心,把個人感受強加在他人身上,常讓人倍感壓力。
比如剛一變天媽媽讓你加條褲子,爸爸讓你加個外套。
在你說:「我不冷」後,他們還是會堅持讓你穿上才肯罷休。
還不忘補上一句:「到時候感冒了別賴我沒提醒過你。」
雖然知道這是他們表達關心的方式,但也很難領情。
有時候的關心,其實可以什麼都不必說。
對方只是需要一個地方宣洩,此時的聆聽和陪伴,也是一種有效回應。
好朋友胖虎在失戀後凌晨在微信給我發了89條信息。
最後一條,他說:「等你有空再看再回我,沒事的。我只是需要宣洩一下,一個人憋著太痛苦了。」
我回復了他一個擁抱的表情,告訴他:「說出來就好,我在聽。」
幾個月後我們再見面,他跟我說:失戀的那段時間,他一直處於欲哭無淚的狀態。
「那天看到你發的那個擁抱的表情,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憋在心裡的情緒一瞬間釋放,那種在被拋棄的時刻還有人支持和在乎的感覺,支撐我度過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失戀、壓力太大,都可以以這種方式回應。
人在不快樂的時候往往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案,不是安慰的話語,只是聆聽和陪伴。
小說和電影的劇情也總是這樣寫:一起去海邊看日出,一起站在山頂大喊,一起壓馬路,一起划拳喝酒唱歌……
給對方安全感,讓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並不孤單。
當語言顯得蒼白無力時,陪伴是治癒一個人最好的良藥。
關心別人的另一種理解,是「替他說話」。
在很多既定事實面前,很多人之所以還要難過和抱怨,無非是想讓你這個傾訴對象「幫他說兩句」。
這時應該把客觀和理性統統拋在腦後,替他說出自己不敢說出口的話,而不是闡述事實。
被拋棄的閨蜜並不想「被教育」,不想學會如何鑑別渣男,她只希望你可以跟她一起罵他「垃圾」;
考研落榜的同學,也只是想讓你給他找找藉口,聽你告訴他:
「讀研這三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不比一張文憑差。」
「現在保送的人太多了,不是你不夠優秀。」
他想聽到你說:「落榜不全是他的錯」。
隨著話說出口,情緒被發洩,這些看似過不去的坎也能輕易跨過了。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是站在你這邊的。
儘自己所能為對方做點什麼,勝過一千句大道理。
某些道理或許都是對的,但表達關心和在乎最重要的還是提供真切的幫助。
你用心做多一點,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