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促學習 親子活動不能少

2020-12-14 網易新聞

太原市第三十二中學校課外大家訪

為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形成教育合力,規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實效性。近日,太原三十二中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課外大家訪活動。

據了解,活動中落實「家家訪、戶戶到、全覆蓋」的原則,與家長及時聯繫,了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促進家校攜手同行、共同育人。

各位老師放棄休息,利用放學後的時間走進學生的家庭、走近孩子的心靈、陪伴孩子關愛孩子。積極與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情況,並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老師劉彥及各位老師與家長深入交流,同時也向家長了解了一些孩子家裡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家的表現。其中,五年級的老師們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輔導關心孩子成長方面的困惑,都一一做了解答,拉近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老師劉賢提醒家長「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親子活動不能少」。

家訪後,教師們認真填寫了《家訪記錄單》,記錄家訪簡要過程、學生家庭和個人情況,以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等。他們表示,下一步學校將在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繼續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正確加以引導。積極採納家長的合理化建議,不斷完善學校管理,真正實現家校互動聯繫。提升辦學水平,助力孩子的成長。創辦家長信任、社會滿意的教育。

(網易山西 張麗 責編 李曉敏)

相關焦點

  • 家校協作 共促成長 巍山高中順利召開高一年級家校合作會議
    家校協作 共促成長 巍山高中順利召開高一年級家校合作會議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11:06:46 | 作者:馬優民 | 編輯:董之震  初冬時節天漸寒,家校攜手暖意濃。12月5日,巍山高中成功召開高一年級家校合作會議。
  • 搭建家校合作平臺 共育祖國未來——吉安縣城關一小家校合作教育...
    2012——2013學年,我校以列入江西省家校合作教育試點學校為契機,以「創新中小學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為目標,在省項目組的培訓和指導下,完善了家長學校的各項工作,以「提升家長素質,提高家教水平,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為工作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走出了一條「與社區協作,創新做好家長學校工作」的適合校情的路子, 促進了教育合力的形成
  • 【聚焦】張志勇:建議實施「家校(園)合育親子活動計劃」
    建議教育部聯合宣傳部(文明辦)、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全國婦聯、共青團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家校(園)合育親子活動計劃」,在系列主題活動中養成習慣、陶冶人格、培育素養。1創造良好教育生態迫切需要家校(園)合育家庭教育缺失、親子關係緊張是引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桐鄉各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方參與、整合資源,全面推進家校共育內涵式發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桐鄉特色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家長變學生,學習「育兒經」。12月7日晚,桐鄉六中教育集團「家長學校」正式開講。
  • 如何參與家校合作課程建設
    家校合作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補充,而班主任在開發和實施家校合作課程中具有天然優勢和重要價值。實踐中,班主任如何參與家校合作課程建設?把握課程內容的育人價值在開發家校合作課程、引進校外課程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積極性等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發揮其綜合撐握學情的優勢,對應學校的培養目標、結合家校合作的整體要求,把握家校合作課程的定位和育人價值,設計、選擇、組織適合的主題和內容,帶動家長參與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學習落實。
  • 家校共育 抗擊疫情——許昌市第一中學開展「親子晨讀」主題活動
    雖然延遲開學日期,卻不影響同學們積極學習的熱情。日前,許昌市第一中學開展「親子晨讀」主題活動,探索非常時期的「非常」家校合作。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疫情期間,為進一步加強親子交流,讓同學們高效利用早晨的寶貴時間,許昌市一中學發起一場特殊的「晨讀」活動,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
  • 在線教學呼喚家校深度合作
    ■「紮實開展在線教學」系列評論之四  當前,抗「疫」時期的在線教學活動在各地各學校紛紛展開。如何利用好在線教學這一形式,彌補學生不能到校學習的缺憾,揚長避短,提升學習效果,達到育人目的,是當前需要認真思考的。
  • 家校合作如何做好加減法
    疫情發生前,邀請家長進校園參與活動,是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小學家校合作的常態。圖為2019年5月,學校二年級學生和家長在「喜迎六一 樂在棋中」親子活動中對弈。趙瑛 攝「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近日,一位來自江蘇的爸爸因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而憤怒抗議,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
  • 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級產生?
    當前的家校合作,呈現出「集體活動、志願者活動、學校空間活動『三多』的趨同性走向」。為了更全面地開發家校合作的行動計劃,需要對多種多樣的家校合作活動進行分類。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愛普斯坦團隊經過長期的跟蹤實驗和不斷積累完善,提出了家校合作的基本類型有6種,見表1。這6種實踐類型為一線校長和教師設計家校合作活動時,突破本地經驗和視野的局限,增加對活動的選擇性,提供了系統而寬廣的思路。
  • 石阡縣實驗小學新教育實驗家校合作共育「家長親子共學日暨家長會」
    石阡縣實驗小學新教育實驗家校合作共育「家長親子共學日暨家長會」 發布時間:2017-12-01 19:12:19      來源:貴州網
  • 家校社政同頻共振 同心合力共促成長 永康市教育局2020年家庭教育主題年活動精彩紛呈
    在這一模式下,高鎮小學積極打開校門,倡導家長參與到學生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共促孩子成長。在高鎮小學四年級就讀的小特小朋友就明顯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給媽媽帶來的變化:「以前媽媽喜歡控制我,都是她說了算。現在她會先問我的意見,給我選擇的權利。還有,媽媽越來越專業了,我特別喜歡她教我的時間管理辦法,讓我在學習之餘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 家校共育促成長 ——家長論壇八年級專場
    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德馨堂」項目體系建設之「溝通之道」家校共育課程,學校希望通過組織的不同層面的家長論壇或家長學校,有效地指導家庭教育,讓家長感受家校共育的新理念與方法。八2班崔欣老師設置了家庭教育的經驗交流,邀請陳海躍陽的父親詳細介紹了他以朋友身份指導孩子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還請了徐嘉凱媽媽介紹她面對調皮、頑劣的孩子時所採用的應對方法。兩位家長一張一弛,一柔一剛,給與會家長很多啟示,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 化危為機,提升家校合作專業化
    ,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  編者按  家校合作,親師協同,家長與教師將教育資源結合起來,可以讓孩子的成長更健康,學習的效果更好。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家庭教育學校化傾向嚴重,所謂家校合作,僅僅停留在家長監督作業等單一層面;疫情期間的居家學習,更是一度演變為家長「不停打卡」的尷尬局面。其實,居家防疫「停課不停學」,是教育走向家校合作新局面的良好契機。如何把握這一良機,讓家校合作優勢互補,親師協同持續發力,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 家校合力,共促成長——記龍巖師範附屬小學三年級家長會
    通過童心電視臺現場直播的方式,陳校長給家長們解讀了文件內容,傳達了國家育人方針,介紹了學校的特色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並對落實「小目標促成長」,以及對家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 疫情時代促進五育並舉的家校合作 第三屆長三角家校合作論壇在杭州...
    本次論壇以《疫情時代促進五育並舉的家校合作》為主題,由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濱江區教育局承辦,濱江區教育研究院、江南實驗學校、春暉小學、明月江南幼兒園聯合協辦。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市的近230位專家、學者、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從不同的角度分享、討論、碰撞觀點,助推家校合作的新發展。
  • 家校同行 家國同興——史家教育集團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
    家校之間「理念共識、教育共謀、管理共為、成長共享」,努力做到「講職責、少指責」「應到位、少越位」「倡等待、少替代」「多動腦、少動惱」「常對話、少對抗」。我們進而呼籲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之外的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和新時代教育的提倡,不斷推動家庭教育結構的調整與充實。
  • 好習慣,早養成 東陽市單良小學家校合作促成長
    21日,東陽市城東街道單良小學操場上,校長王葉陽就家校合作
  • 如何開展家校合作研究
    家校合作形成共育合力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有許多值得研究的主題,比如家長參與課程開發、建設家長課堂,再比如家校合作開展閱讀活動、勞動教育等。對於學校來說,積極支持班主任牽頭開展各類行動研究,通過教育研究提升班主任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是可行之舉。
  • 家校合作提前一步 孩子入學走對一步
    提前學了相關知識的孩子,在課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雖然也能做到作業全對、考試全A,但到了學習難度稍有增加的三年級往往出現成績下降、不能自主完成作業等諸多問題。更嚴重的是,由於提前書寫拼音、漢字等,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不夠,握筆姿勢不正確,導致坐姿出問題,視力下降,還形成了難以改正的不良習慣。
  • 家校合作就是教師向學生家長「告狀」嗎?
    ,而不是把家校合作變成了教師向學生家長「告狀」。一、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從目前的家校合作來看,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家長不主動,二是教師不主動,三是教師過於主動,大事小事都跟家長說。無論是哪種情況,都非常不利於家校合作的開展。所以,廣大考生在回答題目時,千萬不能體現出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