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你們說了地黃丸,我想了解各種逍遙丸有什麼區別?」
小草最近收到很多讀者的私信,說市面上關於逍遙丸的種類那麼多,每種逍遙丸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麼就應這位讀者的要求,我們今天來看看,各種逍遙丸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
市面上逍遙丸的種類主要有這三種:逍遙丸、加味逍遙丸以及丹梔逍遙丸,這三種逍遙丸的主治功能各有不同,現在多用於治療的疾病也各有千秋。
一、逍遙丸
逍遙丸的組成成分主要有柴胡、薄荷、炙甘草、茯苓、當歸、白芍、生薑、白朮等,主治功能是疏肝健脾,常用於肝鬱脾虛導致的頭暈、胸痛、月經不調等問題。
逍遙丸中的柴胡,在《本經逢原》中記載:「柴胡,小兒五疳羸熱,諸瘧寒熱,鹹宜用之。」平常若有傷寒出汗,可用柴胡緩解,不過要注意用法和時間,《滇南本草》中對其有所記載:「傷寒發汗用柴胡,至四日後方可用」。
逍遙丸中的炙甘草,常用於緩解氣虛不適,如食欲不振、氣短乏力等,《本草述鉤元·卷七》有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宜信用之。」
又有逍遙丸中的茯苓,《本草綱目》提及茯苓:「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常用它健脾益心。
逍遙丸中既有養血的當歸、白芍,又有健脾的白朮、茯苓,且有疏肝緩急的柴胡、炙甘草,現代臨床應用較之以往更多。
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發表過一篇名為《「通利樞機針法」結合逍遙丸治療肝鬱氣滯型乳腺增生的臨床研究》,通過實驗證明,逍遙丸結合電針,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乳腺增生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在臨床上,逍遙丸也用於治療乳腺疾病。
《運用逍遙丸治療胃痛的體會》通過對八十位肝鬱脾虛型胃痛患者使用逍遙丸的觀察,認為逍遙丸能夠很好地促進胃動力,改善胃部脹痛、噯氣等症狀,對於緩解胃痛具有不錯的效果。
二、加味逍遙丸
加味逍遙丸的組成成分主要有白朮(炒)、牡丹皮、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甘草、薄荷以及梔子等,另外還有生薑作為輔料。
白朮(炒)是一味補虛的藥物,能夠健脾胃,益氣,更是安胎的良藥,《醫學啟源》對白朮的功效記載為:「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
《本草綱目》認為牡丹皮是涼血瀉火的良藥,有「後人乃專以黃櫱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的記載,在《本草經疏》中,也認為牡丹皮「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由此可見,牡丹皮是為寒熱、血熱者常用的藥物。
加味逍遙丸除去疏肝功效之外,還有健脾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脾不和、月經不調等症狀。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六味地黃丸聯合加味逍遙丸治療更年期症候群臨床療效觀察》指出,加味逍遙丸與六味地黃丸聯合,可用於治療更年期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在排卵期出血時,使用加味逍遙丸也能起到有效的治療功效。
三、丹梔逍遙丸
丹梔逍遙丸主要由牡丹皮、梔子(炒焦)、柴胡(酒制)、當歸、白朮(炒)、薄荷以及炙甘草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化火引起的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等症狀。
丹梔逍遙丸中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入了梔子和牡丹皮兩味中藥材,其中梔子具有清熱功效,能夠治療傷寒發汗,《傷寒論》中有梔子豉湯的記載,提及該方用於:「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
《醫學啟源》對白朮的功效記載為:「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由此可見,白朮健脾強胃的效果不可忽視。
由於加味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的組成成分相同,只不過後者加重了當歸的用量,因此補血養血功效較之前者更突出。
劉芸與毛麗華的研究《丹梔逍遙丸對肝鬱化火型多囊卵巢症候群促排卵療效的影響》中,通過實驗發現,丹梔逍遙丸能夠有效改善肝鬱引起的多囊卵巢症候群,提高排卵,因而現代臨床也將丹梔逍遙丸用於該種疾病治療。
妙姐給大家總結了一張表,大家可以看看:
三種逍遙丸在成分上有所相同,功效自然也有所一樣,但不同的逍遙丸,在現代臨床使用上又各有千秋,應該選擇逍遙丸,還是加味逍遙丸,又或是丹梔逍遙丸,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
延伸:逍遙丸到底應該怎麼用?
1.查清病因再用藥
逍遙丸的主治是肝鬱血虛而致的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乾咽燥,神疲食少,月經不調,脈玄而虛者,非以上症狀者,不可亂用,更不能長期不間斷的服用。
2.脾胃虛寒不可亂用
中焦寒,火浮於上,且伴有頭痛、面紅、口渴的症狀,此時不應亂用逍遙丸,以免加重身體症狀。
3.月經不順者應這樣用
對於月經期不調女性,建議只在月經不順的時候吃,來了就不用吃了,要調節月經不順還是要用另外的方法,加強營養,調理心情。此外,在用藥劑量上也要注意,最好是諮詢了專業醫生意見後再進行服用。
參考資料:[1]丹梔逍遙丸對肝鬱化火型多囊卵巢症候群促排卵療效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2013-09-20[2]六味地黃丸聯合加味逍遙丸治療更年期症候群臨床療效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06-26[3]「通利樞機針法」結合逍遙丸治療肝鬱氣滯型乳腺增生的臨床研究.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11-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