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民進黨蔡英文花四年邁向臺灣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2021-02-21 人民幣交易與研究

* 蔡英文花四年布局,邁向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 屬於冷靜、理智的文官性格

* 內政優於兩岸政策

* 或組聯合政府探討年金和國會改革等議題

「冷靜、理智」是臺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給多數人的印象。有別於四年前意外參選總統,這位非典型民進黨政治人物,經過四年的沉潛布局,對此次選舉顯得更為自信與熟練。

挾著對手目前無可比拼的高民調,蔡英文是2016年1月問鼎臺灣總統大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若她成功完成邁向總統府的這最後一哩路,臺灣將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

近40年的民進黨員,同時也是蔡英文競選總部主委的高雄市長陳菊說蔡英文,「理性、冷靜、專業,感覺外觀不是那麼熱情。」

蔡英文黨內歷練不長、語調常是平緩溫和,與過往總是大鳴大放的民進黨政治領袖大異其趣。儘管她溫和的形象更能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但政黨意識形態傾向的桎梏,使得她的兩岸政策依舊受到模糊空洞的批評。

臺大政治系教授葛永光指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和國民黨有基本的歧異--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但這被中共視為基礎。而兩岸關係是互動的,不是民進黨單方面想維持現狀就可以維持現狀。

「不排除和國民黨執政時(相比),兩岸關係產生停滯或倒退,...如果她上臺,會有一段觀察期,會停頓一段時間。」他說。

蔡英文4月在宣布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時表示,將維持兩岸關係的現狀,並建立常態化的兩岸關係互動。本周稍早,針對紫光集團擬投資臺灣半導體產業,她則公開表示,紫光有中國政府的支持,對臺灣產業威脅非常大,在社會疑慮未釐清前,不覺得有什麼開放空間。

蔡英文曾於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是臺灣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但當年以609萬餘票敗給連任成功的馬英九的689萬餘票。她於2010年亦代表民進黨參選過新北市長,但也以100萬餘票,輸給現任國民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的111萬票。而此次她又將和國民黨「臨時換將」的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再度狹路相逢。

蔡英文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屏東縣望族,是九名子女中的的老么,自幼生長在富裕家庭。今年59歲的她仍然單身,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她曾自述在英國求學時,因害羞到話都說不清楚,令老師擔心她無法畢業。

早前蔡英文曾在大學執教,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擔任談判代表。在李登輝當政時代時她身為其兩岸關係的重要智囊之一,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時更被陳水扁任命為陸委會主委。

四年前的總統大選敗選對蔡英文而言,不是一個結束,反而是另一個開始。她在自傳《英派》中說,「如果說從2008年接任黨主席到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這一路的政治歷程是個意外;2012年之後,就不再是意外,而是有目標、有方向的選擇。」

她已為入主總統府做足準備。2012年總統大選敗選後第二天,當時已請辭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宣布成立一個辦公室,網羅百位優秀的學者及幕僚,經常聚會討論臺灣的社會文化經濟問題,擬定政策方向。

蔡英文的金融小組召集人、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近年已多次參與蔡英文每周五和幕僚的會議,常是邊吃便當邊討論。他表示,數年下來會議已舉辦不下百場,內容無所不包,討論方向多元,參與者也大多不同;蔡英文在會議上常對諸多細節提問,鉅細靡遺,「她很追求完美,...不輕易推出政策。」

這倒很符合蔡英文處女座的形象。多年來,她始終留著及肩的學生頭短髮,戴著無框眼鏡,衣著大多是暗色系低調的褲裝。

立法委員陳其邁也曾說,「你聽她上臺講話,起承轉合結構完整,邏輯清楚內容豐富,但是找不到標題。」

曾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劉世芳指出,八年前民進黨跌入黑暗谷底,蔡英文一肩擔起負債兩億臺幣的民進黨,利用小額募款還清債務,許多老黨員都覺得對她有所虧欠。因此即便加入民進黨時間不長,不夠為民進黨人所熟悉,但多數民進黨支持者仍願意挺她。

「我覺得蔡英文不像是民進黨土生土長出來的黨主席,而是民進黨長成一棵樹後,嫁接插枝成生的黨主席。」她說。

而這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如最終問鼎總統寶座,是否真能帶領處於巨變中的臺灣逆境而生?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朱新民認為,蔡英文若當選,兩岸高層次的官方制度化交流雖會暫停,不過民間、社會、文化的往來應可持續。在此情況下,新政府應會重內政優先於兩岸政策,再以其累積的政治實力做為兩岸關係談判的基礎。

在競選的財經政策方面,蔡英文提出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希望降低單一市場的依賴,從重視經濟成長轉為追求兼顧就業、薪資、所得分配以及區域平衡等多元目標。針對外界對民進黨「反商」的印象,她曾表示,將組成最會溝通的政府,重大政策一定會向產業諮詢。

財政方面,她則提出,未來政府年度債務成長不應高於過去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每年政府預算須歸零思考;稅制方面則檢討稅制公平和資本利得的賦稅問題。

朱新民指出,過去兩黨惡鬥已令民眾厭惡,蔡英文政治上可能組成聯合政府,且將召開國是會議尋求政黨和解,會議內容可能提及年金改革、國會改革及產業提升等重要的議題, 「她提出改革,但有沒有合理可行的方案,受到社會的檢驗?...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蔡英文自今年4月宣布代表民進黨參選以來,民調一直穩定地大幅領先,即便現任總統馬英九在11月進行歷史性的「馬習會」過後,蔡英文的民調也未見走低。

儘管蔡英文的支持度保持穩定可觀的領先,但是在政治學者眼中,蔡英文刻意在部分政策保持模糊,想多面討好的情況則可能是她的致命傷。

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廖達琪認為,儘管蔡英文在競選主軸上強調社會公平,但對還沒施行、就被廢除的證券交易所得稅,蔡英文也不敢明說要恢復。

此外雖說要照顧弱勢,但政府財政多年困窘,蔡英文卻也不敢喊加稅,財源無著,政策恐無法落實。儘管蔡英文政策模糊,但在民調上仍佔領先優勢,因此也就沒必要在此說清楚,否則反而可能失分。

「她想討好所有人的文官性格會存在,這和馬英九很像的。她瞻前顧後,思慮可能周密,但面對自己理念、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看她是不行。」廖達琪說。(完)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為2016大選鋪路 兩岸路線是「最後一哩路」
    每個階段黨主席都有角色要扮演、有責任要承擔,必須問這個階段需要什麼樣的主席,因為民進黨黨員對於黨主席,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期待。最後還補充了一個例子——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當年也曾在黨的期待下,參選新北市長,並帶動當年選戰的氣勢。言外之意,只要黨內有呼聲就選定了。  參選資格確實是橫在蔡英文面前的「一座山」。一是正如郭泰麟提出的,黨主席和「總統」二擇一的問題,黨內一直存有爭議。
  • 選舉最後時刻 蔡英文:最艱辛的半哩路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左)與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陳建仁(右)20日在臺北出席「點亮臺灣,因為有你」小豬回 娘家活動,向捐小豬民眾表達感謝。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選戰倒數時刻,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20日說,這半哩路真的不能放輕鬆,這將是最艱辛的半哩路,將是最需要團結與信任的時刻;她呼籲支持者,除了送回小豬,要去固票、催票。
  • 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仍有挑戰
    臺海網2月15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幾已確定再度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大位,接下來如何提出經濟發展戰略,增加執政信賴感,並讓美國相信民進黨穩得住兩岸關係,仍有許多挑戰。蔡英文2012年挑戰「總統」失利,在黨內實力派臺南市長賴清德、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相繼表態不選後,幾乎篤定出線,將再度代表民進黨角逐2016「總統」,能不能走完她口中的最後一哩路,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各界關注。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濁水表示,除非有什麼巨大變數,否則蔡英文當選「已經沒有什麼障礙」,就算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對上蔡英文,朱立倫也沒優勢。
  • 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 觸及民進黨內外多方利益
    有臺灣媒體用「朦朧」一詞形容蔡英文歷來的政治主張,如她2012年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一再宣稱的「臺灣共識」,直到現在還沒說清楚;至於兩岸關係,她還在「凝聚共識」中。這次選舉,檢驗蔡英文還會不會再當「空心菜」,也成了檢驗這場選舉到底精不精彩的關鍵所在。三、「最後一哩路」還值得期待嗎?
  • 蔡英文訪美:跨越那一哩路恐怕還是夢
    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成立競選辦公室後,隨即打著「點亮臺灣,民主夥伴」旗號,前往美國進行為期十二天的訪問,安排得相當緊湊的行程,富含「美國尋夢,照亮小英」況味。她對美中臺關係尤其是兩岸關係的政策主張,應是檢驗她參選能否讓美國放心而使自己「得分」的關鍵。   蔡英文訪美之行可有一比。
  • 臺「獨派大佬」勸蔡英文:做四年就好了
    作為「臺獨」標杆性人物,「新臺灣國策智庫」創辦人、「總統府前資政」辜寬敏在接受臺灣《聯合晚報》專訪時表示:過去兩任領導人(指陳水扁、馬英九)都當八年,下臺都不好看,建議蔡英文「做四年就好,不要想著下一次選舉,這樣才會讓民眾懷念」。
  • 外媒諷蔡英文當局:「總統府」都變成了臺灣抗議露營區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上臺後,不僅將兩岸「和平紅利」歸零,島內各界更是對其施政效果大為不滿,新加坡「聯合早報網」3月30日以標題「最會溝通政府?臺總統府旁變抗議露營區」,暗諷蔡英文當局施政處處被臺灣民眾抗議的窘境。
  • 蔡英文執政百日衰事不斷 命理師指「總統府」風水不好
    圖:臺灣領導人蔡英文 劉宗龍/攝  大公網8月26日訊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即將屆滿100天,然而回顧3個月內發生的種種危機,用「命運多舛"形容都不為過。命理師陳旺庭透露,「總統府」「日」字建築造型陽剛氣場重,不利女性執政者,他建議在靠近「總統府」的路緣放置一座鎮山石,即可化解危機。  有媒體報導,陳旺庭指出,過去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總統府」是「總督府」,而過去「總督」的位子都是男性擔任,加上方位坐西向東、整棟建筑陽剛氣場重,若女性入主府內,就會產生陰陽不調的狀況。
  • 柯文哲創黨大會攪動臺灣,臺媒:「炮火」直指民進黨和蔡英文
    他在演說中稱,因為意識形態及政治利益導向,導致臺灣內耗空轉,現在面臨困境;今天組黨就是扛起、改變政治文化,「超越藍綠,讓大家都有機會實現理想」。他說,大陸硬體建設的突飛猛進,只花3年就建好東海大橋和洋山港自動化碼頭,「這些案例很讓我感慨,已經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的臺灣,這些年來真的停滯空轉太久」。柯文哲最後表示,「走得快一個人就夠,走得遠要大家一起」。
  • 柯文哲創黨大會攪動臺灣 臺媒:「炮火」直指民進黨和蔡英文
    臺北市長柯文哲創建的「臺灣民眾黨」在8月6日舉行創黨大會,這一天也恰好是他的60歲生日。當天中午,柯文哲在閉門大會上宣讀黨章,據臺媒報導,黨章核心價值都是柯文哲過去經常提及的政治理念,且炮火對準執政的民進黨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 臺灣「秋鬥」登場 61個團體掙脫鐵鏈向「總統府」丟蔡英文儲蓄罐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今日(11月12日),由61個臺灣民間團體聯合參與2017年度「秋鬥」登場。 綜合臺媒報導,今年「秋鬥」主題為「政府極右強壓迫 人民覺醒拼生存」。約200名參與者扛著鐵鏈遊行到「總統府」前,丟擲蔡英文競選時用來宣傳的「小英撲滿」(小豬形狀的儲蓄罐),並以「行動劇」的方式掙脫鐵鏈,象徵反抗壓迫,表達對蔡英文的憤怒。
  • 蔡英文十次道歉又打「原住民牌」 被批操弄族群意識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蔡英文昨天在「總統府」舉行對原住民的「道歉儀式」,她在演說中以「總統」身份,10次表達對島內原住民的道歉。這是蔡英文的選前承諾,也被視為民進黨推行「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然而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政治秀」,島內部分原住民並不領情,要求蔡英文不光要自己道歉,更應該要求日本政府向臺灣原住民道歉。
  • 臺媒:蔡英文和民進黨為何暫緩檢討「中國政策」
    資料圖:兩岸政策是蔡英文攀登「大位」之路上無法迴避的問題。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15日社評,原題《小英為何暫緩檢討中國政策?》,全文摘編如下:還記得民進黨有個「中委會」?
  • 民進黨「老朋友」麥凱恩去世 蔡英文:深感哀悼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8月26日報導,民進黨「老朋友」美國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因腦癌逝世。臺灣「總統府」今天表示,蔡英文深感哀悼,稱麥凱恩多年來「捍衛全球民主並全力支持臺灣」,蔡英文「代表臺灣人民向他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
  • 臺作家:蔡英文走壞了第一哩路 國民黨 還差十萬八千裡路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2018縣市首長選舉在即,臺北市更被視為重中之重。不過,國民黨內呼聲極高的臺北市長人選、「立委」蔣萬安日前宣布不會參選臺北市長,因此傳出國民黨有意與高人氣網紅臺大政治系教授李錫錕合作對抗臺北市長柯文哲。
  • 蔡英文重掌民進黨 通往2016之路還有幾道關卡?
    人民網5月26日電 蔡英文相隔兩年重掌民進黨,儘管支持她當選的票數高達九成三,但她的眼前並非是條筆直的康莊大道,反而是充滿巖石坑洞的崎嶇山路。據臺灣《聯合報》分析指出,兩岸政策、黨務改造、七合一選舉以及找回公民社會信任,正是她通往2016「最後一哩路」的四塊大石。
  • 臺灣「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環球時報記者 畢方圓】蔡英文8月1日以「總統」身份向臺灣原住民發表「道歉演說」,並在「總統府」舉行「道歉儀式」。可是這場政治秀並沒有贏得原住民的掌聲,反而多個原住民團體上街抗議,聲稱「我們一直被騙」,原住民歌手張震嶽更是怒批「不要演戲」。蔡英文的「道歉」為何如此不受原住民待見?《環球時報》記者2日就此對臺灣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進行了專訪。
  • 蔡英文最後一天豐原出發 象徵重生
    (記者 林谷隆)選戰倒數最後一天,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15日上午在臺中舉辦「點亮臺灣每一裡路」選前記者會,地點選在蔡在豐原的租屋處「德川家康」社區召開。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環球時報記者 畢方圓】蔡英文8月1日以「總統」身份向臺灣原住民發表「道歉演說」,並在「總統府」舉行「道歉儀式」。可是這場政治秀並沒有贏得原住民的掌聲,反而多個原住民團體上街抗議,聲稱「我們一直被騙」,原住民歌手張震嶽更是怒批「不要演戲」。蔡英文的「道歉」為何如此不受原住民待見?《環球時報》記者2日就此對臺灣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進行了專訪。
  • 臺灣首座「臺獨」分子公園即將啟用!蔡英文將出席儀式
    【臺灣《聯合報》報導的標題截圖】該報導稱,到時臺灣「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等人都將出席啟用儀式。黃昭堂不僅是「臺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還曾在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2011年11月17日,黃昭堂在臺北死於因心肌梗塞。蔡英文與黃昭堂蔡英文在加入民進黨之前與黃昭堂接觸並不是很多,但作為同屬「臺獨」理念的人,黃昭堂對於蔡英文來說是崇拜的對象。特別是蔡英文擔任了民進黨主席之後,黃昭堂就成了蔡英文的「臺獨」指導老師,有事就向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