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花四年布局,邁向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 屬於冷靜、理智的文官性格
* 內政優於兩岸政策
* 或組聯合政府探討年金和國會改革等議題
「冷靜、理智」是臺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給多數人的印象。有別於四年前意外參選總統,這位非典型民進黨政治人物,經過四年的沉潛布局,對此次選舉顯得更為自信與熟練。
挾著對手目前無可比拼的高民調,蔡英文是2016年1月問鼎臺灣總統大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若她成功完成邁向總統府的這最後一哩路,臺灣將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
近40年的民進黨員,同時也是蔡英文競選總部主委的高雄市長陳菊說蔡英文,「理性、冷靜、專業,感覺外觀不是那麼熱情。」
蔡英文黨內歷練不長、語調常是平緩溫和,與過往總是大鳴大放的民進黨政治領袖大異其趣。儘管她溫和的形象更能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但政黨意識形態傾向的桎梏,使得她的兩岸政策依舊受到模糊空洞的批評。
臺大政治系教授葛永光指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和國民黨有基本的歧異--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但這被中共視為基礎。而兩岸關係是互動的,不是民進黨單方面想維持現狀就可以維持現狀。
「不排除和國民黨執政時(相比),兩岸關係產生停滯或倒退,...如果她上臺,會有一段觀察期,會停頓一段時間。」他說。
蔡英文4月在宣布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時表示,將維持兩岸關係的現狀,並建立常態化的兩岸關係互動。本周稍早,針對紫光集團擬投資臺灣半導體產業,她則公開表示,紫光有中國政府的支持,對臺灣產業威脅非常大,在社會疑慮未釐清前,不覺得有什麼開放空間。
蔡英文曾於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是臺灣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但當年以609萬餘票敗給連任成功的馬英九的689萬餘票。她於2010年亦代表民進黨參選過新北市長,但也以100萬餘票,輸給現任國民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的111萬票。而此次她又將和國民黨「臨時換將」的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再度狹路相逢。
蔡英文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屏東縣望族,是九名子女中的的老么,自幼生長在富裕家庭。今年59歲的她仍然單身,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她曾自述在英國求學時,因害羞到話都說不清楚,令老師擔心她無法畢業。
早前蔡英文曾在大學執教,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擔任談判代表。在李登輝當政時代時她身為其兩岸關係的重要智囊之一,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時更被陳水扁任命為陸委會主委。
四年前的總統大選敗選對蔡英文而言,不是一個結束,反而是另一個開始。她在自傳《英派》中說,「如果說從2008年接任黨主席到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這一路的政治歷程是個意外;2012年之後,就不再是意外,而是有目標、有方向的選擇。」
她已為入主總統府做足準備。2012年總統大選敗選後第二天,當時已請辭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宣布成立一個辦公室,網羅百位優秀的學者及幕僚,經常聚會討論臺灣的社會文化經濟問題,擬定政策方向。
蔡英文的金融小組召集人、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近年已多次參與蔡英文每周五和幕僚的會議,常是邊吃便當邊討論。他表示,數年下來會議已舉辦不下百場,內容無所不包,討論方向多元,參與者也大多不同;蔡英文在會議上常對諸多細節提問,鉅細靡遺,「她很追求完美,...不輕易推出政策。」
這倒很符合蔡英文處女座的形象。多年來,她始終留著及肩的學生頭短髮,戴著無框眼鏡,衣著大多是暗色系低調的褲裝。
立法委員陳其邁也曾說,「你聽她上臺講話,起承轉合結構完整,邏輯清楚內容豐富,但是找不到標題。」
曾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劉世芳指出,八年前民進黨跌入黑暗谷底,蔡英文一肩擔起負債兩億臺幣的民進黨,利用小額募款還清債務,許多老黨員都覺得對她有所虧欠。因此即便加入民進黨時間不長,不夠為民進黨人所熟悉,但多數民進黨支持者仍願意挺她。
「我覺得蔡英文不像是民進黨土生土長出來的黨主席,而是民進黨長成一棵樹後,嫁接插枝成生的黨主席。」她說。
而這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如最終問鼎總統寶座,是否真能帶領處於巨變中的臺灣逆境而生?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朱新民認為,蔡英文若當選,兩岸高層次的官方制度化交流雖會暫停,不過民間、社會、文化的往來應可持續。在此情況下,新政府應會重內政優先於兩岸政策,再以其累積的政治實力做為兩岸關係談判的基礎。
在競選的財經政策方面,蔡英文提出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希望降低單一市場的依賴,從重視經濟成長轉為追求兼顧就業、薪資、所得分配以及區域平衡等多元目標。針對外界對民進黨「反商」的印象,她曾表示,將組成最會溝通的政府,重大政策一定會向產業諮詢。
財政方面,她則提出,未來政府年度債務成長不應高於過去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每年政府預算須歸零思考;稅制方面則檢討稅制公平和資本利得的賦稅問題。
朱新民指出,過去兩黨惡鬥已令民眾厭惡,蔡英文政治上可能組成聯合政府,且將召開國是會議尋求政黨和解,會議內容可能提及年金改革、國會改革及產業提升等重要的議題, 「她提出改革,但有沒有合理可行的方案,受到社會的檢驗?...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蔡英文自今年4月宣布代表民進黨參選以來,民調一直穩定地大幅領先,即便現任總統馬英九在11月進行歷史性的「馬習會」過後,蔡英文的民調也未見走低。
儘管蔡英文的支持度保持穩定可觀的領先,但是在政治學者眼中,蔡英文刻意在部分政策保持模糊,想多面討好的情況則可能是她的致命傷。
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廖達琪認為,儘管蔡英文在競選主軸上強調社會公平,但對還沒施行、就被廢除的證券交易所得稅,蔡英文也不敢明說要恢復。
此外雖說要照顧弱勢,但政府財政多年困窘,蔡英文卻也不敢喊加稅,財源無著,政策恐無法落實。儘管蔡英文政策模糊,但在民調上仍佔領先優勢,因此也就沒必要在此說清楚,否則反而可能失分。
「她想討好所有人的文官性格會存在,這和馬英九很像的。她瞻前顧後,思慮可能周密,但面對自己理念、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看她是不行。」廖達琪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