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海南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協會執行秘書長李長茂攜秘書處工作人員前往瓊海市走訪「候鳥型」專家、中央老幹部健康工作委員會首席健康顧問、巴中市富硒研究院名譽院長朱精康。
李長茂說,此前公布的《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形成一批大健康和教育、旅遊文化體育等萬億級產業。隨後,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海南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三問」科技創新成為媒體熱點。沈曉明提到「特別是黨委政府、市場主體、科技工作者等三股力量要攜手齊抓科技創新,努力實現『彎道超車』。」海南省品牌建設促進會作為肩負「擦亮海南名片」的行業協會,在催化「黨委政府、市場主體、科技工作者」這三股力量,攜手齊抓科技創新上將發揮積極主動的責任。
朱精康說,在研究中他發現1953年在周總理的指示下,我國營養學及微量元素研究專家對黑龍江克山縣的克山病(一種地方性心肌病)進行研究,發現缺硒是誘發克山病的主要原因,同時對10多個省區、310個病區進行補硒,使流行的克山病得到控制,這一研究奠定了我國科學界在世界硒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1986-1994年,我國的醫學專家於樹玉等人歷經數年的肝癌高發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肝癌高發區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於肝癌低發區,在江蘇啟東縣13萬居民中進行補硒預防肝癌實驗證實,補硒可使肝炎發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發病率下降50%。1983-1996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進行了為期13年的補硒雙盲幹預試驗,受試者為1312名患者,其中653人每天服硒,結果表明,每日補充200微克硒,總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分別降低了37%和50%,其中硒對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腸癌防治十分明顯,其發生率降低了63%、46%、58%。此項開拓性的研究被稱為「硒防癌裡程碑」 研究。2014年11月四川省巴中市聘請朱精康為名譽院長兼技術總監,2016年12月朱精康被聘為中央老幹部健康工作委員會、四川健康有機食品專業委員會首席健康顧問。
被問及作為一個「後來者」,為什麼朱院長會領先於很多專家而被聘為中央老幹部健康工作委員會首席健康顧問。朱院長認為有以下原因:一、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有機硒的生產並沒有太高深的理論和技術,而是在實踐、實驗過程中下夠功;二、在實踐、實驗方面,相對於其他專家有工作任務,自己已經退休養老,有的是時間,這是最大優勢,只要有疑問或創意,就馬上跑到一座山、一塊田、一個基地做幾個月實驗,而有工作任務和應酬的專家們,往往沒有這種時間和自由;三、大部分專家都是為了工作而研究,而朱院認為自己是為了「救命」而研究,所以「懇切心」更強烈,因為退休前工作透支了身體,退休後大病一場,脊椎打了鋼板,柱上拐杖才能勉強走路,自己這種事業心很強的人,不能讓自己處於這種病態,所以必須全心全力投入研究,現在除了肺部因長期抽菸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外和脊椎當年打兩塊鋼板外,今年79歲朱院長其他的指標全部從退休後的病態、亞健康狀態恢復正常。如果說,還要補充一點就是老父親作為老地下黨員,「不離口」的教育就是「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所以自己當初給國企白手起家,創造 利潤,但是自己也能在淡泊名利當中堅守初心,反過來得到一批志同道合、有成就的朋友相助。
在會談交流過程中,雙方就省委書記沈曉明「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以及如何讓富硒研究的成果助力「大健康」形成「萬億級產業」的思路、重點和難點等進行深入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