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為加強在職職工的管理,充分發揮各工作崗位職能,調動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會制定學校崗位聘用實施方案,在每個聘期結束後,會重新進行崗位競聘。學校通過聘期工作考核和選拔,公示最終聘用結果,報省人社廳批覆。
目前,國內公辦學校會採用行政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三種模式。每種崗位模式都包括哪些人員?工資待遇如何計算?本文將予以探討。
一、行政管理崗
崗位按照等級計算,從管理九級開始,依次遞增,分別對應行政職務類別為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
從事行政管理崗位的職工,多為學校各部門、各科室的行政人員,這些人群,不是以教學為主要工作,而是以從事某種事務性工作為重點,如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人事管理和黨務管理等,同時可以兼課,在校內又稱為「兼課教師」。
行政管理崗的職工,多數為學校的領導,再加上行政科員,績效工資待遇主要是參考專業技術職務(主要是教師)的工作量乘上一定的係數來計算的,並且在職稱評聘時,往往會折算一定的教學工作量。
二、專業技術崗
專業技術崗分為主系列和輔系列兩種形式。主系列指的是教師崗,也是學校的主流,任課教師和輔導員,承擔繁重的教書育人活動;輔系列人員也同時包括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圖書管理人員、醫務管理人員、後勤管理人員等。
專業技術崗位按照等級來計算,主系列從十一級開始,輔系列從十二級開始,對應職稱為初級、講師(中級)、副教授(副高)、教授(正高)等。工資計算按照等級,績效工資參考教師工作量乘上相應的係數。
三、工勤崗
工勤崗主要包括學校內總務、後勤、班車、食堂、安保等工作人員,按照等級計算,多為工人身份,從工勤五級開始,輔助學校教學和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下面說一下有人是單條腿走路,有人是雙條腿走路的問題。
比如在有些學校,擔任系主任一職,他是正處級,同時又是教授;是團總支書記,副科級,同時也是講師,這些可謂是兩條腿走路,行政職務和職稱評審都會跟著走,這樣雙條腿走路的人,在學校多為人尊崇,也是競爭的熱點。
同時存在單條腿走路的人,比如說保衛處的處長,僅是正處級,同時不能參與職稱評審,就不能在正處級崗位上評為教授。這類單條腿走路的人,多為專業學歷受限或是個人有特殊需要追求的,是競爭的亮點。
至於那些為雙條腿走路的崗位,哪些是單條腿走路的崗位,學校會有自己的規定。因崗設人或因人設崗,通常會存在不合理性,比如,同樣去做學生或教學管理相關工作,為何院系可走職稱,為何學校就不可以了呢?教學育人和思政育人工作在學校是要同時抓好的。
除此之外,還有聘用方式的問題,出於國家政策和歷史原因,有事業編制,學校聘用、部門聘用,三年聘期、一年聘期之分。
對於職工的年度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項。年度考核結果直接影響職稱或職務聘任。學校制度越健全,需要考核的材料就越多,完全靠投票考核是不可取得,完全靠業績(論文和課題等)又很難說話,眾口難調。對於職工的考核,也是學校面臨的一大難題。
看完本文,您對學校職工的聘用模式是否了解了呢?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