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智,送教上門!

2020-12-17 刀刀vlog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扶貧路上,殘疾、貧困孩子更是脫貧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高安市充分發揮教育扶貧職能,精準掌握重度殘疾兒童教育需求,實施送「教」上門,用愛譜寫脫貧故事。

跟隨著特教老師的腳步,記者來到送教學生家中,據了解,今年18歲的小梅身患小兒麻痺症,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像正常孩子上學。在和老師學習互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她對知識的渴望。

看著老師的到來,小梅高興說:「老師姐姐對我可好了,我非常喜歡老師姐姐,希望她每天都可以來我家,教我學知識、背書、寫作業。她還經常幫我做康復訓練,希望我能像正常人一樣去外面玩。」

「在送教上門的工作中,其實最大的困難還是源自於家長,因為有些家長對老師送教上門持有不理解的排斥態度,生怕給孩子貼上『問題』標籤後會帶來心理負擔,所以在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期,我們需要做更多細緻的溝通工作。」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付敏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為了將送教上門工作落到實處,我市結合實際,研透送教對象,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全面了解送教上門孩子的智力水平、致殘原因、病史、鑑定機構、治療情況等,科學評估現有發展水平,充分徵求家長意見及建議,共同研究制定年、月、周三級教育目標及策略,確保「一人一案」。

市教體局副局長餘丹峰表示:「扶貧先扶智,推動教育扶貧,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精準扶貧的重要任務。開展送教上門工作,作為我市教育全覆蓋,確保一個都不少的重要抓手,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他們的興趣,送一些技能和方法,讓他們平等地享有學習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

據了解,為將 「送教工作」常態化提供有力保障,我市明確工作要求,落實資金保障,將送教上門按普通學校人均10倍的標準,每名學生每年6000元標準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用於學生教育康復及送教工作開支等。與此同時,組建特別團隊,定期召開全市送教上門工作培訓會,成立特教資源中心,分片與鄉鎮學校教師實行「手拉手」全方位結對指導,搭建互動平臺。目前,全市共有172名教師承擔了送教任務,送教上門學生166人。

來源:高品高安

相關焦點

  • 濉溪縣鐵佛鎮:紮實做好送教上門 持續推進教育扶貧
    濉溪縣鐵佛鎮南張樓村小天成的家裡,嶽集中心學校副校長董仲奎正在一筆一划的教小天成寫字,這正是近年來嶽集中心學校堅持開展智力扶貧送教上門活動的縮影。據悉,小天成患有腦癱,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為補貼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小天成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年齡偏大,對小天成的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
  • 丹鳳縣建立健全送教上門長效機制
    ——建立送教上門過程管理工作長效機制。不斷加強送教上門工作的過程管理,建立健全了送教上門過程檔案資料,送教上門過程資料主要體現學生和送教教師相關情況、送教的方案和記錄等內容。送教教師所在學校校長在每次送教前對送教教師的送教方案審核籤字,送教結束後要對送教教師的送教紀實檢查籤字,重點關注相關內容的針對性和適宜性,督促指導送教教師切實提高送教質量。——建立送教上門經費資助落實長效機制。全面學校落實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經費,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為承擔送教上門任務的送教教師提供必要的工作補助和交通補助。
  • 「送教」上門,精準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
    「送教」上門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中和營鎮格勒衝村委會中寨小學片區嚕咕教學點,有一名終日與病魔較量的學生梅梅(化名),無法與別的孩子一樣來到學校接受教育。嚕咕教學點的楊自榮、何繼春、徐楠3名教師得知後,組成愛心「送教」隊伍,在完成了教學點的工作後,翻山越嶺迎難而上,把課堂搬到了梅梅家裡,開啟了他們的「送教」之旅,用愛為孩子鋪就了一條通往遠方的路。
  • 送教上門 殘疾兒童在家就能接受教育
    ■湘橋區教育局送教上門,讓殘疾兒童也能接受教育。潮州市湘橋區教育系統搭建全覆蓋資助體系,保障適齡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5個行政村,148戶貧困戶284人,29所中小學,182名中層以上幹部——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潮州市湘橋區教育系統的精準幫扶密度,湘橋區教育局牽頭全區29所中小學,對口幫扶磷溪鎮轄內福聚村、仙田一村、埔涵村、溪口四村、田心村5個行政村,派出5名扶貧幹部駐磷溪鎮開展各項工作
  • 合肥高新區南新莊社區「深山訪窮親」 上門扶貧又扶智
    當天,合肥市高新區農村局黨委委員、黨政處處長何世玉,高新區蜀麓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李舒娟與南新莊社區黨總支及轄區非公企業黨支部的40 多名黨員志願者,到他們的結對幫扶點舒城縣山七鎮小河村看望慰問結對幫扶的貧困兒童,並送實用技術上門,既扶貧又扶智,幫助扶貧點群眾儘快脫貧致富。
  • 教育扶貧:衡山縣針對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扶貧扶智,教育先行。為了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衡山縣教育局針對不能正常入學的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解決了全縣56名殘疾學生的上學問題,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學習的快樂。在一歲時,陳錦家被查出有發育遲緩的症狀,11年來,陳錦家從來沒有進過學校,在送教上門中,羅婷總是會帶上各種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畫冊來找錦家,一次次耐心地溝通,一聲聲暖心地鼓勵,讓陳錦家單調的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 深晚報導|扶貧扶智,深圳海關教育扶貧動真格出成效
    扶貧先扶智。自 2016 年 5 月定點幫扶河源紫金縣聯和村、小古村以來,深圳海關把教育扶貧作為工作重點,動員全關力量、調動一切資源,全力幫扶貧困村提升教育水平。經過 4 年時間的幫扶,聯和村、小古村教育工作提質提效。
  • 扶貧先扶智:平江山區的教師節別有風採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徐鵑)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今天,天公做美,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一掃前幾天的燥熱,讓我們覺得這第三十六個教師節顯得格外的溫潤。平江縣浯口鎮政府在教師節當天下午,特邀全鎮的老師齊聚政府禮堂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整個禮堂布置得很喜慶,老師們都早早地就到了,大家談笑風生,一派祥和。浯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遊國賢早早來到了現場。會議由鎮黨委副書記李益龍主持。
  • 澧縣:送教上門,情暖折翼天使
    紅網時刻常德9月17日訊(通訊員 祝梓欣)九月金秋開學季,教育扶貧正當時。澧縣涔南鎮譚家小學教師譚灰軍早早來小雨煙家中進行送教上門,離開的時候,小雨煙第一次主動拉住了譚老師的手,面帶微笑。送教上門的第一天,譚灰軍就被小雨煙靈動的眼神所打動。「她是個聰明的孩子,那雙小眼睛一直盯著我手中的課本,我能感受到她對學習的渴望。」因為身體罹患殘疾,小雨煙的動手能力弱,感知不靈敏,本著提高其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原則,針對她的特殊情況,譚灰軍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與感知訓練。在送教過程中,譚灰軍細緻地將動作分解,耐心的將動作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手把手訓練,「真棒!」「你能行!」
  • 民進中央建議規範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
    儘管《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都明確提出了要為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要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於已經登記在冊的殘障兒童,哪些適合送教上門也缺乏專業機構參與的評估,有的地方上門頻次僅為一個月一次。上門的教師也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對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並不了解,對個別完全沒有學習能力的重度殘障兒童的送教上門更是流於形式,拍個照、登個記了事,對教學內容、結果並不在意,也沒有評價機制。」朱永新表示,送教上門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也令人擔憂。
  • 項城市:送教上門情暖「折翼天使」
    中明患有先天性身體殘缺,到了入學年齡卻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校就讀,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中明的情況,安排專人上門對進行教育 在項城市,還有100多名像中明一樣的「折翼天使」,為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完善適齡殘疾兒童「一生一案」,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定期為特殊孩子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用愛去溫暖這些折翼天使。
  • 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原標題: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思想匯】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竭力克服疫情影響,決戰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1.教育扶貧「根」在扶智 扶貧先扶智,「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是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教育通過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能力而實現根本脫貧,既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又帶動家庭發展,因而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是扶貧的根本,體現著教育的社會功能本質。
  • 馬陸亭: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安徽合肥小學生向教育扶貧友好結對學校的同學送上祝福。蔣娟娟攝/光明圖片1. 教育扶貧「根」在扶智扶貧先扶智,「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是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教育通過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能力而實現根本脫貧,既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又帶動家庭發展,因而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是扶貧的根本,體現著教育的社會功能本質。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 光山三高利用暑期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扶貧扶智,嚴防溺水,送教下鄉,光山三高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教師「扶貧先扶智暨防溺水教育暑假送教下鄉活動」如期進行。開展假期作業檢查活動,是立足校情、學情,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舉措,是「扶貧先扶智」的具體行動表現,也是送教下鄉活動的延續,同時,學校結合新的形勢借這次活動將防溺水宣傳做得更實,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稱讚。
  • 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 情暖「折翼天使」
    中明患有先天性身體殘缺,到了入學年齡卻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校就讀,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中明的情況,安排專人上門對其進行教育、康復訓練。在項城市,還有100多名像中明一樣的「折翼天使」,為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 「魚灣夜校」創新扶智扶貧新模式
    同時幫扶單位攜手華南農業大學等六所高校大學生暑假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促扶貧暨扶志扶智系列活動,廣州中醫藥大學「送藥義診響民意」、華南農業大學「土壤改良應民生」、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義教暖人心」等活動,為貧困戶和學生孩子樹立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
  • 旅遊扶貧教育扶智 中山大學學者團隊打造「扶貧樣本」
    新華網發兩年多前,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保繼剛教授及其團隊在阿者科村,憑藉學者團隊的知識、理想和執著,依靠山區人民的期待和信任,進行了一場旅遊扶貧的生動實踐。3次分紅讓大部分村民增加戶收入5000多元,2019年「阿者科計劃」入選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
  • 強教扶智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市教育局局長羅俊波到惠來縣仙庵鎮...
    教育扶貧在扶貧工作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續的扶貧。羅俊波局長指出,五年來,全市教育系統積極響應號召,全力以赴投入到這場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鬥爭中,堅持脫貧攻堅、教育為先,堅持強教扶智扶貧,多措並舉,教育扶貧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 送教上門!給「折翼天使」一條走向希望的路!
    當地教育學校便安排專人上門對孩子進行教育康復訓練。從2014年以來,嘉禾縣特殊教育學校就積極開展了這個送教上門的的工作。教師根據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分階段教學,盡全力做到因材施教。該地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莉介紹,送教上門是目前解決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最好方式
  • 「科技興教 精準扶貧 扶智助學」公益捐贈活動在我市舉行
    「科技興教 精準扶貧 扶智助學」公益捐贈活動在我市舉行 時間: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