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得差」只是假象,看不起自己的人,難成大器

2020-12-13 愛讀書的百合

思想的大小決定了我們能夠走多遠,但首先你要看得起自己,因為你遠比想像中的自己要偉大得多。

這是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的第二封信,告誡兒子的話,他認為決定每個人成功的要素,絕對不是身高、學歷和出身等外部因素,而是要離拋棄人類喜歡自貶的習慣。

比如因為自卑心而經常認為「我不行,我不能,我混得差」等思想。認為自己不行,在洛克菲勒看來只是一種假象。同時他也認為,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的人根本難成大器,只能碌碌無為蹉跎一生的時光。

01別讓自卑心耽誤人生

洛克菲勒認為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自己不行,並非是能力不行,而是心態不好。比如說,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駕馭一些事情,反而變得退縮和忐忑不安。

也正是在忐忑的心理下,經常陷入自我懷疑,看到的全是缺點,而意識不到任何優點。在他們看來,似乎優秀都是別人的,除了自己的平淡無奇。所以要麼縮在自己的「殼」裡安分守己,要麼只是安分守己,但卻無半點亮點的日子。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無非是自卑心在作祟。比如說有些人過多將自己的缺點、失控、過失和無能不斷放大,從而認定「我不行,我不能」。

洛克菲勒則認為,人若只是盯著自己的缺點,看不到任何優點,就會陷入「自己很沒用」的怪圈,從而使生活陷入混亂狀態。

同時,在自卑心的驅動下,就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是表現自己的欲望,因為害怕出錯被別人嘲笑,所以寧肯保持沉默,也不肯向前一步。

02認識自己的人,才能最終掌控人生

只不過自認為自己「不行,不能」的人,並非是真的沒有能力,這不過只是思想的誤區罷了。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那麼過不了多久他就會真的不如別人。但如果是同一個人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厲害,那麼他最終的結局一定是很厲害。這是因為只有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優秀的,才能真正變得優秀和重要。

在心理學中認為:思想決定了行為,而行為決定了外界的看法,看法又影響一個人的發展。

正如你若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你首先要認可自己,你想得到尊重,最主要的是要先有一個「你值得被人尊重」的信念,只有這樣才會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

為此我很有感觸,最初我帶人讀書時,時常質疑自己:我能行嗎?會不會誤人子弟?當有這種想法時,就會很焦慮,甚至出現越焦慮,越發揮不好的情況。

直到後來,我客觀判斷自己通過讀完的上千本書,寫完的七百多篇書評,完全是有這個實力和能力做好領讀時,就瞬間不迷茫和自卑了。

倘若總是戰戰兢兢,對一些問題模稜兩可,或者總覺得自己不行,那麼事實大概率是越來越不行。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就一定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無非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所以說,只有真正認清自己的人,既認識優點又能發現缺點,這才是真正的掌控自我。

03想要成大器,需要多看到自己的優點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成大器,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在成功的路上被「擠」了出來。這當然不僅僅是能力太差的問題,而是被「擠」出來的人很少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

洛克菲勒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的自信心與態度,是思想和精神要素的物化表現,也對我們最終選擇和行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簡而言之,就是當認可自己,尊重和相信自己時,就會遠離「我沒用,我算什麼,我沒有價值」這些消極情緒,而變成「我很棒,我可以,我試試」這種積極的情緒。

在積極的情緒中,就能發現更多優點,也更容易肯定自己。這時候在樂觀積極的心態下,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優秀,也就逐漸會擁有更多機會與勇氣。

同時,想要大器,還要用積極的心態不斷對自己進行設問。比如做一件事時,問自己:那些厲害的人物,會不會也怎麼想?會怎麼做?

然後把我們自己當成厲害的人的思維去努力,假以時日就能獲得成功。

作為美國最富的洛克菲勒,他一生賺錢無數,不僅擁有著超前的思維,也有對財富的認知,對生活的認知,他一生的智慧都凝結在《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中,想要學習更多洛克菲勒一生智慧,可以讀讀這本書

儘管在人生的路上難免遭遇挫折,但要相信所有的悲傷都會過去,幸福和陽光終究會來到,這是每一個終成大器的人必備心理素質。

今日話題:你最喜歡自己哪點?最討厭自己哪點?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誰混得最好?不是李尖尖,而是月亮媽媽最看不起的她
    以家人之名講的不僅僅是親情還有愛情,最重要的還是圍著孩子們轉,如今小孩們也都長大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業,網友們都想知道到底是誰混得最好,很多人都覺得李尖尖現在是一個藝術家,她混得比林凌霄還要好呢。但事實上混得最好的並不是李尖尖,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尖尖開了一個木雕工作室,事業正在上升期,但才剛剛賺了第一筆可觀的收入。一直以來藝術工作,做得好就是大藝術家,做的不好就只能為理想而活。凌霄作為一個牙醫,如果在新加坡,那麼他的前景將不可限量,但現在他回國工作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牙醫也在為別人打工。
  • 混得越差,越要少說這3種話,人脈好起來了,路才會越走越寬
    就比如戰場上的將軍,即使將軍再驍勇善戰,如果沒有士兵們跟他一起拼殺,那將軍一個人即使再厲害,也沒辦法打得過這麼多的敵人,自然也就很難打贏勝仗了。打不贏勝仗,將軍又怎麼能得到他現在的地位。同理,其實人的事業發展也是如此,固然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人幫一把,很多機會可能就會白白失去,自己的事業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 一個男人,越是沒出息,這七個表現越明顯,永遠難成大器,錯不了
    男人沒出息、難成大器的七個表現,不克服,註定會平庸一輩子;一個男人,越是沒出息,這七個表現也越明顯,永遠難成大器,錯不了。反之,一個男人,不敢承擔責任,永遠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那就註定會被人瞧不起,是沒出息、難成大器的主要表現。二、意志不堅定,做風懶散有些男人,做人做事意志不夠堅定,一旦遇上什麼疑難問題,往往還沒有經過思考就想放棄,做風懶散,喜歡逃避,沒有男子漢氣概,這也是沒出息、難成大器的表現。
  • 1937年在《大上海》說出這樣的話,日本人都害怕,只有成大器敢說
    這部影片已經上映很多年了,正常的人都會認為黑幫老大是無惡不作,地痞流氓之輩,打家劫舍,欺男霸女的惡人。而這位在上海混得風生水起的大人物卻不是這樣的人。這位大佬在片中由兩個人來扮演,黃曉明飾演成大器年少時期,周潤髮飾演成大器中年時期。
  • 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都缺乏這3樣東西
    想成大器,可不是光通過想一想就可以實現的。你看那些已經成大器的人,跟一般人都有什麼區別呢?單從言行舉止上來看,就會讓你發現他們的不一般。當你有想成大器的想法時,不妨先看一看已成大器的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吧!
  • 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孩子將來難成大器,過來人的說法很靠譜
    但是,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最低地位,那麼孩子將來難成大器。對此,過來人的說法很靠譜,我們從對女孩和男孩的不同影響來說明。對女孩來說,媽媽家庭地位低,將有以下不良影響:覺得媽媽過得辛苦又不幸,會恐婚,更會對男性有排斥或敵意我一個大學同學,信奉不婚主義。
  • 臉皮薄、心太軟之人難成大器,牢記厚黑學的2句話,早晚出人頭地
    一般來說,臉皮薄、心太軟之人難成大器,牢記以下厚黑學的2句話,早晚出人頭地。而西方人卻認為,皮膚厚、對別人的責難和非議無動於衷者,才是更容易成功的人。西方人的這種思想近乎厚黑學中厚臉皮這一觀念,不過更加強調的是用厚臉皮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將厚臉皮當成免受別人惡言惡語傷害的盾牌。《厚黑學》指出:在待人處世中,一個人不理睬他人的風言冷語,善於運用厚臉皮來保護自己,還可以塑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於自己的事業。
  • 這三種人,在領導的監督下,必成大器
    因為職場上存在著被領導懟過的三種人,早晚必成大器的說法。關於這種機會被你遇見了,沒有好好的把握住,對你來說豈不是沒有面子更令人難受的事情嗎?首先因為馬虎,這種人會吸引領導的注意,經過領導的修正,這種人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上進,來獲得領導的認可。所以這種人在工作上加以時日,肯定會受到領導的器重,那人家不就真的成大器了嗎?
  • 老祖宗告誡我們:身上有這種特徵的人,往往能成大器,不要小瞧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後代少走彎路,將自己一生的經歷進行總結,並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雜談。而這些經驗的內容範圍也非常寬廣,有為人處事,有與人交往,有個人發展等,比如古人便認為,為人大氣能容人的人,往往就能夠成大器,不能夠小瞧。
  • 洛克菲勒: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2種表現,別等40歲後才知道
    晚年他擔心兒子將來無所事事,就寫了很多信給兒子,其中談及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想要有大作為,獲得財富,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活在別人的庇蔭下,這裡談論的不是窮富,而是態度。明明知道怎麼做,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失敗者呢?失敗的人是缺乏態度和社會責任心的人,他們的思想落後,行動遲緩。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急,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住氣、靜下心,記住一句話:沉住氣,成大器!事實上,真正成大器的男人,總能沉住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錯不了;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以下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原因既現實又無奈
    農村和窮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考一所好的大學來實現。但是近些年來大學生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幾乎從大街上拽出一個人就有大學文憑。大學文憑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從前了,而且也不難發現,農村出來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城市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些,原因既現實也很無奈。
  • 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點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是經過人生風雨的洗禮,都是熬出來的。他經過人生的起起伏伏,就看透了社會上的很多現象,也懂得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成大器的人,一定會有所作為,也許沒有成為社會上的大人物,但在某一個方面有自己的優勢,總是比別人更加強大一些,做事更有章法,對於苦難理解得更加深刻。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點:不要臉、很沉默、不合群。
  • 真正看懂的人,不會混得太差
    做人,沒有什麼約定俗成的法則,但有些做人的道理,的確已經是大家所公認的,按照這些道理去做人,效果就不會差,所以,也可以用「定律」稱之。這些做人的道理有很多,以下就從中總結出你不可不知的八大做人「定律」!真正看懂的人,絕不會混得太差。
  • 厚黑學:臉皮薄、心太軟的人,往往有五個致命弱點,註定難成大器
    厚黑學:臉皮薄、心太軟的人,往往以下有五個致命弱點,註定難成大器,也容易吃虧受欺負,看看你有嗎?二、臉皮薄、心太軟的人,做事不會有創意做事想成功,創意很重要,而要實現創意則需要行動乃至冒險,沒有行動的創意,只是空想罷了。想出創意需要頭腦,實現創意需要勇氣去行動,假如臉皮薄、心太軟,那再好的創意,也會不好意思付之行動,也會因為被別人否定而自我否定,然後選擇放棄。
  • 飯局上愛說3句話的人,大多混得差沒啥錢,基本不會錯
    別小看一場飯局,有時候通過一個人在飯局上的表現,也能將其為人看得八九不離十。一些真正的情商高手或者領導,深諳其道,非常懂得控制自己在酒桌上的表現,讓人捉摸不透。而有一些人一碰酒就控制不住自己,誇誇其談,本想表現自己,卻被人看透、看輕。雖然有些人在飯局上愛裝,但在飯局喜歡說這3句話的人,大多混得差沒啥錢,基本不會錯,了解這一點也有助於我們學會飯局識人,別錯付感情。
  • 為什麼太「 精明 」的人,很難成大器?(深度)
    作者:張涔汐,來源「涔汐」(id:zhangcenxi99)01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如何跟一個太「精明」的人相處?答案是:處處得防著他。進入職場多年,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特別精明,算盤打得啪啪響,但最終為何難成大器?
  • 職場潛規則:領導給你遞煙,不懂事的會直接伸手接,難怪混得差
    職場潛規則:領導給你遞煙,不懂事的會直接伸手接,難怪混得差職場上的生存不比在生活中生存簡單,職場上照樣也有一些生存的法則。因為這是一個很沒有禮貌的舉動,領導對你印象不好,混得差就不奇怪了。畢竟領導才是職場上的大BOSS,你的升職權基本掌控在他手裡。所以碰到領導遞煙時,用以下這3種方式應對,不會得罪領導。一、不論抽不抽菸,先表示感謝領導給你遞煙,有時候只是隨手一遞,而有時候則是一個給你面子的舉動。
  • 稻盛和夫:有這3種表現的人,大多成不了大器,要儘早遠離!
    事實確實如此,很多情況下,環境影響著我們的結局,倘若一個人身處優秀的環境裡,時時與鴻儒來往,他的修養也不會太差;倘若一個人經常與無賴交往,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兒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我終於變成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模樣。」
  • 父母身上有以下特徵,養出的孩子成不了大器,要怪就怪自己
    文|文兒古文裡面講,能成大事,擔大任的人,都要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這話不假,有努力才能有收穫。但是有種因素比孩子自身努力的影響力更強,那就是父母的行為表現。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很多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其實這個起跑線就在於父母自身。並不是經濟條件,而是自身修養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