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記事起,家裡便有一個掛鍾。這個掛鍾,聽說是我爺爺年輕的時候買的,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它看上去,是那麼地不值一提。但對我而言,卻是彌足珍貴。因為這個掛鍾,承載著我兒時太多的記憶。這些記憶,是那麼地美好、那麼地令人難以忘懷。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從小,在農村裡生活,在農村裡長大。我們這邊的農村,大都位於交通不太便利的群山深處。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因為交通不便,所以我們村很窮。村民都以種田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農忙過後,就去山上採一些藥草,如石菖蒲、野生黃精、魚腥草等,曬乾,然後挑到鄉裡去賣,換取一些收入,我家便是如此。無論是忙于田裡的活,還是去山上採藥草,這個掛鍾都功勞不小,因為它,我們真的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那時候家裡養了很多雞,每天早上都會打鳴,但比起雞來,這個掛鐘的作用就更大了,因為這個掛鍾到了整點時就會響,到幾點就打幾聲。很多時候,雞還沒打鳴,父母就起來了,那時候大家都習慣了早出晚歸。那會我還小,也比較喜歡睡懶覺。掛鍾掛在大堂的牆上,而我睡在隔壁,因此鐘聲響起時,我聽得特別清楚。所以,有時我真想把這掛鍾砸了,因為它總是打擾我睡覺。
掛鐘的時間不走的時候,需要手動去調。為此,我還特地叫我爺爺教我。等到我學會後,每次掛鐘停了,都是我去調,搬張凳子,從牆上把它拿下來,調好後再把它掛回去。我很喜歡做這事,因為我覺得很有意思。那時候沒有手錶,但家裡有一臺黑白電視,用接受鍋接收信號,因此調掛鐘的時候,就看著電視,因為電視裡會有時間。這個掛鍾,是我們家的主要看時間的工具。畢竟,電視也不是天天放。
我曾在這個掛鍾前學習,也曾在這個掛鍾前追逐打鬧。起床,聽掛鐘的響聲,睡覺,也聽掛鐘的響聲。這個掛鍾,就像是一個領導者,安排著我們的生活。
如今,這個老掛鍾還留在家裡,但卻放進了柜子裡,而且時間也不走了。現在我們有了鐘錶、手機,它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也懶得去修。就這樣,它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帶著以前的記憶,淹沒在我們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