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兒逼成了「厭學症」,卻把兒子培養成了「讀書天才」。

2020-10-18 翹楚英姿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小時候看到古代電視劇裡面,那些學生們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的背著《三字經》,仿佛很陶醉很認真的樣子,覺得好搞笑又好可愛。

我心裡在想:古代的學生都是讀《三字經》長大的嗎?

後來,我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懵懵懂懂一不小心未婚先育了。

當我有了第一個孩子以後,因為沒有做好當媽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成了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面對女兒的到來,每天哭哭啼啼,把屎把尿的把生活弄得一團糟的時候,我心情特別煩躁,總是對著年幼的女兒莫名發脾氣。

我擔心自己悶在家裡久了會得產後抑鬱症,所以,就經常找理由出去散散心,逛逛街,買買喜歡的東西,把女兒交給奶奶。

好不容易熬到女兒一歲之後,我就徹底把她託付給爺爺奶奶了,自己打包行李去城裡討生活,重新過上自由灑脫的日子了。

說實話有時候也會想念我的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一下。所以,女兒生活上的一切我都沒有好好關注過。

直到她開始上幼兒園後,老師反應女兒學習能力很差,似乎有學習障礙,我開始懵了……

趕緊辭職回家陪伴孩子,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到底是不是老師所說的~有學習障礙。

回家後我叫女兒數數給我聽聽,給她起了個頭:1……,接著她數了:1,2,3,……就沒有下文了。

我在想:都三歲多的孩子了,也上了幼兒園,怎麼連「十」之內的數字都數不完整呢,也太笨了吧!

接下來,我就一遍一遍的教她跟著我讀,女兒好像很不高興,讀著讀著就不耐煩了,我也是急了拿著棍子對著女兒一陣吼,逼迫她今天一定要把「十」之內的數字給我完整的讀下來。

後面女兒被我逼得直哭,吼也沒用,打也沒用,我也沒轍了。

因為女兒學習能力太差,又特別厭學,所以換了兩家幼兒園。

雖然我一直努力強行跟蹤她的學習,但是進步也不是很大。


後來有了老二之後,我就比較謹慎親自耐心好好帶他。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我特意去網上找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

陪伴二寶成長的過程,我真正感覺到當媽媽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了,看到寶寶一天一天長大,學習著大人的一舉一動,那一刻,好感動。

二寶好像特別喜歡學東西,在他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數幾個數字,一歲多會講一點點話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圖畫本,有:人物稱呼,動物,水果等等,教給他讀他會非常樂意跟著去學,說對了他還開心的為自己鼓掌,好有成就感一樣。

在二寶兩歲之後,基本上可以語言交流了。那個時候他會一些簡單的英語水果名稱(平時看電視兒童學英語裡面學的)可以認識一到一百的數字,還可以倒背如流。

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他的超強記憶力,還有愛學習的動力。

後來有一次帶他逛商場看圖書的時候,兒子看到一張《三字經》掛畫好像非常感興趣,一直拿著不放說叫我買給他,當時我看到《三字經》又想起了小時候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畫面,心裡在想:兒子怎麼會喜歡《三字經》呢?這麼複雜難懂的文字。

回去之後,晚上坐在床上看電視,兒子就拉著我的手要我教他念《三字經》,說實話我特別不喜歡念,但是為了兒子我還是很認真的去一句一句的教他念。

一開始他會自己讀一段下來,慢慢的越讀越多了,沒多久,他就能照著上面念到經文的一半去了。以前沒見過整篇的《三字經》,不知道它原來會有這麼長。

我開始驚訝!這小子學習能力是真的快,我都有點不敢相信了。

後來,我又給他買了一張同類的《百家姓》掛畫,兒子也特別喜歡讀。教他讀了幾天,他很快就會自己讀了。更讓人意外的是,他讀多了《百家姓》,上面的字他竟然能記住很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面捐款欄目姓名表,他用手點著上面的各種姓,他能認出好多來,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兩歲半的兒子講出來的。

當時我心裡激動澎湃了好久,想著這兩年多辛苦努力的陪伴和教育沒有白費,兒子太讓我意外了。

兒子上幼兒園後,老師說他平時不怎麼愛互動,看起來也不出色,沒想到學習能力讓人意外~他會認識很多字,老師教一遍的東西他一學就會。

每次考試他都是第一個交試卷的,而且基本沒有錯題。(因為別的孩子不認識字,做題看不懂題目,要老師念完讀懂題目才能做,而我家兒子他自己就能讀懂題目。)

老師問我:是不是平時在家裡我一直在教他學東西?

我說:他從小就很喜歡學東西,所以我就著他的愛好,教他讀過很多圖畫書,兩歲多的時候就能背《三字經》《百家姓》,還能認識上面的很多字。

老師聽後連連稱讚,說這孩子以後你要好好培養,是塊讀書的料。

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的孩子終於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了。

二寶上小學後,成績一直在班裡一二名裡。每次做作業都是他自己親自完成,我從來不幹涉和參與他做作業。有的時候放假他玩得有點過了,不太想做作業,留到最後一天沒完成的話,我就對他說:作業是你自己的,不想做也可以不做,只要明天老師批評你你能當做啥事兒都沒有就好。

聽到我說這話,兒子趕緊拿起筆做作業,乖乖完成任務。

所以,兒子一直都是很自律的孩子,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女兒現在已經上初二去了,在中學也換了兩家學校,在學校總是找理由~要麼說老師不好,要麼就是跟班裡同學搞不好關係,再就是學校食堂飯難吃等等……

不想讀書的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說學校的不好,會讀書的孩子在哪家學校都會一樣成才。

現在,我總結了一下女兒之所以從小「厭學」的原因:

  1. 從女兒出生我就沒有好好關注過她,培養過她,給她的溫暖和呵護太少,造成她長大後沒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2. 從小跟她互動和交流太少,封閉了她學習成長的過程,使得對學校的陌生環境感覺到恐懼。
  3. 從小在沒有讀過書的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沒有得到正常的學習機會,到了幼兒園之後啥也不會,學習能力也差,所以被老師差評又被同學恥笑,所以自尊心很受打擊,才不想上學。
  4. 作為媽媽的我沒有正確教導孩子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走出陰影,而是對孩子強逼怒吼,讓孩子產生厭惡和憎恨,從而長大後叛逆逃學。

聽過幾節樊登老師的課後,我深深體會到從前對女兒的教育方式真的大錯特錯了。

樊登老師說過~被父母吼叫中長大的孩子,會成為一個自卑,叛逆,對身邊的人充滿怨恨,心裡扭曲的人。

所以,女兒被我逼成了「厭學症」,脾氣暴躁,性格叛逆,現在很難再去改變她了,只能慢慢指引她到成人懂事之後自己醒悟了。

對於兒子,還好我能及時反省自己從前的過失,沒有重蹈覆轍。在我努力教導,辛苦培養之下,他能自制自律,好好學習,長大之後讓我少操好多心。

就如樊登老師講的一本書《父母的語言》裡面作者[美]達娜·薩斯金德說:大腦發育的核心在於寶寶與一位有愛心,能做出積極回應的成年人之間的互動,而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出孩子響亮的人生。

所有出生正常的孩子,就沒有「聰敏」與「笨」的區分,學習的好壞跟生長的環境,父母的地位並無關係,而父母與孩子交談中所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大家好!我是育兒領域優質創作者翹楚英姿,你在育兒的路上遇到過哪些難題,又有哪些育兒之道,歡迎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我把活潑的女兒逼成了抑鬱症,也把自己推向了生命盡頭
    這個故事是根據我單位的一位大姐的故事改編麗姐今年四十多歲,在我們眼裡,她是幸福的女人,夫妻兩個都在事業單位,感情也很好。家裡條件也不錯,一個女兒上高中,一個兒子讀小學,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絕對是人生的贏家。
  • 鄭淵潔兒子小學就輟學,女兒讀書成癮想讀博士,他是怎麼培養的?
    從此,兒子鄭亞旗的學歷就停留在了「小學」。加之鄭淵潔自己也是小學輟學、回家自學,所以鄭淵潔總是笑稱:」我家祖孫三代,我爸、我、我兒子,都是小學文化!「我上小學六年,老鄭風雨無阻地接送了我六年。」所以,鄭亞旗從不對女兒說忙,工作再多,他也會保證陪伴女兒的時間:「我晚飯時間出去談事或者應酬的情況,會控制在一個月不超過兩次。」
  • 作業竟然把孩子逼成這樣,網友:像極了讀書時的我
    娃獨自寫作業的視頻火了,網友:作業是有多無趣,把孩子逼成這樣在視頻中,一位寶媽囑咐兒子趕緊寫作業,然後就用監控監督孩子了。只見,小男孩開始還算乖順聽話,在獨自完成作業。可他學習幾秒鐘後,就原形畢露了。透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無聊。不少網友看到之後都感慨:這作業是有多無趣?把孩子逼成這樣。
  • 貧困地區的「厭學症」如何治
    我把這個惡性循環的作用機制概括為如下幾個環節:初始狀態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遠遠滯後於國家平均發展水平,市場化、現代化的導入和外部幫扶力量的介入激活了當地勞動力人口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的動力,有組織、成規模的務工浪潮出現。外出務工人員走後,留下大量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只能採取以祖輩隔代監護的方式。
  • 父親:女兒毀了,我還能培養兒子
    面對眾人的羨慕,她開有培訓機構的父親張民弢,侃侃而談:女兒只上了一個月幼兒園,就再未到正軌學校參加過義務教育;跟著父母學習,4歲已經認識2000多個漢字;在家中私塾學習5年,拿到了高中畢業生同等學力證明,參加高考……「我計劃讓她20
  • 三姐弟抽籤讀書,母親作弊,兒子中籤,兩個學霸女兒棄讀
    我大姑家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和一對龍鳳胎姐弟。三個孩子從讀小學開始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二女兒,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幾名。 我大姑眼看實在無法獨自支撐三人的高中學費,對可能面臨的三個人的大學學費更是不敢想像(那會還不知道有助學貸款這回事兒),因此,在龍鳳胎姐弟考上高中即將入學的那一年,我大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三個人當中一個去上學,另外兩個出去打工,三個人按年齡大小依次抽籤。 抽籤籤結果是兩個女兒出去打工,兒子繼續讀書。
  • 袁詠儀自曝:我成了兒子最討厭的人,她犯的錯,我們還要重複多久
    近期,周末在家偶然看到了一檔專門挖掘天才兒童故事的欄目——《天才發掘團》。很多天才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刻意培養。比如給孩子讀書、帶孩子參加興趣班、陪孩子參加訓練等。節目中,有這樣一個天才孩子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家境普通,而且父母天生殘疾,患有嚴重的聽力障礙。但就是家庭的特殊與天才兒童的反差,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名叫申熙雄,是一名年僅8歲的化學天才。
  • 他小學沒畢業,卻培養出了學霸女兒和CEO兒子
    雖然他沒有接受過傳統完整的學校教育,但是他對於教育的真諦卻有清晰的認識,並且知行合一,培養出了兩個優秀的子女。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想要孩子獲得健康和成就的父母,我都強烈建議閱讀這本書。鄭淵潔的教育方式和大多數中國傳統家庭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的成果是突出的。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現在是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年收入上億。女兒鄭亞飛高三畢業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被美國六所名牌大學本科同時錄取,並且獲得全額獎學金。
  • 兒子讀書上癮怎麼辦
    我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己上高中。小的是兒子,上小學六年級。最近,我遇到了一道難題,兒子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不是趕緊寫作業,而是慌著讀書。當然,讀的不是課本,而是課外書。我們家雖不是什麼書香門第,卻也從小注重孩子的教育,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家裡的電視平時只能看央視每晚七點半的新聞聯播,手機遊戲輕易不得碰觸。只是家裡的課外讀物卻是經常更新的,只要是我們覺得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用的書籍,我們總會隔三差五的買幾本。兒子也很喜歡讀書,功課之餘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讀書中度過。
  • 把孩子包裝成「天才」,他們會更幸福嗎?
    她單方面安排好了孩子的一切,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替兒子洗臉刷牙,幫兒子穿衣餵飯,甚至嚴禁兒子和同學來往。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媽媽。魏永康的媽媽後來哭訴:「我原想著,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不曉得他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她至少還有自省,反思自己教育的不當之處,而有的父母完全沒有這種自覺。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叫「我的女兒因為我撕了她的筆記本絕食了怎麼辦?
  • 我與女兒一起讀書成長
    可以這麼說吧,讀了不少書,不過也只是記住了一些故事情節,讓我真正提筆寫東西真的很困難,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又晃蕩了許多年。但是我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就是培養了女兒的讀書習慣。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應該從零歲抓起。我女兒的讀書習慣應該源於零歲,其實零歲教育真的很重要。
  • 這位鄉村父親的教育方式:用一句話,把笨蛋兒子培養成天才少年
    而他的成長,也印證了他的父親卡爾·威特的一句話「兒童成為天才還是庸人,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早期的教育,就算那些天賦普通的孩子,只要角度得當,也能成為非凡的人。所以當時村鎮的人們都說卡爾生了一個笨兒子,以至於卡爾的妻子都一度想要放棄,但是卡爾·威特卻堅定地相信,只要在好的教育方法下成長,他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才能的人。老卡爾並非只是說說而已,他給小卡爾買了很多的書籍,還會抽出時間給小卡爾講一些故事,目的只是為了鍛鍊小卡爾的思維,激發出他對於未知領域的無限憧憬。
  • 由於一句話,聰明的孩子被父母逼成抑鬱症
    孩子有興趣、有天賦,父母捨得培養,本以為會就如此穩妥的成長,不曾想,老師眼中的音樂才女,卻被父母親逼成了抑鬱症,幾近全毀。升上高中,沐沐的成績一直在中下遊,父母親表示很擔心,父母親認為是音樂佔有的時間太多,反正學音樂沒有出頭日,便停止了沐沐的所有音樂課程。
  • 霍金逝世: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了天才
    在懷念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同時,很多人也在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這樣的超級天才。其實霍金整個家族都富有傳奇色彩,通過自身的努力衝破了階級的藩籬,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霍金家族世代是農民,到了霍金爺爺那代,搞起了大農場,一度相當有錢,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後,他家又回到了解放前。
  • 懂得這套理論,你也可以培養出天才寶貝
    那就是,天才是長期的高強度的刻意練習的成果。每一個人只要願意,並且用對方法,都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天才人物。這個結論是不是特別美好,對家長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今天跟你分享書中關於培養天才的四個特點和四個階段。
  • 卡爾: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誰用我的方法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剛出生時是一個極為痴呆的早產兒。這一路的逆襲,全歸功於他的父親,老卡爾。感謝上帝,卡爾威特取得了今天的成績讓他的辛苦沒有白費,他斷言:「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無論是誰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他認為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取決於天賦,關鍵決定於他接受的教育。那麼,天賦和後天的培養,哪個更重要?
  • 他瘋狂培養出3個天才女兒,背後的秘密讓所有人意外
    但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華生卻放狂言,說自己能量產神童: 「如果給我10個健康的嬰兒,通過不同訓練設計,可以按照他的意願把10個孩子培養成優秀學者或傑出藝術家,或超級罪犯。」 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段發言極其荒謬,對華生的假設嗤之以鼻。
  • 我是如何把女兒培養成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
    看到現在,您可能更想知道的是,我是如何把女兒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的呢?她上學讀書和學琴也是同理。我還是告訴她,媽媽英文不好,不可能輔導你的功課,所以一切的作業都是你自己的事,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女兒成了這次旅行當仁不讓的「室長」,在她的安排下,大家都可以輪流使用衛生間和浴室,她們房間孩子們的效率明顯高過了其他房間的同學。
  • 我生兒子怕什麼?我教會女兒保護自己,你卻忘記教兒子尊重女生
    電影內容大概是:艾麗亞在一次派對活動後遭到同學強暴,事後法庭卻判兇手無罪,她的繼母戴維琪依靠一己之力為女兒報仇,最終懲治了四位兇手。電影中有句話特別經典:「我教了我的女兒二十年,讓她知道怎麼保護自己,而你卻沒有花費一秒鐘的時間教過你兒子不要傷害別人。」
  • 他們用PBL+STEM的方法,把3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天才!
    臺灣一對夫妻,爸爸徐宏義和媽媽羅曼如培養孩子很有一套,家裡3個孩子每一個都是別人眼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