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小時候看到古代電視劇裡面,那些學生們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的背著《三字經》,仿佛很陶醉很認真的樣子,覺得好搞笑又好可愛。
我心裡在想:古代的學生都是讀《三字經》長大的嗎?
後來,我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懵懵懂懂一不小心未婚先育了。
當我有了第一個孩子以後,因為沒有做好當媽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成了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面對女兒的到來,每天哭哭啼啼,把屎把尿的把生活弄得一團糟的時候,我心情特別煩躁,總是對著年幼的女兒莫名發脾氣。
我擔心自己悶在家裡久了會得產後抑鬱症,所以,就經常找理由出去散散心,逛逛街,買買喜歡的東西,把女兒交給奶奶。
好不容易熬到女兒一歲之後,我就徹底把她託付給爺爺奶奶了,自己打包行李去城裡討生活,重新過上自由灑脫的日子了。
說實話有時候也會想念我的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一下。所以,女兒生活上的一切我都沒有好好關注過。
直到她開始上幼兒園後,老師反應女兒學習能力很差,似乎有學習障礙,我開始懵了……
趕緊辭職回家陪伴孩子,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到底是不是老師所說的~有學習障礙。
回家後我叫女兒數數給我聽聽,給她起了個頭:1……,接著她數了:1,2,3,……就沒有下文了。
我在想:都三歲多的孩子了,也上了幼兒園,怎麼連「十」之內的數字都數不完整呢,也太笨了吧!
接下來,我就一遍一遍的教她跟著我讀,女兒好像很不高興,讀著讀著就不耐煩了,我也是急了拿著棍子對著女兒一陣吼,逼迫她今天一定要把「十」之內的數字給我完整的讀下來。
後面女兒被我逼得直哭,吼也沒用,打也沒用,我也沒轍了。
因為女兒學習能力太差,又特別厭學,所以換了兩家幼兒園。
雖然我一直努力強行跟蹤她的學習,但是進步也不是很大。
後來有了老二之後,我就比較謹慎親自耐心好好帶他。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我特意去網上找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
陪伴二寶成長的過程,我真正感覺到當媽媽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了,看到寶寶一天一天長大,學習著大人的一舉一動,那一刻,好感動。
二寶好像特別喜歡學東西,在他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數幾個數字,一歲多會講一點點話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圖畫本,有:人物稱呼,動物,水果等等,教給他讀他會非常樂意跟著去學,說對了他還開心的為自己鼓掌,好有成就感一樣。
在二寶兩歲之後,基本上可以語言交流了。那個時候他會一些簡單的英語水果名稱(平時看電視兒童學英語裡面學的)可以認識一到一百的數字,還可以倒背如流。
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他的超強記憶力,還有愛學習的動力。
後來有一次帶他逛商場看圖書的時候,兒子看到一張《三字經》掛畫好像非常感興趣,一直拿著不放說叫我買給他,當時我看到《三字經》又想起了小時候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畫面,心裡在想:兒子怎麼會喜歡《三字經》呢?這麼複雜難懂的文字。
回去之後,晚上坐在床上看電視,兒子就拉著我的手要我教他念《三字經》,說實話我特別不喜歡念,但是為了兒子我還是很認真的去一句一句的教他念。
一開始他會自己讀一段下來,慢慢的越讀越多了,沒多久,他就能照著上面念到經文的一半去了。以前沒見過整篇的《三字經》,不知道它原來會有這麼長。
我開始驚訝!這小子學習能力是真的快,我都有點不敢相信了。
後來,我又給他買了一張同類的《百家姓》掛畫,兒子也特別喜歡讀。教他讀了幾天,他很快就會自己讀了。更讓人意外的是,他讀多了《百家姓》,上面的字他竟然能記住很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面捐款欄目姓名表,他用手點著上面的各種姓,他能認出好多來,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兩歲半的兒子講出來的。
當時我心裡激動澎湃了好久,想著這兩年多辛苦努力的陪伴和教育沒有白費,兒子太讓我意外了。
兒子上幼兒園後,老師說他平時不怎麼愛互動,看起來也不出色,沒想到學習能力讓人意外~他會認識很多字,老師教一遍的東西他一學就會。
每次考試他都是第一個交試卷的,而且基本沒有錯題。(因為別的孩子不認識字,做題看不懂題目,要老師念完讀懂題目才能做,而我家兒子他自己就能讀懂題目。)
老師問我:是不是平時在家裡我一直在教他學東西?
我說:他從小就很喜歡學東西,所以我就著他的愛好,教他讀過很多圖畫書,兩歲多的時候就能背《三字經》《百家姓》,還能認識上面的很多字。
老師聽後連連稱讚,說這孩子以後你要好好培養,是塊讀書的料。
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的孩子終於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了。
二寶上小學後,成績一直在班裡一二名裡。每次做作業都是他自己親自完成,我從來不幹涉和參與他做作業。有的時候放假他玩得有點過了,不太想做作業,留到最後一天沒完成的話,我就對他說:作業是你自己的,不想做也可以不做,只要明天老師批評你你能當做啥事兒都沒有就好。
聽到我說這話,兒子趕緊拿起筆做作業,乖乖完成任務。
所以,兒子一直都是很自律的孩子,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女兒現在已經上初二去了,在中學也換了兩家學校,在學校總是找理由~要麼說老師不好,要麼就是跟班裡同學搞不好關係,再就是學校食堂飯難吃等等……
不想讀書的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說學校的不好,會讀書的孩子在哪家學校都會一樣成才。
現在,我總結了一下女兒之所以從小「厭學」的原因:
聽過幾節樊登老師的課後,我深深體會到從前對女兒的教育方式真的大錯特錯了。
所以,女兒被我逼成了「厭學症」,脾氣暴躁,性格叛逆,現在很難再去改變她了,只能慢慢指引她到成人懂事之後自己醒悟了。
對於兒子,還好我能及時反省自己從前的過失,沒有重蹈覆轍。在我努力教導,辛苦培養之下,他能自制自律,好好學習,長大之後讓我少操好多心。
就如樊登老師講的一本書《父母的語言》裡面作者[美]達娜·薩斯金德說:大腦發育的核心在於寶寶與一位有愛心,能做出積極回應的成年人之間的互動,而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出孩子響亮的人生。
所有出生正常的孩子,就沒有「聰敏」與「笨」的區分,學習的好壞跟生長的環境,父母的地位並無關係,而父母與孩子交談中所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大家好!我是育兒領域優質創作者翹楚英姿,你在育兒的路上遇到過哪些難題,又有哪些育兒之道,歡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