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宣城市圍繞餐飲和旅遊行業,向市民發放2000萬元電子消費券;
4月28日,合肥市啟動「魅力合肥·大家購」活動,連續3天派發1億元消費券;
4月30日,蚌埠市向市場投放800萬元餐飲消費券,計劃按照餐飲、百貨、家電數碼、汽車4個類別,安排4輪投放。
……
企業復工復產,學生複課復學,市場也要復「吃喝」、復「買買買」。近期,各地接連向市場投放消費券,以期釋放因疫情而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恢復市場繁榮。小小的消費券,能否「四兩撥千斤」發揮大作用?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槓桿效應,商家消費者雙受益
「前段時間搶的券你用了嗎?趕緊用!」「我點了外賣,用了100減20的券,2斤多的香辣小龍蝦才花100元,真划算!」5月12日,合肥市民何青青激動地在辦公室分享自己的用券體驗。「老媽搶到了滿300減50的百貨券,所以『五一』假期,一家人還高高興興去了趟商場,消費券疊加商場優惠活動,260多元買了一雙原價600多元的涼鞋。」
在宣城,精打細算的「寶媽」劉暢發現了不一樣的用法,「延後」了消費券的使用。「領到券後,一時間感覺沒啥特別需要的,用不上。」劉暢說,後來,經常給孩子買東西的一家母嬰店老闆跟我說,在店裡充值也可以抵用,「充卡省了50塊錢,還挺划算,衝卡裡還能以後花,這消費券總算沒有浪費掉。」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人們對消費券的熱情極高,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戲稱其為「光明正大地薅羊毛」。「領券那天,我特意定了鬧鐘,卡著10點鐘的放券時間點進去領,可能是人太多,我記得當時網頁還有點卡頓。」何青青告訴記者,4月末,得知合肥市將發消費券時,大家很開心,「同事們幾乎都領了券,和大家聊了下,用券的人也非常多,領到餐飲券的基本都用掉了,但用家電券的不多。」
消費者享受到了實惠,商家們同樣因券獲益。5月12日下午,記者來著合肥天鵝湖蘇寧百貨,因是工作日上班時間,商場內客流量不大。「別看現在閒,『五一』時可是忙得腳不沾地。」在運動裝備專區,阿迪達斯專賣店店長張先豪告訴記者,零售業銷售波動大,「像現在這個時間客人少,工作人員就忙著理貨備貨,主要靠休息日及節假日時賣貨。」
「一開始我還沒注意,核算之後才發現,『五一』期間,超過兩成的顧客使用消費券付款,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2%。」張先豪說,一方面是節假日疊加開學季,客流量比往常大一些,再加上店裡有折扣活動、商場有促銷活動、政府還發了消費券,疊加在一起,「這個「五一」的生意比預期好太多了!」
「消費券發放像一個信號,大家可以走出家門了。」合肥天鵝湖蘇寧百貨總經理宋焱說,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人們的消費信心也逐漸恢復,而消費券就像助推劑一般,為實體商場的恢復再添了一把火。「3月時的蕭條還歷歷在目,上個月客流量大約恢復到了以往的6成,從目前來看,5月預計能恢復到9成左右。」
點燃生機,消費券「勸」活市場
一張電子消費券,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從消費數據中可見一斑。
商戶的感受最為直觀。宣城市萬達廣場九田家烤肉店負責人馮位喜說:「在消費券的刺激下,4月當月直接拉動店鋪營收增加8萬餘元,目前營業額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合肥萬象城Air Jordan專賣店店長席冬冬表示:「『五一』期間,銷售額與上月同期相比增長了10%,現在生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
在消費券的刺激之下,線下實體逐漸恢復了「煙火氣」。
「整個『五一』期間共成交訂單1281個,同比增長40%,實現銷售額約2.5億元,還間接拉動了汽車保險、汽車保養、汽車美容等整車消費市場繁榮。」據合肥市蜀山區商務局樓宇經濟科科長金傳波介紹,日前蜀山區拿出450萬元專項資金對市民買車進行補貼,市民每買一臺車,政府將補貼1500元,「五一」假期補貼資金提升到2000元/臺。「轄區內有22家汽車銷售企業參與,大力度的優惠有效促進了汽車行業的恢復。」
據宣城市商務局統計,在電影院等娛樂休閒業態暫時沒有營業的情況下,今年「五一」假期,宣城萬達廣場實現營業額約1500萬元,日均客流量較3月份提升133%,恢復至疫情前的75%;八佰伴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96%。「截至5月5日,超過16萬宣城人走出家門使用消費券,消費券核銷率達到超過80%,預計直接帶動餐飲、旅遊、零售等社會消費超2億元。」宣城市商務局黨組成員、貿促會秘書長蔣斌牛表示。
「5月1日,我們發放了『嗨購廬陽』第三輪消費券300萬元,全面帶動淮河路步行街商業復甦,街區銷售額、客流量均達到疫情以來最高峰。」合肥市廬陽區商務局副局長張慧說,整個假期,消費券核銷率達65.3%,直接產生交易額近2800萬元,乘數效應達到10倍,帶動淮河路步行街整體銷售額超2億元。
有研究表明,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至40%之間,即相比於沒有發放消費券的情形,發放100元消費券後,能夠多帶來10元至40元的消費。而支付寶據近期在100多城發放消費券的數據測算:每1元消費券平均拉動8元消費。
除了消費券發揮作用,商業主體適時抓住商機,升級促銷力度,也有效激發了消費活力。「有了政府支持,我們商場更要『給力』,才能效果最大化。」宋焱表示,「五一」期間,商場的活動禮品比平時更加豐厚,升級了促銷力度,在停車費、送貨上門等方面降低了最低額度,體驗感更好。「另一方面,也因為合肥市發放消費券的時間恰好在假期前夕,顧客在領了券之後立馬就有空閒時間逛街消費,佔據好時機,才有了這樣好的效果。」
立足長效,釋放潛力不止靠「券」
據商務部初步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份、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元,這些促消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發放消費券成了當下人們喜聞樂見的潮流,如何讓券的「功效」最大化?宋焱希望,消費券的發放更具有針對性。「從顧客的反饋來看,存在不少這樣的情況,需要買電器的顧客只領到了餐飲券,有聚餐需求的顧客卻領到了百貨券,這種錯位讓券都浪費掉了。」對此,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教授葛曉濱建議,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核銷反饋情況,針對餐飲、美妝、服飾、文娛、家電等佔消費比重不同,通過數位化精準設計不同種類、不同抵扣額消費券,讓政策發揮最大效應。
「券行其道」,拉動消費作用明顯,要持續發放下去嗎?走訪中,無論是經營者還是行業專家都認為,政府發放消費券有利於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需求,在短時期內確實能刺激消費回補,有效對衝消費增長的下行壓力。但長期來看,提振消費不能只靠「券」,它需要短期刺激和中長期政策相結合,構建起促消費的長效機制。
在構建長效機制方面,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李紅梅認為,如今線上消費火熱,可鼓勵引導商家適應新形勢,推動線上和線下相融合,搭建雲平臺,積極發展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相結合的業態,提升消費體驗,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
「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就當下而言,促進消費關鍵一招還是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讓居民實現穩定增收。」葛曉濱表示,這就要求從政策上營造寬鬆便捷的創業創新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加快構建供給結構與消費升級相匹配的促進機制,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從目前看,消費券多用於日常消費,產業鏈較短,拉動效果非常短促。」安徽財經大學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建議,可針對一些產業鏈較長的耐用消費品,比如手機、家電、汽車等,加大政策支持,以便更好帶動經濟持續復甦。同時,根據前期消費券使用情況的匯總分析,精準推送消費券信息,做好消費券在不同行業中的有效分發,尤其是對提振乏力的行業,要有所傾斜。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出臺更多包括發放消費券在內的促消費政策,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合力營造消費氛圍,激活市場。」張慧表示。
(本報記者 鮑亮亮 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