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 端午】
大多數人說起端午節,能立刻想到的是粽子、涼糕、拴五色絲線、賽龍舟,還有大詩人屈原,但在老年人的心裡,端午節並不是單純的指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們從進入農曆四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迎接五月做準備了,在四月人們會把打掃家、擦玻璃、拆洗被褥、粉刷家、換窗紗的事情都要趕在五月前完成,如果預計不能完成的,就推到五月以後去做。
因為古人把農曆五月視為惡月,把五日視為惡日,民間對五月的迷信認識是深信不疑,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止打掃房屋這些小事,家中諸如破土動工、起房蓋屋、搬遷、婚嫁、生子等大事件更是要必須避開五月,這一切講究皆是為了一家平安順遂而來。
進入五月,在初三或初四會把江米黃米漿好,為蒸涼糕做準備,在初五那天太陽未出來前在房門前掛上艾草,讓艾草的氣味去驅散毒蟲、蚊蠅等,以保人們的健康生存,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緊接著,初五早起的第一口飯那必是粽子或涼糕了,吃的時候沾上白砂糖,涼涼、甜甜的,炎炎夏日來一口,別提多美味。
說到涼糕,讓筆者想起一件事,前幾天在公交車上遇見一位老人領著孫子,天那麼熱,筆者好奇地問:「你們這是去哪兒玩?」老人笑著說:「今兒不去玩,我們去給我弟弟送涼糕。」筆者說:「這離端午節還有一段時間呢,這涼糕都做好了啊!」老人說:「每年都會提前做好涼糕給我弟弟送去吃,要不然怕他自己不記得吃。」想到這裡,筆者覺得這明明是一碗滿滿的愛,一份希望平安健康的心意。
每年到了端午節,都會想著去黃河溼地公園看划龍舟比賽,會等著吃媽媽做好的涼糕。今年,筆者自己做了涼糕給父母吃,讓他們可以享受一個不一樣端午節,不再是總照顧操心著小輩們,也可以享受一下被照顧被寵著的滋味。筆者還學著拿五色線給孩子們編個手繩,為孩子帶來一年的好運,健康成長。
其實,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裡的每一種習俗都表達一份濃濃的愛,一絲淡淡的情,從掛艾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栓五色線、佩香囊、遊百病等習俗,無一不是表達祈福消災、增強福緣氣場之意。
今年端午祈福要從心做起,從愛出發,用傳統習俗文化來驅疾祛病,佑家家安康順遂。
(孫瑞)
【來源:正北方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