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每天送餐12個小時,兒子畢業3年不工作:只因做錯3件事

2020-12-13 菈媽親子

太心酸!54歲,許多人已經準備退休,享受生活了。

可長沙的街頭,卻常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54歲,經常每天一跑就是12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到凌晨三四點。

年齡不佔優勢、體力也不佔優勢,總有顧客見到他之後,會忍不住說:「老人家,慢一點,別摔著。」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而在他的生活裡,尤其不容易。

他一天最多的時候能跑七八十單,爬樓梯腿疼的時候也會想放棄。可是一想到上有80多歲的老父親,下有畢業3年,卻一直待業在家的兒子,再苦再難也就堅持下來了。

提到兒子,才是他最大的心病。

因為之前幹涉過兒子的志願,兒子和他並不親近,也不願意溝通,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門。

他最大的心願是:「兒子能早點找份工作……希望有朋友或心理老師來勸勸他。」

曾經無話不說的父子,如何就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了呢?什麼時候開始,你一開口,孩子就嫌煩了呢?

不是因為孩子到了叛逆期,而是很多父母做錯了這3件事:

1、忽略孩子的感受

有一個大眾最熟悉不過的梗:「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不管孩子如何表達自己不冷,媽媽總會忍不住再為他加上一件衣服,因為在媽媽的眼裡,孩子的感受不重要,自己的經驗更重要:

「媽媽,我想穿裙子。」「這麼冷,穿什麼裙子,這件衣服最好看。」「媽媽,飯菜太燙了。」「燙什麼燙,我剛試過了,不燙……」

於是,有再多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不願意說出口了。因為說了也沒用,父母總會習慣性地否定,然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

《小歡喜》中,有一個情景是父母跟孩子道歉。宋倩和童文潔口頭上再也不搞「獨裁」了,會支持孩子的決定。可是,當孩子試探性地提出自己意見的時候,她們卻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所以,不要責怪孩子不跟你親近,只因為從你忽略孩子感受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和你有了隔閡。

2、自以為是地幫孩子做決定

「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何其熟悉?

很多父母,總是打著「這都是為你好」的旗幟,自以為是地幫孩子做決定。

《少年說》中,有一個女孩控訴自己的母親是一個「特別有條理的人」。

有條理到什麼程度呢?不僅學習和生活上事無巨細,安排得井井有條,就連吃飯、疊被子這類的小事也有規定。

女孩對著臺下的媽媽喊道:「能不能不要再對我的生活做這麼細緻的規劃了?」可媽媽卻說:「我說的話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確,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正確。」

言外之意,這件事沒得商量。女孩站在臺上,一臉的失落。

如果這世上有一個為孩子一鍵定製人生的按鈕,恐怕這位母親會迫不及待地按下去。

可是,孩子不是機器人,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在父母設定的框框裡生活,為什麼要去過你規定好的人生呢?

你的決定再好,孩子不需要,那也是白搭。

傅首爾曾分享過一件小事,她給兒子買了一雙2000多塊的鞋子。沒想到,孩子卻嫌棄這雙鞋子太醜,還質問她,為什麼沒有買鎧甲勇士圖案的鞋子,那是「世界上最帥的鞋」。

而這雙「世界上最帥的鞋」,只要35塊錢。

這或許就是許多父母都會犯的錯:一心一意地「為孩子好」,卻忘了問孩子「要不要」。

3、不懂得親子溝通的技巧

有一項針對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6.73%的孩子會把心裡話告訴父母,而他們的首選是同學或者好朋友,這個比例在中小學生中,分別佔到了57.54%和42.89%。

為什麼不喜歡告訴父母呢?

因為大多數父母都喜歡用批判、說教和命令的語言:「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快去寫作業」、「一定是你哪裡做錯了」……

當孩子一開口就被質疑、被命令、被指責的時候,誰還會想開口啊?

所以,父母不妨學一學高效溝通的三步法:

首先:共情。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太好,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嗎?」

其次:引導孩子思考解決辦法。孩子犯錯之後也會自責,這個時候父母的指責就有些多餘了,所以,不妨想一想該怎麼解決問題:「你覺得該怎麼辦比較好呢?」「要不要換一個方法試試看?」

最後:給孩子鼓勵和勇氣。父母就是孩子的底氣和後盾,如果做每件事,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那孩子會變得更自信。

「不管你成不成功,你都是媽媽的驕傲,在我的眼裡,你永遠是最棒的!」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

優秀的父母,懂得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動力,而不是一味地替孩子做決定。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或許孩子就能還你一個驚喜。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湖南長沙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小時,其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據瀟湘晨報報導,在湖南長沙出現了一位年齡很大的外賣員,他已經在長沙這個城市裡面,做外賣員3年了。平時也沒有休息,除非特殊情況,像是過年的時候,還有父親生病的時候才回家。剩下的時間裡他每天都在街上送外賣,為了能讓家人生活的很好,他最長的時間是工作了12個小時,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很長,有時候會工作到凌晨。
  • 白髮蒼蒼騎手每天送餐12個小時,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白髮蒼蒼騎手每天送餐12個小時,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2020-12-12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他很無奈,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長沙一位54歲的外賣員一天送12小時的飯菜,他非常無奈兒子畢業3年就在家待業。外賣員忙了三年,卻白了頭,休息的時間也很少,除非他老爸病了,或者是過年,他才能掙到足夠的錢來過日子。很多外賣員在我們眼中都是年輕的小老闆,他們精力旺盛,體力充沛,不是,就連年輕人,他們每天都很忙,很辛苦,但這位外賣員已經54歲了,他經常能聽到顧客對他說幾句話,叫他老人家慢點走,許多顧客出於關心都會跟他聊上兩句,其實他也很無奈,妻子沒有穩定的工作,但兒子卻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只想找個專業的工作。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無奈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3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經常有商家顧客見到他後,忍不住搭話:「老人家,慢點下樓,不要摔了。」「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送什麼外賣,應該是在家享福了。」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他無奈: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
    3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經常有商家顧客見到他後,忍不住搭話:「老人家,慢點下樓,不要摔了。」「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送什麼外賣,應該是在家享福了。」
  • 54歲外賣員送餐12小時養家中老小,兒子畢業三年一直在家待業
    54歲外賣員送餐12小時養家中老小,兒子畢業三年一直在家待業現在的街頭最多應該就是各種外賣小哥穿梭在街道裡,為生活奔波著。這位外賣騎手,54歲,自己的老父親今年80歲、自己的妻子沒有穩定工作、自己的兒子執著於找對口的工作已經在家待了三年了。為了支撐這個家庭能夠正常運行,54歲的他不得不出來送外賣。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小時 無奈兒子畢業3年呆在家
    3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經常有商家顧客見到他後,忍不住搭話:「老人家,慢點下樓,不要摔了。」
  • 54歲還每天送餐12小時,只因兒子在家待業三年不出門
    長沙的街頭冷風嗖嗖,在馬路上眾多藍色黃色的騎手裡,有一個這樣的外賣騎手,他不能叫「外賣小哥」,因為他白髮蒼蒼,戴著一副近視眼鏡,他每天行色匆匆的在街頭行駛著送著外賣,而且經常一天工作的時間達到12個小時,有時跑得晚了半夜凌晨3~4點才回家。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他的無奈: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誰能...
    3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經常有商家顧客見到他後,忍不住搭話:「老人家,慢點下樓,不要摔了。」「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送什麼外賣,應該是在家享福了。」
  • 兒子畢業3年待業在家!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
    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經常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他的老父親 80 多歲了,妻子沒有穩定工作,兒子執著於找專業對口的工作,畢業 3 年一直待業在家。 看得出這位父親的無奈,一個人肩負著四口之家的生機問題,不可謂是不辛苦,在看這兒子畢業三年看不到父親的辛勞待業在家,把時間全部花費在找對口專業工作上,在家啃老!
  • 24歲兒子待業在家3年,54歲父親每日工作12小時送外賣養家餬口
    外賣日益盛行的今天,我們經常會看到外賣員們奔波在各個街道角落,但是你見過白髮蒼蒼的送外賣工作人員嗎?12月9日下午,記者就見到了這位騎手,他是一名年為54歲的大叔,隨後記者跟隨大叔來到他租住的房子。這是一套三居室,居住的人有他們夫妻還有兒子,據大叔說,他來長沙已經10多年了,之前幹過地攤、摩的。從2018年開始成為一個外賣騎手,因為這個職業比較自由,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他覺得非常適合。因為大叔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父親住在農村老家,身體不好,因為時間的靈活性,他就可以隨時回家照顧老父親。
  • 長沙54歲男子每天送12小時外賣 最大希望是打開兒子心房
    拒絕溝通的兒子你可知54歲父親已白髮蒼蒼 54歲男子每天送12小時外賣;他最大的希望是打開兒子的心房 王先生雖然只有54歲,但頭髮幾乎全白。 近日,長沙街頭一位送外賣的「老哥」引起網友關注。 54歲、每天工作12小時、最高七八十單,這是他給大家留下的印象。
  • 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兒子待業在家,誰能幫我勸勸他?
    來源 | 瀟湘晨報 記者 | 於廣強 3 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 12 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
  • 長沙54歲外賣員每天送餐12個小時:兒子待業在家,誰能幫我勸勸他?
    可他有自己的無奈:老父親 80 多歲了,妻子沒有穩定工作,兒子執著於找專業對口的工作,畢業 3 年一直待業在家。"我希望他早點找份工作,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希望有他朋友或心理老師來勸勸他。"他說。80 多歲老父親不願搬來,一直住在農村老家。在長沙 10 多年來,他擺過地攤,做過摩的。2018 年開始送外賣,成為一名兼職騎手。這種騎手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他覺得很適合自己。"如果老爸身體不好,我可以隨時回去照顧他。另一個收入還可以,跑十幾個小時都行,只要勤奮就賺得多。可以養活一家人。"
  • 奔途:24歲兒子大學畢業不找工作,54歲父親跑外賣感動網友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3年來,長沙街頭一直奔波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賣騎手,他只有過年或者老父親生病才會回老家休息,其餘每天都在工作。為了賺到足夠的錢,他盡力延長工作時間,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有時候到凌晨三四點甚至天亮。經常有商家顧客見到他後,忍不住搭話:「老人家,慢點下樓,不要摔了。」
  • 寶寶3年不感冒,只因媽媽每天做對3件事
    前兩天帶孩子出門看病,碰見了鄰居家的姐姐,她家小兒子今年也剛上幼兒園,看我給孩子穿的裡三層外三層,還包著口罩,就問我這是去幹什麼,我說帶著孩子去兒童醫院看看,發燒一直不退!她家寶寶今年3歲,一直沒生過什麼大病,也完美避過了這次流感。原來她每天都會給孩子堅持做3件事,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卻對寶寶預防生病很有好處! 室內外及時換衣服冬季到了,持續走低的氣溫加上肆虐的大風,可能連成年人都很難不被寒流打敗,患上感冒,更別提寶寶的免疫力還不是很高。但是有一個習慣家長要養成,那就是出門前後一定要給寶貝及時更換薄厚衣物。
  • 男子畢業後失業在家,54歲父親送外賣養全家,每天工作13個小時
    長沙有一位花白頭的54歲外賣小哥,如今要靠外賣維持整個家庭生活,而且送外賣已經兩年多了。老人每天都勤懇工作13小時,自己的妻子在飯店洗碗。老人的父母都已經80多歲了,家裡只能依靠老兩口的收入支持。而自己的兒子自從職校畢業後,至今都沒有工作,讓人不甚唏噓,憑什麼要讓老人養小孩,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啃老。面對老人的現狀,有網友發聲有的網友:真的是養不教父之過,對於兒子的懶惰,父親應該承擔一部分的過失。
  • 他癱瘓5年住20平方車庫,拆遷3套房被兒媳霸佔,只因做錯這4件事
    但是自古以來,孩子反饋給父母的,都遠遠低於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養兒防老不過是個偽命題。我的一個遠房二舅,生了一兒一女,跟兒子感情原本非常好,結果後來弄得癱瘓在床5年,拆遷3套房子都被兒媳婦霸佔,自己和二舅媽卻居住在20平方,狹小昏暗又充滿異味的車庫,鬱鬱寡歡了度殘年。
  • 樂山一母親每天只睡3小時照顧腦癱兒子35年
    樂山一位母親每天只睡3個小時照顧自己從小腦癱的兒子35年。日日夜夜,年復一年,35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腦癱兒子不離不棄。    先天性腦癱 親戚曾勸不要這個孩子    據了解,這個母親叫雷淑容,今年67歲了,丈夫叫李學明,今年已經72歲,家住井研縣寶五鄉桂花村5組,老兩口至今只有一個兒子。
  • 54歲父親送外賣,兒子大學畢業三年沒工作,思考大學生就業問題
    獨生與多兄弟姐妹 這幾天湖南長沙54歲的父親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跑外賣的事情引發了眾人關注,有時候半夜三四點甚至天亮了還在送外賣。這位父親來長沙十多年了,擺過地攤,老婆在飯店上班,鄉下農村有個老父親80多歲了,家裡還有個兒子24歲畢業三年了,學計算機,因為沒有找到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畢業後一直呆在家裡面跟父親很少溝通,爸爸一回來他就趕快回到自己的房間裡,成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也不跟人交流。是不是很奇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