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從小到大都特別優秀的人嗎?網友:表舅,是家族之光
我,5歲半上小學,10歲半上初中。曾經的光輝歷史:小學四年級期未語文全縣第一,數學全縣第六;小升初考試語文數學都是全縣第二。初中三年一直保持第一,中考全校第一。然後上高中,高一沒念完就輟學了。申明一點:本人家庭條件在當時來講還過得去,身體也健康,就是沒那個命。走上社會以後,本來以為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肯定會有所作為,誰知事與願違。在外闖蕩二十多年了,做什麼都是賠錢收尾。去打工吧,工資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從未乾滿過一年,要麼老闆破產,要麼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逼得自己必須走人;工資低的地方吧,老闆絕對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主。現在40歲了,在家裡幹一份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典型的混吃等死。
我舅南大本科,公費美國,花旗摩根。我同學清華姚班,耶魯博士。等等這些牛人,我總結的共性:1.父母很明確的傳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維,願意為孩子的前程犧牲一些自己的生活。2.鼓裡孩子不氣餒,不放棄。3.告訴孩子不能沾沾自喜,人外有人。4.身邊朋友也是同樣優秀的人,所以不覺得自己優秀,很謙卑。
小學初中年級前十,到了高中,高一還行,高二高三不知道咋的,成績上不去,後來考了個北京的大專,從安徽到北京,一個人異鄉求學。在北京一個人6年,學會了很多,每年都會關注考試,後來轉戰到杭州,在這裡結婚生子,17年開了個公司,剛買了個140平房子,為之奮鬥。現在有時候想想那時候怎麼沒考個好學校,也有點小遺憾。但是看看自己這幾年的奮鬥,自己的成長,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不一樣
我老公,湖北人,從小也是別人家孩子。偏遠農村娃,一路第一名考到縣裡重點高中重點班。高中也是全校數一數二的,高考一分之差惜敗狀元,去了華科計算機系。這傢伙填志願只填了一個學校三個專業,穩錄的分數,他說去清華不夠去華科還是穩的。現在做晶片開發,公司技術一哥。他對自己的評價是沒有聰明到可以讀清華,也沒有笨到學不會,普普通通一個人[呲牙][呲牙][呲牙]。
我表侄子,現在在美國,修雙博士學位,生物學和大數據分析。最牛的是,學費全免,學校每個月還發8000美元的生活費。關鍵是身高185,長得像謝霆鋒,還能做一手好菜,家裡條件也好。太完美了,不知道以後會是怎麼個發展,能肯定的是,他將來一定會回國。這點他從來沒有猶豫過。
你們那是別人家的孩子,我這個才扎心:親弟,從小讀書第一,高中大學沒用家裡的錢,考研去了西安交大,導師面試5分鐘讓他過幾天來籤合同,碩博連讀公費,博士畢業後,導師不放人讓其留校,年薪20萬。隨著爸媽在那邊帶娃加上他們置業,我越來越有種遠嫁的感覺,明明我離老家更近
我爸學生的女兒,也是我爸的學生。她家很窮,父親小學代課老師(沒能轉正),母親嚴重糖尿病,後來還雙目失明。她讀個村小,考上鎮初中,02年七百多分考上高中。家裡只有150塊錢,不讓她讀高中。她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就是要讀書。她爹帶著她找到我爸,兩爺子哭兮了。我爸先擔保收下她,身上一點錢給了她,讓她先報名。然後,我爸到處拉贊助,管她三年。三年後,最普通的高中的她考上重醫。重醫五年,年年一等獎學金。大學畢業,她想考川大研究生,家庭情況太差,一屁股爛帳,她母親已經失明了。她哭著讀了學校保送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先給外企賣了兩年醫療器械,把家裡欠帳還了,簡單維修了要倒的房子。然後人才引進到市第二醫院。幹了一年,硬是想不過,還是想讀博士。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然後考上了川大眼科博士。博士畢業,又被引進回市裡第一人民醫院,我們市裡最大的醫院。現在,她又在上海某有名的醫院進修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