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夏令營、妹妹小提琴、妹妹舞蹈、哥哥足球、妹妹聲樂、哥哥鋼琴、哥哥樂理課……」6月19日深夜近11點,記者微信朋友圈裡的一位二娃媽媽曬出的一張今年暑假安排課程表,看得人眼花繚亂。
這位二娃媽媽有一兒一女,兒子現讀小學一年級,女兒則尚在幼兒園中班,這麼大的娃,一個暑假除了8天旅遊,其餘時間則被滿滿當當的培訓課佔滿,令人不得不感嘆一句,「孩子們好累啊!」
暑假臨近,這種情況可不是個例,除了需要接送孩子以外,家長們更感慨,「假期比平時還花錢,家裡的娃完全就是『碎鈔機』啊……」
夫妻倆開了家琴行並全職帶娃
這位二娃媽媽姓陸,出人意料的是,她和丈夫都是全職帶娃,「我管妹妹,爸爸管哥哥,我倆分頭行動。」
記者整理了她家妹妹暑假的「行程安排」,一共要學5種課程,畫畫、遊泳、小提琴、舞蹈和聲樂,7月和8月每周7天的安排如下:
跟妹妹相比,已經讀小學且文化成績不差的哥哥,暑假的頭等大事就是踢足球,因為入選學校足球隊,有很好的機會跟著高水平的孩子練習,於是媽媽給他報了兩期集中訓練和為期7天的足球夏令營。
第一期,7月17日至7月30日,第二期,8月19日至8月30日,集中訓練的日子裡,每周一至周五的8:30-10:30和18:30-20:30兩個時間段、共計4小時,為練習時間,周六和周日則暫停。
8月1日至7日,哥哥要參加全封閉式的7天足球夏令營。
當然,除了足球以外,媽媽還給他報了樂理、鋼琴、遊泳、畫畫、舞蹈課,除了周日可以休息外,其餘的時間,不是在去踢球的路上,就是被爸爸送去各類興趣班的途中。
「這麼多課程,費用要多少?」
「今年暑假比去年的要低一些,兩個娃算下來15000元左右,因為妹妹讀的私立幼兒園沒有暑假,兩個月的學費大約是7000元,所以兩人合計是22000元。」
當陸女士輕描淡寫地說出這個數時,記者不免捏了把汗,不過,和丈夫一起從事琴行培訓生意,他倆的工作時間很自由,因此才有足夠的精力「全職」送娃上各項課程。
從陸女士給孩子們安排的課程來看,沒有文化課,全是興趣課,她說:「哥哥在學校文化課還不錯,他本身對學校裡的學習興趣很足,我們不想通過課外補習去扼殺他的求知慾,妹妹的話,報這麼多,肯定會有不想去的想法啦!她就愛那些不用練習的,像畫畫、聲樂,但每次還是乖乖地去了,我們自己是從事培訓行業的,所以還是想趁現階段,多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和陸女士家不同,王女士則給孩子們安排了一眾文化課的補習。
同樣家有二寶,今年9月,女兒將讀小學六年級,兒子則要上一年級,一個衝刺階段,一個幼升小階段,夫妻倆一致認為,馬虎不得!
先看女兒的行程,從7月9日至8月8日,每逢周二、四、六,從8:00-17:30,都將在培訓班裡度過,課程分為語文、數學、英語、奧數,回家吃完飯後,19:30-21:00,做暑假作業,21:00-睡前,拉丁練習。
每逢周一、三、五,在完成早上7:00-8:00的早讀(英語單詞/語文背誦)後,女兒會去寧波市圖書館,開始一天的自學,包括英語、數學、語文、奧數、練字、暑假作業,到家已是晚餐時間。
8月10日至8月18日,女兒要獨自去北京舞蹈學院參加拉丁舞的集訓,這是她自幼兒園大班以來一直堅持的興趣。
8月19日,王女士會和兒子一起去北京找女兒,三人將在北京旅遊三四天,到8月23日回家,最後這一周,女兒就在家收收心,對暑假作業查漏補缺,如果來得及,會去學習最後一項泳姿——自由式。
「還有一年就要小升初了,她的成績在班裡名列前五,希望她衝刺一下藍青、寧外這樣的重點學校,所以這個暑假很關鍵。」王女士說。
至於兒子,從7月8日至8月16日,每周一至周五(除周二上午外),王女士都把他送進了全託培訓班,學習拼音、寫字、一年級數學、語文等,做好幼小銜接。
周二和周六上午10:30-11:00,則進行街舞培訓;周三和周日晚上18:30-20:00,學習跆拳道;周六14:00-16:00,一小時主持,一小時畫畫;周六18:45-19:30,進行一對一的小提琴培訓,也就是說,只有周日白天,兒子有自由活動時間。
「這麼滿的課程,接送得過來嗎?」
「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很忙,所以女兒的話,有一半時間我會幫她打好計程車,將截圖發給培訓班老師,讓老師送上車,今年暑假還打算讓她自己坐公交車,問題不大。」
王女士算了筆帳,這個暑假光培訓費,兩個娃就要花去3340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每周要購買的好幾百元的複習資料。
「經濟壓力有是有的,所以暑假我們去北京,孩子他爸就不去了,得留在這兒賺錢呢!」她說,趁還有餘力給孩子們創造這些條件,他們還是會盡力而為的,「給他們留錢、留房,都不如從小就培養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賺錢和生存能力,我覺得這更重要。」
不過她也坦承課程量很大,因此才特意留出了周日,讓孩子們有緩衝的時間。
和前兩位家長都有所不同,記者採訪的第三組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完全稱得上「佛系」。
何先生和胡女士有個正讀四年級的兒子洛洛,從小到大,夫妻倆就沒給他報過文化課的培訓班,不過從一年級起,他們就讓洛洛開始學習架子鼓,到了兩年級,新加了足球。
「文化課學校會教,外面培訓的內容只是把學校要教的,提前教了而已,到頭來孩子還不一定在學校專心聽講了」,何先生說,「然後架子鼓是興趣,這麼多年他都練下來了,也練出了一點小成績,參加了不少大賽,踢球則鍛鍊了身體和意志,以及團隊精神,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
別看洛洛的課程不多,但同樣燒錢,鼓和配件陸陸續續花了超過20000元,家裡為了讓他練鼓,專門租了鼓房並裝修,花了50000多元,上課、參加比賽等費用每年超過10000元,足球每學期也要1800元,加起來都快100000元了……
這個假期,洛洛就將衝刺架子鼓8級的考級,雖然沒有繁重的文化課補習任務,但這項硬指標還是需要花費不少精力。
說到補課大軍,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堅定者,另一類則是被裹挾前行者,後一類人數更多。每當帶著孩子風雨無阻地奔波在去往培訓機構的路上,家長汪女士的內心就會產生一陣強烈的波動。「我們被裹挾著前行,麻木陪跑。」對於成績中上等的孩子,班主任老師通常會暗示家長要多盯著,逼一逼,補一補。「我也知道,不是每個孩子都要上名校,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小天才,但是,我也不敢拿她的未來打賭。」汪女士直言,除了來自同齡學霸的壓力,家長群裡漫天飛舞的數據經常把她從感性世界又拉回理性世界,畢竟,不上一所好的初中,中考可就懸了!
一位高中生家長林先生感慨道,當下的教育時常讓家長感到困惑,一會兒給家長喝各種各樣的「雞湯」,一談考試就又一棍子打回原形。「社會現實就是面鏡子,如果有名校的光環籠罩,孩子未來發展就能多幾分助力。」林先生表示,讓孩子加入補課大軍實屬無奈之舉,誰忍心看著孩子犧牲休息時間瘋狂補課?
「補了有用。」「別人補你不補,你家就吃虧了。」「專業的事要給專業的人來做。」「你不擇校,還要參加分班考啊!」……在「病毒」肆虐中,培訓機構無疑在推波助瀾。他們是製造焦慮情緒的高手,善於在自媒體平臺炮製出各種教育文案,從中扮演著教育專家的角色,傳播「不補不行」的魔咒,讓你想逃離又無法真的離開。
記者了解到,杭州有一群學生,春節不休息,天天都在培訓機構補課苦讀。更離奇的是,這些學生還都是學霸。這真是應了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寒(暑)假」!
大年初一也有人在上課補習
記者在杭州幾家培訓機構問了一圈,發現寒假補課的學生不少,而且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補課越是積極。
一位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說,寒假時,杭州前幾所高中的高三學生,都在補課複習。連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沒有停下來。
這種苦讀精神,真的很讓人敬佩。聽到這樣的事,記者也想起了自己高三苦讀的場景:教室裡掛著對聯,「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出磨礪出。」同學們都在埋頭複習。
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調查,記者發現很多孩子成績優異的中小學生家長,寒假確實都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基本都是3個起步。很多同學上課上到大年二八或大年二九,休息7天,等正月初六繼續上課。
這些家長都給孩子的寒假列了課程表,主要是學科輔導為主,也有體育鍛鍊或藝術類課程。家長們都認為,身邊很多優秀的學霸都在拼,不能讓孩子浪費寒假學習大好時間。
嗯,現在孩子上課,真跟大人上班一樣辛苦呢!
有學霸寒假報了9個輔導班
陸同學是杭州某知名公辦小學學生,成績優秀。每年寒暑假,上補習班都是陸同學的標配。陸同學的媽媽笑著說:「畢竟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寒暑假啊,哈哈。」
陸媽媽說,今年寒假,孩子的培訓班不算多,年前上了某機構的「學霸班」,還有一個語文的補習班。年後安排了「奧數班」,「學霸班」則繼續上。
補課忙!有學生年初一就開始補習,有人報了9個輔導班
「學霸班一天4個小時,分別是數學和科學各兩個小時。下午三點多開始上到晚上8點多。年前只上了兩次課,年初六繼續接著上。」陸媽媽翻出了課程表說,「另外學校要求看課外書,還有完成補習班的作業,再稍微刷下數學題,寒假每天孩子的學習時間,不會少於六個小時。這兩天在老家是孩子比較快樂的時光,因為有很多玩伴,我暫時不管他的學習。但初五孩子就要收心了。身邊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寒假都是這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