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成都的龍門陣把你擺舒服……

2020-12-1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成都群眾文藝匯演喜迎十九大 聽我說成都的龍門陣把你擺舒服……

「天府之國成都,幸福美麗新生活……」10月13日晚,「共築中國夢·喜迎十九大」成都市群眾文藝匯演在東郊記憶舉行,來自基層的幹部群眾、學校師生等500餘名參演人員歡歌起舞,喜迎黨的十九大。

「新農村、新氣象,我們一起奔小康……」「聽我說成都的龍門陣,把你擺舒服……」一個個鮮活接地氣的節目,既有取材於傳統文化和民俗民風的題材,講述成都幾千年的文脈流傳;也有以蓉歐快鐵的故事為主題,展示現代蓉城的發展與百姓生活的變化。通過傳統舞蹈、聲樂、曲雜、戲劇、器樂、流行街舞、說唱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出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明天的信心。

由高新區一民間藝術團19名老年舞蹈演員表演的舞蹈節目《伴》,讓現場不少觀眾淚盈眼眶。舞蹈《伴》講述鄰裡和諧故事,曾在全國性舞蹈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舞蹈編導劉雅平說,「我們希望用舞蹈來倡導和睦鄰裡、團結友善,傳播正能量。」

「所有節目演的都是我們身邊的故事,表達出我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對實現中國夢的豪邁與自信。」觀眾李雪梅說。

整場演出,年齡最大的演員有71歲,最小的只有五六歲,雖然全部都是由群眾文藝愛好者表演,但晚會藝術水平和精彩程度並不亞於專業晚會。晚會結束後,現場掌聲持久不斷。「此次晚會最特別也是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這些節目都是基層群眾的原創,表達出了他們最真摯、淳樸的心聲,希望通過晚會,傳遞喜悅心情,講述家國情懷,迎接十九大的召開。」晚會導演組相關負責人說。

「共築中國夢·喜迎十九大」群眾文藝匯演系列活動於6月啟動,收到原創文藝節目近200個。經過5場展演及選拔,篩選10餘個節目進入當晚的匯演。(記者 吳夢琳)

相關焦點

  • 龍門陣是如何擺出來的
    這"龍門陣",不叫說也不叫講,而叫擺,只這一擺字,便活脫脫顯示出了其氣派聲勢之非同凡響    你還真得佩服成都人擺龍門陣時的豐富聯想能力和生動的民間語言,說地下的草芥,他可以把天上的星雲給你摘下來,揉到一起,談起他屋頭的貓兒下了崽崽,他居然將玉皇大帝的麒麟御騎也給請下凡來湊興。
  • 用擺龍門陣的方式 把防疫知識講給老年人聽
    趙小豔對社區居民進行防疫知識普及今日人物新都街道普河社區黨員志願者趙小豔「楊大爺,你出來曬太陽又不戴口罩,這兩天情況好特殊嘛,你不保護好自己你孫娃子曉得了又要說你「都是些老人,只要一聽到我的聲音,便趕緊收拾東西回家去了。」趙小豔笑著說,「沒想到自己的聲音現在這麼有『魔力』,等疫情過去了,哪家老人不想回家,就請街坊鄰居們來找我。」除此之外,趙小豔還和同事們一道專門商討制定了針對老年群體的宣傳策略。
  • 薛仁貴擺的龍門陣到底是怎麼回事?
    今天要說的龍門陣啊,不是現在的那些聊天之類的東西,他是歷史上兩軍交戰而擺的陣法。「布陣」指的就是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通過合理排兵布陣發揮最佳效能,克敵制勝。
  •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讀徐建成川味兒隨筆《老成都街坊龍門陣》
    甚至我曾聽周圍的人說:許多年沒經過書店,累一天下來,拿著書就瞌睡,有手機看,買書的錢就省去了·····。資訊發達,大數據推送,人類科技文明日新月異的同時,知識的獲取趨於實用主義,讓人的知識變得碎片化。由此,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和浮躁的生存狀態,那種泡一杯茶,捧一本書,細嚼慢咽地從字裡行間尋找和揣摩的樂趣,似乎離人們漸行漸遠。最近一周,一直在讀一本書。
  • 龍門陣 成都十大苦逼行業排行榜,有你嗎?
    不再是腦袋大脖子粗,不是老闆就是夥夫了。現在的餐飲行業已經進入瓶頸期,尋找新的發展已經很難,有的四五點就得煲湯切菜。生存雖易,生活不易,且幹且珍惜啊!這些苦逼裡面有你嗎?昨日問題:小微建議來成都看成都特色最好去哪些地方呢?答案:四川川劇院、蜀風雅韻、芙蓉國粹恭喜上牆的親,趕緊聯繫小微領取好禮哦!
  • 四川人用四川話講四川故事 聽馬識途擺《夜譚續記》龍門陣
    馬老這部封筆之作,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最終面世的版本約27.6萬字,他以「不第秀才」的口吻,繼續擺起了川味兒十足的「龍門陣」。連日來,不少馬識途的文友都陸續收到了《夜譚續記》的籤名贈書。106歲文壇巨匠又出新作,迅速成為朋友圈刷屏的熱門話題。據出版社介紹,作為1983年出版的《夜譚十記》的續作,《夜譚續記》仍援原例:四川人用四川話講四川故事。
  • 在線學點中文 「老外」也能擺幾句「龍門陣」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黃裡)「哈,我說得很慢,但是我只說了一遍,中餐館的服務員就聽懂了!我現在會說宮保雞丁、水煮魚、糖醋裡脊,還有炒飯。」1月20日,成都社區大學老師毛丹收到了來自英國倫敦的回覆,網校同學史蒂夫高興地告訴她剛剛來自社會實踐的成果。
  • 段奧娟:「慢」走四季,成都特有的輕奢|我和我的家鄉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張燈結彩的錦裡,絢麗時尚的春熙路,門庭若市的寬窄巷子,人聲鼎沸的鶴鳴茶舍……訴說著成都這座城市的熱情與閒適。華燈初上,漫步於瀰漫著火鍋香味的街頭,聽聞一曲從小酒館內傳來的歌聲,領略著這座城市背後的人生態度。
  • 深入「網紅」雙創平臺 臺灣傳媒大學生與臺青擺起在川雙創龍門陣
    ,與在這裡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擺起在川雙創龍門陣。 華燦工場成都空間是德陽海峽青創園、成都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後四川打造的又一兩岸青創平臺,由華燦工場與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共同打造,2018年8月落戶成都正式運營,擁有近8700平米的雙創空間,已入駐團隊30
  • 成都十大豆湯飯之西大豆湯
    要說成都的蒼蠅館子那是數不勝數,要說成都歷史上的蒼蠅館子那要靜下心來數,要說成都歷史上還開到現在的蒼蠅館子那就只夠板起指拇數了。一般情況下,這些館子的存活,第一,得益於味道,第二,沒遭拆遷。原來成都西大街的這家蒼蠅館子開業伊始就一直秉承成都家常味的執念,經年客來客往,時態變遷,他家的味道和經營理念始終不變。但凡吃過他家飯菜的客人都知道,這是成都人的食堂,熟臉啵兒尤其多,特別是成都的老操哥些喜歡在這裡品味論道擺過去。呵呵,龍門陣大家擺,酒菜飯各吃各。
  • 你在說啥子喲|那些年讓我困惑的四川話
    我是一個來成都7年的北方人。起初我聽四川人跟我講四川話,我覺得不是特別難懂嘛,即使不會說四川話也能聽懂85%以上。於是我輕敵了,以為已經將四川話聽力和閱讀理解拿下,可是現實是因為個別詞語,我還是出了洋相,甚至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我來講給你聽聽。
  • 成渝千年CP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一步一景 成渝龍門陣硬是擺不完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將以城市歷史文化、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長江生態文化以等為重點,創新打造一批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成渝兩地,一步一景,都有擺不完的文化龍門陣。以路為例,1926年動工,1933年建成,440公裡的成渝公路成為連接成都和重慶的交通大動脈,作為國道318線最重要的一段,成渝公路也因此號稱「西南第一路」。
  • 師傅剎一腳,我到成信大啦
    舒服,可以造句:這個火鍋味道太巴適了!都說四川人生活都巴適的很【巴適】意為很好、舒服、正宗可以理解為太好、很好、安逸走在四川的街頭隨處可見【巴適】一詞【巴適】兩字也概括出四川人的生活風格希望杏仁兒們可以在四川過得巴適!
  • 著名主持人龍勇再擺「龍門陣」,分享育兒經
    近日,在女兒所就讀的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學校,龍勇再擺「龍門陣」,講述起了自己的育兒經。陪伴——給孩子最長情的告白什麼是陪伴?龍勇說,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經歷,一起體驗。陪女兒看電視,是龍勇很看重的教育環節。作為電視人,他深知電視節目的質量良莠不齊。
  • 買一串黃桷蘭別在身上,就是成都人煙火氣裡的芬芳
    2019年的時候,有外地朋友到成都來耍,中午想坐個三輪。給了師傅十元錢然後說明目的地,師傅卻用報紙蓋住自己的頭,一言不發。外地朋友就很奇怪:有錢掙都不掙?三輪車師傅蓋住臉的報紙被風吹得翹起來一個小角,帶出一句:我要眯一會兒,你找他。順手指了指旁邊那輛三輪車上,等待拉客的兄弟夥。
  • 聽李貝貝說文解字
    在這裡聽李貝貝扯把子、衝殼子,把老百姓的故事擺給你聽。上班難周一上班尤其難周一到成都南門上班更是難上加難前一天晚上同事小姐姐們「說文解字」視頻↓「男」字為啥上頭一個「田」下面一個「力」因為那時候昏」李貝貝高能總結:女的腦殼一昏就嫁了當然這個「昏」可以是腦殼昏的「昏」也可以是把你豁昏的
  • 成都顏值爆表的6家民宿,周末耍起來!
    成都顏值爆表的6家民宿,周末耍起來!2017-03-21stone成都同城會一間小而美的民宿,一方用心打造的天地,和房東擺擺龍門陣,和新認識的朋友搓搓麻將,在這個城市開啟一個新的故事,聽上去就已經讓人蠢蠢欲動。世界那麼大,誰都想去看看,那就從愛成都開始吧。小編今天就來推薦幾個巴巴適適的踏踏哈。
  • 成都的網紅美食街,它說第二,誰好意思說第一?
    走街串巷說起美食,在成都很多大街小巷,龍門陣硬是擺不完,就算光吃不擺,大概也夠吃上十天半個月。成都的街道,有些很直觀,看名字就略知點過往的歷史,就像海椒市,成都人的飯桌子離不得豆瓣,做豆瓣就要海椒,買海椒自然就到海椒市。
  • 是成都記憶深處的一個符號!
    寬窄巷子人總是很熱鬧、這裡就是老成都人民生活的縮影、在這裡裡你可以坐下來體驗一把掏耳朵、聽一聽三大炮、嘗一嘗道地的成都美食、其實巷子並不窄、旁邊還有井巷子、人比較少、到了成都必來旅遊的景點之一、石板路、很多有意思的小店、還是值得一去的。
  • 成都住OK! 舒服!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成都是美食之都,說起「吃」來每一個成都人都可以口若懸河擺半天。但是要怎樣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成都的美食呢?今日「成都旅遊英語100句」發出的第3號徵集令,徵集「吃」方面的英語對話以及小吃名稱的翻譯方式。你有什麼精彩的想法?趕緊通過本報互動平臺告訴大家吧!您的參與就是對成都創佳的最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