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中,如何打破瓶頸,突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學校應該給予老師怎樣的支持,來讓其獲得職業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9月10日教師節,與眾多的慶祝活動不同,在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萬象教育研究院面向該校和哈密爾頓麓湖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員工,發布了一項重量級的教育獎項——「教育人獎」,由此在這個特殊的節日將教育人的發展與成長引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何為「教育人獎」?據介紹,未來三年,萬象教育研究院將在學校(含幼兒園)的日常獎勵與福利之外,額外投入100萬元資金,用於廣泛激勵專注於自我成長和力求專業的教職員工。而這僅是萬象教育研究院為麓小、麓幼搭建的教師成長體系中的一環,未來兩年時間內,麓小、麓幼將建立起完善的教師成長體系,為每一位教師建立電子成長檔案,實施多元、持續的精準畫像,利用大數據為教師發展精準匹配職業規劃,從而打破唯學歷、唯職稱、唯榮譽的傳統教師成長模式,讓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夠突破現有的瓶頸和「天花板」,在職業生涯中感受到充盈與愉悅,與同伴相互成就,與學生共同成長。
重量級發布
設立「教育人獎」廣泛激勵教職員工
在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和幼兒園以「Meng芽,相互成就的教育人」為主題的教師節活動中,萬象教育研究院李昂進行了一項重量級的發布。
「我們將設立『教育人獎』,廣泛激勵專注於自我成長和力求專業的教職員工,讓他們的努力得到應有的支持與回報。」李昂說,萬象教育研究院將在學校對教師的日常獎勵與福利之外,額外投入100萬元資金,在未來三年內,通過現金獎勵、研學旅行、職業培訓、文化藝術、體育賽事等不同形式,對教職員工進行多樣激勵,讓他們在獲得職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李昂介紹,「教育人獎」不會改變學校現有的對教職員工的評價標準,也不會額外增加大家的負擔,這個獎甚至不需要教職員工進行申報和準備,而是由萬象教育研究院主動走進校園去發現符合獎勵條件的教職員工,主動給予其應有的獎勵。那麼什麼樣的教職員工能夠獲得「教育人獎」?李昂表示,專注於教學與成長一定是考量的核心,具體體現為「上好每一堂課,關愛每一位學生」。
對於獎勵形式的多樣化,李昂將其稱為「多樣激勵」。他說,萬象教育研究院在進行教師發展的調研時,初步將教師發展內容分為了五個模塊,即通識類技能、專業技能、教學法、領導力和美好生活。其中,美好生活可以說是教師發展的基石和基底。「教育人獎」的多樣激勵,目的就在於引導教職員工通過研學旅行、文化藝術、演出賽事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去感受生活的美好,開拓眼界、豐富心靈,成為一個積極陽光的人,在忙碌中獲得自我提升和成就感,而不是生活的疲累,也只有這樣,教職員工才能在學校裡將這種正向的能量傳遞給學生,影響到學生。
搭建教師成長體系
破除唯學歷唯職稱唯榮譽的傳統發展模式
除了設立「教育人獎」,萬象教育研究院還將在未來兩年時間內,為麓小、麓幼搭建起完善的教師成長體系。
「一個教師若沒有豐盈、健康、積極的生命狀態,很難想像他會給學生帶去什麼樣的影響。」萬象教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不應再被定義為「奉獻者」「犧牲者」,也不應再以「蠟燭」「春蠶」這樣的意象為比喻,教師應該擁有更好的生命狀態,這樣他傳遞出來的東西才會是豐富的、開放的,以及可持續生長的,這也是「教育人獎」之所以要採用多樣激勵的原因。當然,更好狀態的獲得一定不是源自盲目的自信,而是來源於自身對教育的熱愛和過硬的專業素養。因此,在談教師職業發展時,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對學術的追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此,萬象教育研究院為麓小、麓幼的教師匹配了豐富的社會資源,讓其能夠在成長中獲得外部資源的支持,例如目前採用的專家入校指導的導師制等。同時,學校也一直保持著常規性學術活動的持續開展。
在教師成長體系的搭建中,該負責人介紹,在天府新區創新辦學的模式下,麓小、麓幼擁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權,這使得學校能夠破除傳統的唯學歷、唯職稱、唯榮譽的教師職業發展模式,幫助老師突破成長瓶頸,打破職業「天花板」,從而獲得一個可持續成長的空間。
該負責人表示,在這個教師成長體系中,對老師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是學生的成長,考核內容會降低論文發表、課題級別等權重,重點引導老師關注課堂和學生成長,在這方面賦予更多的權重,同時匹配相應的薪酬待遇,讓老師的個人發展與職級、薪酬掛鈎,採用成長性的激勵體系,讓老師與同伴相互成就,與學生共同成長。
建立電子成長檔案
為教師職業規劃匹配精準的支持和幫助
不僅如此,萬象教育研究院還會為麓小、麓幼的每位師生建立電子成長檔案,對其進行多元、持續的精準畫像,以匹配學生生涯規劃和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其中,學生的電子成長檔案包括體質健康、學業水平、綜合素質評價等內容,教師的電子成長檔案則包括職業素養、專業素養、發展規劃和身心健康等內容。
電子成長檔案將採集師生的相關數據,進行大數據的關聯分析。例如在學業成績的分析中,系統會生成班級、年級的學業報告,通過分化度、中位數、達標率等指標的數據呈現,以更加全面和科學的方式,來發現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舉例來說,分化度體現的是班級(年級)學生學業成績的離散程度,如果其離散程度非常大,超過了一個預警數值,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中可能不是很在狀態,或者某方面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該負責人說,大數據分析能夠精準找到老師存在的問題,這有利於學校及時為其匹配專項培訓,精準施加幫助,讓老師有效獲得專業提升和職業成長。
該負責人表示,電子成長檔案其實並不是為了證明老師哪裡存在什麼問題,而是為了「發現老師」,為其職業生涯的發展精準匹配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喚醒老師的成長,讓老師在這份職業中能夠獲得成長帶來的充盈與愉悅。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