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參展路演(北京站)活動圓滿結束,自2017年全面啟動中國參展2020年杜拜世博會的工作以來,中國館各項籌備工作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本次除了中國館將亮相世博會,還會有中華文化館全程參展。目前,各個參展國家的展館都陸續公布。而2020年的杜拜世博會展館各種高科技和未來建築將呈現於世人面前。
中國館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是中國在杜拜建設的2020年世博會中國展館。中國館名為「華夏之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外觀取自中國傳統燈籠,代表光明、團圓、吉祥和幸福。
2019年4月2日,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最新的建築設計方案出爐,佔地面積4636㎡。以「天眼」FAST、北鬥衛星、5G技術、人工智慧等作為核心展項將首次在世博會中國館展出,高鐵模擬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等也將通過創新形式演繹「智慧出行」。
中華文化館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英文名:Chinese Cultural Center, Dubai Expo 2020)由中華文化促進會的代表王從新先生和顧純郡女士組織與杜拜世博局於2019年正式籤署參展協議的。中華文化館將在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4月10日代表全球華人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時中華文化館肩負著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溝通與交流,推動中國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意義。
目前中華文化館的設計圖已經完成,場館分為六大主要功能區域,通過產品展示、文化演出、美食體驗、會議論壇以及其他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中華文化促進會也已組織有關專家和人員論證中華文化館的實施方案,全面開展中華文化館的深化設計工作和施工工作。中華文化促進會方面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聽取各分支機構的意見,建立直通渠道,組織有一定影響力、有意向走出去的團隊和企業,形成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的合作對象。
奧地利館
「2020年杜拜世博會奧地利館」採用了傳統的海灣建築方法,建築師們相信這可以將能耗降低72%。
2020年世博會時,奧地利館採用被動自然通風系統,靈感來自「巴吉爾」風塔,這是一個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傳統建築技術。
杜拜法赫迪附近的一座傳統的風塔。
奧地利館將由交叉的混凝土錐型結構建造,預製並切割到不同的高度,六釐米厚的具有很強蓄熱性能的粘土將覆蓋牆壁,錐體頂端將有通風穹頂,允許光線通過。
利用杜拜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基礎和頂點的入口在夜間將會打開,讓冷空氣在圓錐體之間流動,釋放牆壁和地板上的熱量,並在那裡儲存冷能量。
白天,入口和頂點都會關閉,把涼爽的溫度鎖在裡面,建築師們相信這個系統可以減少72%的能耗。
建築師說:「我們試圖進行一次新的嘗試,考慮到當地傳統的技術,人們沒必要使用金錢或能源來冷卻他們的空間。
我們想展示我們如何輕鬆地利用當地的環境和傳統的阿拉伯建築文化,這將令人吃驚。」
西班牙館
西班牙館採用了圓錐形的方式,在一個大的開放式的展覽空間上方有17個帳篷。
這些帳篷具有太陽能煙囪的形式,太陽能煙囪利用建築物側面的太陽熱量,將熱空氣從建築物頂部抽出來,同時讓冷空氣進入建築物底部,這種自然通風方法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
建築師說:「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在不使用大量技術的情況下減少能源消耗的策略。」
部分展覽場地將埋在地下4.5米處,以減少熱傳遞,建築師希望使用一些回收材料和木材。
荷蘭館
荷蘭館試圖利用太陽的力量創造一個生物區:一個獨立的自然環境。
建築師說他們將使用太陽能來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從而產生水。
一個巨大的圓錐形的蔬菜棚,將會不停的產生氧氣,而在黑暗的圓錐形的內部,蘑菇會在此生長,產生二氧化碳並提供給蔬菜。
這是一個包容性的系統,他們希望能為遊客提供展館裡種植的農產品。
展館的大部分將由租來的鋼板樁(一種用於挖掘或保留土方的材料,按照建築師的說法,在杜拜供應充足)建造。
一旦世博會結束,它就會回到供應商手中,這會節約很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