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中國必須提高入學率,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20-12-13 邊際實驗室

研究人員表示,要成功過渡到高收入國家,中國目前必須提高學生的入學率和高中教育的質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

目前,中國政府的短期目標是將人均國民總收入從2019年的10410美元增加到2025年底的(至少)12536美元,12536美元是世界銀行界定高收入國家的標準。

但是,由於中國目前有高中畢業水平的勞動力比例仍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一些研究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增長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甚至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年齡在25至64歲之間的中國成年人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上過高中,這一水平與墨西哥相當,遠低於美國和德國等國家90%的平均水平。研究人員參考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以及中國2015年的微觀人口調查的數據,此項調查涵蓋了中國1%的人口。

史丹福大學農村教育行動計劃負責人斯科特·羅澤爾表示,「雖然孩子並不需要都上大學,但所有孩子都應該上高中。這對於目前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中國的人力資本水平是中等收入國家中最低的。」

陝西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則表示,「中國必須獲得並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數量和質量,並確保兒童獲得必要營養投入,以使他們將來成為健康和有生產力的公民。」

已經有跡象表明,中國的一部分工人已經開始從製造業轉向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農民工在製造業和建築業中所佔的比例從2009年的51%下降至去年的約46%,而在勞動密集型服務部門中工作的人(包括運輸、零售、餐飲和家務勞動)所佔比例則從35%上升到38%。

另據羅澤爾的一項研究顯示,從2010至2017年,中國農民工的實際年薪增長率下降了四個百分點,但金融和IT等高技能工作卻增長了1.3個百分點。羅澤爾在發表的論文中說,雖然高收入國家的工資兩極分化也在發生,但教育不平等卻導致了每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工資差距持續擴大。

他說:「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有效地對其勞動力進行再培訓,以使低技能工人轉變為可在技能密集型行業中就業的工人。」

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的高中入學率有了很大提高。根據教育部的數據,15-17歲之間的高中生比例從2000年的略高於40%上升到去年的89%以上。但是這一數字在城市和農村仍然存在差距。據估計,幾乎所有15-17歲的具有城市戶口的青少年都在就讀高中,但至少有10%的農村青年沒有就讀高中。而職業學校佔中國高中總入學人數的40%以上,但根據2016年針對四個省近25萬農村學生的研究發現,輟學率高達32%。

相關焦點

  •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邁過中等收入陷阱
    :要使更多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比照國際經驗,處在這一中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有可能通過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也有可能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經濟增長進入長期徘徊。世界銀行針對後一種現象提出了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並據實指出,「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
  • 打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樣本
    為深入學習領會五中全會公報精神,10月30日上午,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線上金臺沙龍。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表示,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為此築起強大「防護網」。應對好兩大挑戰,做好六方面工作,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張宇: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中等收入陷阱」
    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在2010年達到4240美元,2014年接近8000美元,已處於由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過渡的階段。據此,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矛盾和挑戰,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為學界和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有鑑於此,有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科學的認識。
  • 馬來西亞意欲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從世界經濟歷史的角度來看,曾經有過兩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案例」。一是日本、韓國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通過國內收入分配格局調整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成功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另一個是東歐國家通過加入歐盟前的「法制化」和「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並最終從「中等收入陷阱」中脫身而出。
  • 中等收入陷阱是什麼意思?是指人均gdp在多少?
    在當前新的選擇環境中,企業必須更加注重提高供給質量和技術路線的先進性,更加注重將先進技術和經營活動下沉到經濟相對落後的貧困地區,使更多傳統產業和傳統技藝同先進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接軌和融合。對連片貧困地區進行創新性援助和點對點幫扶,將環保、扶貧與革新創造相結合,特別是進行制度創新,使「輸血」機制轉變為「造血」機制,既能顯著改善環境、提高農民收入,又能促進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吸引勞動者回鄉就業創業。
  • 【學習】三個「陷阱定律」:塔西佗、修昔底德、中等收入
    ,網站刊登顯示時間:2016年05月18日08:29,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路上按】「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據公開報導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論述中曾經談到過這三個「陷阱定律」,並對這些「陷阱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2011-04-12 08:56 ]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4000美元,達到了世界銀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標準。分析人士認為,力避一些發展中國家曾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解決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潛在風險,已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 「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字路口前,我們應該學習誰?
    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概念,最早出自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是指一個國家人均GDP始終徘徊在4000~12000美元區間,卻不能突破12000美元的關卡,進而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跌入這一陷阱的國家,經濟增長也往往極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或陷入停滯。
  • 東亞三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收入翻倍城鄉同富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綜述:收入翻倍,城鄉同富,人力投資——看東亞三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一國經濟從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階段,發展道路不同,所需時間不同,但跨越過程中的經濟規律通常有相似之處。
  • 兩分鐘帶你學金融 |中等收入陷阱
    我國當前正處於由中高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期,正確認識「中等收入陷阱」,對於保持戰略定力、排除各種幹擾、順利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具有重要意義。圖源網絡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
  • 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
    專業人士指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充沛,世界成功經濟體的發展經驗表明中國具有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和經濟優勢,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中國憑藉其依舊快速增長的生產力可以輕鬆避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 一個人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3個跡象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我可以斷定,你已經掉進了職場上的「中等收入陷阱」。02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原本說的是國家,而我們說的是人,但本質上都一樣。既然無法勝任,自然無法做出貢獻,收入也不會有所提高。
  • 一財朋友圈·伍超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密鑰:現代服務業
    拉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決定一個國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勞動力、資源控制力、金融體系、政治制度等,但從決定經濟增長三大要素之一的生產率看,筆者發現,拉美和東亞經濟體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經濟增長都與全要素生產率(TFP)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TFP的高低決定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快慢(圖3-6)。
  • 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前提基本講完了,來說說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名詞的意思就是這個國家的財富在這個世界上達到了中間以上的水平了。陷阱的意思就是有人挖了個坑,然後想盡一切辦法讓獵物掉入坑了,被捕殺。從這裡看,中等收入陷阱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有人做了一個局,然後等待成熟了就獵殺了。換句話說,就是你養了個豬崽子,天天給他食物,養活他,等它長大了,然後殺了或者賣了。
  • 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大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面對日益豐富的大學職能和內涵,從教師制度、文化和個人三個方面出發,促進教師調整原有的角色,成為引領大學發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排頭兵。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大學教師角色;轉型一、背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陷阱,高等教育面臨新常態,在此態勢下要進行教育領域的改革和調整,「優質均衡教育資源,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楊偉民:「中等收入陷阱」等定律未必適用中國
    楊偉民認為,有些經濟學家採用實證經濟學的方法,根據其他國家的發展過程總結出了一些所謂的定律或者定理,例如大家熟知的「中等收入陷阱」等等,這些概念未必適合於中國。他指出,由於全球化、科技進步等因素,後起國家並不會完全按照前面國家的路徑去走,各國的差異其實非常大。
  • 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黃奇帆建議降低個稅的稅率,我們該怎麼看?
    就拿2019年人均GDP來說,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意味著中國已經跨入中等收入陷阱,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4億中等收入群體和6億中低收入群體並存。從歷史經驗來看,阿根廷、巴西等多個都在人均過1萬美元後經濟發展「跌了跟頭」。
  •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
    本報電 (魏 微)近日,商務印書館與施普林格舉行《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會。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參照國外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從制度設計和發展模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方法。
  • 中國要以切實改革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人民網10月24日電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魏加寧日前在分析中國經濟形勢時表示,對當前經濟中的一些負面信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千萬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以為忍一忍就可以過去了。
  • 普華集團翟山鷹:延遲退休,中等收入陷阱正在吞噬年輕人
    根據此前公布的《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中國居民人均債務已達13萬元左右,基本進入了「全民負債」時代。尤其是80後、90後「負翁」不在少數。翟老師認為,持續走低的出生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經濟壓力不願意生孩子,年輕人高負債率的背後或跟年輕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