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非(發自澳大利亞墨爾本)
殺平民、偽造武器、虐殺戰俘、褻瀆屍體……一項歷時四年調研的戰爭罪調查報告,揭露了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在阿富汗犯下的暴行,給受害者送來「遲到的正義」。
但在12月初,揭露此次醜聞的「吹哨人」大衛·麥克布萊德(David McBride)因涉嫌洩露軍事機密被控5項罪行,面臨最高60年的刑罰。作為軍事律師,麥克布萊德曾兩次參與阿富汗戰爭。2014-2016年,他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透露了澳軍士兵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並將證據收集成為《阿富汗檔案》進行播出。令人心寒的是,這並非害群之馬的個別行為,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試圖將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特種兵文化。
澳軍在阿富汗
阿富汗方面稱,這樣的謀殺行徑不可饒恕,但對澳大利亞國防軍公布的報告表示歡迎,稱「這是朝著正義邁出的一步」。而對於澳大利亞想「閉門私了」的態度,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指責,不少民眾和政客呼籲聯邦檢察官撤銷對麥克布萊德的指控。截至12月10日,請願書上已有近4萬人籤字。
澳大利亞最長海外駐軍惹事端
11月19日,澳大利亞國防軍總司令安格斯·坎貝爾公開了這份聽取400多位證人證詞的調查報告,調查重點為「2005年至2016年期間駐阿富汗澳大利亞士兵的至少55起非法殺戮和違反國際戰爭法案件」。
澳大利亞國防軍總司令安格斯·坎貝爾
由於此次調查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最高法院法官、陸軍預備役少將布雷頓(Paul Brereton)主導,因此也被稱作布雷頓戰爭罪調查報告。布雷頓說,他收到足夠信息說,有19名澳大利亞軍人非法殺害了39人,並「殘酷地對待」另2人。
該報告說,總共有25名現役或退役國防軍人員參與其中,包括這些事件的「輔助人員」。有一些人只涉及單一事件,有幾個人涉及多個事件。犯下這些被指控罪行的軍人是來自特種空勤團(SAS)和突擊隊的精銳人員。
隨後的公開採訪中,坎貝爾表示,這些事件中沒有一起可以「被說成是發生在激烈戰鬥中」。報告最後建議聯邦警察就其中36起事件進行調查。
2018年7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任命坎貝爾成為新一任國防軍總司令。當時特恩布爾特意強調,此舉是為了確保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整個國家能在國防部隊的領導下進行無縫過渡,「畢竟該部隊在中東和世界其他地方從事著複雜而又危險的任務」。軍人出身的坎貝爾2005年曾離開過國防部,在內閣部負責國家安全顧問工作,2010年重返軍隊後,第一個職務便是澳大利亞駐中東部隊的指揮官。
早在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庭基於一份2016年的報告,有合理依據相信美軍曾在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拘留場所實施酷刑,並著手調查2003年5月以來美國和其他國家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犯下的戰爭罪。
澳軍在阿富汗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高舉「反恐」大旗,以「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名義向阿富汗派兵,並設立了美軍司令部和北約駐阿富汗司令部。這一進駐就是19年,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撤軍。
從美國踏入「帝國墳場」的那一天起,作為鐵桿盟友的澳大利亞也加入了這場「豪賭」。在美國的號召下,澳大利亞向阿富汗派遣了2.6萬餘名士兵,與之並肩作戰。最初,國際部隊的作用是訓練阿富汗軍隊,但後來,他們越來越多參與到打擊叛亂分子的行動中。
從2001年進駐阿富汗開始,直到2014年4月,澳大利亞在阿富汗烏魯茲甘省的軍事基地關閉,標誌著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長的海外駐軍落下帷幕,這一系列軍事行動被稱為「拖鞋行動」(Operation Slipper)。
而從該軍事行動誕生之日起,國內外對澳大利亞駐軍的指責就沒停止過。媒體和民眾先是反思這場戰爭是否值得打。截至2014年,共有41名澳大利亞士兵在行動中陣亡,另有超過250人重傷。財力上,整體軍事部署花費超過75億澳元。
阿富汗平民Esmat Jan,他的父親和兄弟被澳軍殺害
「他們對阿富汗人的生命漠不關心」
布雷頓戰爭罪調查報告傳出後不久,據ABC披露,自2001年以來,在參加駐阿聯軍的澳大利亞部隊中,至少已有500名士兵自殺,是澳軍在阿富汗陣亡人數的10倍以上。過去兩個月,澳軍自殺事件頻發,包括至少10名退役士兵。
有分析認為,除了補貼金發放因官僚作風常常拖延外,澳軍在阿富汗虐殺平民等戰爭罪行曝光及被調查等因素,也是導致澳軍士兵自殺的「主要壓力源」之一。
隨著關注度的增多,大量關於澳大利亞駐軍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的傳言開始流出。
2012年,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在穿越阿富汗坎大哈省一偏遠地區時,開槍打死了一名男孩,然後將他的屍體留在原地。男孩的屍體隨後被村民發現,送回家中。有知情者透露,當時該地區沒有發生叛亂活動。但直到2017年7月,澳大利亞國防軍檢察長辦公室才對此展開調查。據ABC獲得的現場照片顯示,這名阿富汗男孩身上並沒有武器。
2012年,澳軍在穿越坎大哈省時開槍打死一名男孩
2013年4月,澳大利亞特別行動小組在查布爾省擊斃了4名叛亂分子,並砍下死者的手臂。該事件在經歷了4個月的調查後無疾而終。2013年9月,對烏魯茲甘省的一次突襲行動中,一名叫Bismillah Azadi的中年男子和他的兒子被澳軍開槍打死。軍隊辯稱對方是塔利班的同情者,當時曾用槍指向他們。但死者的表兄稱,這名男子根本沒有武器,被殺時正在和兒子睡覺。
疑似被澳軍殺害的阿富汗平民Bismillah Azadi
「澳洲士兵後來承認是他們犯了錯,在殺了這名男子後才發現他身邊還躺著一個男孩,為此他們還在屍體旁放了一些現金。」死者表兄在接受採訪時說。另有退役軍人透露,有些士兵會將武器「植入」死者的屍體,製造他們被殺時攜帶武器的假象。
ABC還匿名採訪了一位曾在阿富汗戰爭中獲得勳章的特種部隊軍人,他認為這種不計後果的濫殺行為有部分原因是基於2009年的一起突發事件:當時,一名澳軍突擊隊員在受到攻擊的情況下向一所房子扔了一枚手榴彈,炸死很多孩子。雖然兩名士兵被控過失殺人,但審判前因國防部的強烈反對,指控被撤銷了。
澳軍在阿富汗
「特種部隊中有影響力的那些人對阿富汗人的生活和生命都是漠不關心的。」這名軍人說。
一些媒體甚至翻出澳大利亞執法人員過去「草菅人命」的例子進行類比:1980年代,由於澳大利亞土著在監獄中的非正常死亡事件過多,政府成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執法人員對土著進行了「不當執法」,導致至少99名土著死亡。
長期關注澳軍暴行的媒體也免不了被威脅和恐嚇。2019年5月,澳大利亞警方突襲了ABC總部,花了9個小時搜索文件和電子郵件,目標是找到該公司搜集的澳軍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的機密材料。在此之前,另一家媒體的編輯家中也經歷了搜查。
犯罪的只是「幾顆爛蘋果」?
自2016年以來,澳大利亞國防部顧問克朗普沃茨(Samantha Crompvoets)受命調查2005年至2016年在阿富汗發生的數十起事件,為此她和其他調查組成員審閱了超過2萬份文檔和2.5萬張圖片,採訪了423名證人。
Samantha Crompvoets
調查組走訪了全國和世界多地,問詢現役或退役軍人關於他們的經歷。2019年7月,調查組甚至前往喀布爾聽取阿富汗民眾的證詞。調查組在初步調查報告中寫道:「排長們會鼓勵或堅持讓初級士兵們處決囚犯,以實現他們的首殺。這有點像是一種讓初級士兵得到洗禮或帶領他們融入隊伍的行為模式,非常令人擔憂。」
在這份長達465頁的報告裡,有不少令人震驚的細節:
有下級士兵被告知,他們的第一次殺戮便是射殺囚犯,這種操作有一個頗具儀式感的名字——放血(blooding)。為了證明受害者是在行動中被殺的敵人,有人在這些人身上安置了武器;
有一次,一支特種空勤團在行進時看到兩名14歲的阿富汗男孩,他們認為「對方可能是塔利班的同情者」,便停下車對他們進行搜身,最後割開他們的喉嚨,並將屍體扔到附近的河裡;
一名與澳軍合作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聲稱,一名已經投降的俘虜遭到澳軍士兵槍殺,只是因為直升機上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他;
澳軍在阿富汗
特種部隊成員曾封鎖某個村莊,將當地男子捆綁起來帶去附近的酒店進行虐殺;他們在巡邏途中如同打靶練習一般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並任由其被軍犬啃食……
「我只想知道,人們(對這份報告)讀了多少?」報告曝光後,克朗普沃茨在看到網上的輿論後不禁感慨說。這是因為不少人將那些在阿富汗犯下罪行的士兵稱為「幾顆爛蘋果」(few bad apples,即害群之馬)。「看到這些評論,我會想,『天哪,你真的看過這份報告嗎?』當你看完整個報告後,怎麼會說得出口,『只是幾個壞人』。」
澳洲反戰遊行
坎貝爾亦稱,有證據表明,一些特種空勤團軍人「將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種扭曲的文化得到一些有經驗、有魅力且有影響力的士官及其提拔者的擁護和放大」。在描述這些軍人的行為時,坎貝爾用了「可恥」「駭人聽聞」和「有毒」等三個字眼。
報告公布後,坎貝爾試圖以「戰爭罪行」的名義撤回3000名在阿富汗服役的特別行動任務組人員勳章(SOTG),但遭到國內退役軍人及政客施壓後,最後不了了之。曾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現為澳大利亞總督的大衛·赫爾利代表了多數政客的立場,將這些指控描述為「一小撮人故意隱瞞指揮官而犯下的不可原諒的暴行」。
澳大利亞國防軍總司令安格斯·坎貝爾
阿富汗總統加尼辦公室的人員表示,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已致電錶達其對調查結果「最深切的悲傷」,並保證會進行調查並「確保正義」。但這種道歉是否會落在實處不容樂觀。
對於輿論關切,莫裡森表示,將任命一名特別調查員,根據報告中所含的信息考慮提起訴訟。政府還成立了一個獨立監督小組,以便在「澳大利亞國防軍指揮系統之外提供問責和透明度」。
澳大利亞方面稱,擬開除13名涉案士兵的軍籍。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被開除的軍官有特別行動指揮官以及特種空勤團指揮官等。
但無論是莫裡森還是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均默認,最好在「內部」解決此事——即不受國際監督地罰酒三杯。
這就像是一種「約定俗成」,即便阿富汗戰爭充斥著各種戰爭罪行,也極少有人因此真正受罰:19年間,沒有一個美國軍人因戰爭罪被判死刑,連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也很少。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對兩名殺害阿富汗平民的士兵發出了特赦令。作為美國的追隨者,澳大利亞恐怕深諳此道。
就在澳大利亞政府提出成立獨立監督小組「閉門解決」時,澳大利亞《衛報》公布了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中,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士兵用一名塔利班戰士的假肢喝啤酒,另一張則是兩個士兵拿著這條假肢跳舞。
用假肢喝酒報導
這條假肢的主人在2009年4月澳軍針對烏魯茲甘省的一場襲擊中喪命。它後來作為戰利品被放在一個名為「胖女人的武器」的流動酒吧裡。酒吧隨著軍隊遷徙,這條假肢也一直轉移戰場。據媒體透露,這條假肢被安裝在一塊木牌上,旁邊還有一個納粹德國使用的鐵十字勳章。
阿富汗人權觀察組織駐阿富汗高級研究員Patricia Gossman敦促包括美國、英國等參與駐阿富汗聯軍國家應調查本國士兵的行為。「這是一種病態文化,在這種文化中,生活在這些衝突地區的阿富汗人,甚至是孩子,都被視為危險罪犯,或者根本就不是人。」
「如果我們只覺得『這是某些人的個別行為』,所有問題還將繼續。」克朗普沃茨說,「這份報告帶來的恥辱和不適感應該被更多人體會到,這樣才能確保不再發生同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