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某知名電商平臺眾籌上線一個「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的項目;27日,該眾籌項目被「封殺」。這「驚鴻一瞥」的眾籌卻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究其原因,就與其「點翠」中的「翠」大有關係。
眾籌項目「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
點翠是中國傳統首飾製作工藝之一,將翠鳥之羽和珠寶金石鑲嵌組合,製成一種昂貴而稀有的點翠首飾。點翠的翠,是指翠鳥的羽毛。
《甄嬛傳》裡的華妃,烏黑如雲的髮鬢間,一抹綺麗奪目的翠色,行一步,光線變換,翠色亦跟著光線流轉,如幽幽湖水上點點靈動的浮光魅影,愈發襯出華妃容光煥發,只一眼便傾心,迷倒了皇上,也迷倒了萬千觀眾。
翠鳥,全身翠藍色,腹面棕色,其翠羽,翠色慾滴,閃閃發光,也正因其綺麗奪目的羽毛而得名。由於金銀玉石的首飾太過剛硬,古代工匠想到了將羽毛嵌入其中,來增加首飾的靈性和柔美,於是就誕生了點翠工藝。
翠鳥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一隻翠鳥身上只有大約二十八根羽毛可用於點翠。一支小小的點翠金簪,或許就要用上數隻翠鳥的羽毛,金貴得很。
點擊播放 GIF 1.5M
點翠,源於漢唐,盛於明清。
綠雲高髻,點翠勻紅時世,月如眉,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如雲的黑髮上,隨意斜插幾支點翠簪,便將女子襯託的豔若桃李。
雍正《十二美人圖》中頭戴點翠簪釵的美人(節選)
數千年以來,它一直是貴族女子們裝點儀容時最重要的華貴頭面,因為它是那樣的稀少,那樣的脆弱,又是那樣的華貴難言。晉代學者張華在《禽經注》上提到點翠時特意說:「婦人首飾,其羽值千金。」
也許我們很難理解,這種由翠鳥羽毛製成的珠寶,為什麼能輕易與寶光流轉的明珠齊名?
若是你到訪過北京故宮博物院,在見到那些繁複華貴的明清皇室后冠的瞬間,那一汪汪既明麗又深沉的寶藍,就一定會瞬間奪去你的呼吸。
明朝皇后的鳳冠就沾滿了翠鳥羽毛,華麗無比,一看做工就十分繁瑣。
清末,點翠頭面,更是梨園名角的臉面。梨園行裡,點翠更是名角的標配,沒有點翠頭面,不足以稱名角。一抹點翠,得驚鴻一瞥。點翠被延續在戲曲的服飾之中,閃耀在戲臺上的靈動翠藍,使梨園子弟的剎那風華,驚豔了歲月。
點擊播放 GIF 1.3M
一支小小的點翠金簪,可能用去數十隻甚至百隻翠鳥的羽毛。據說一隻翠鳥只取28根羽毛,且必須活取,否則羽毛便喪失那層魅影般的光澤。
雖是一件小小的首飾,卻需要經過極繁瑣的工藝,極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才可成就。需用金銀等金屬製成圖案底座,選取上等翠鳥身上的羽翅,蘸取特製膠水,再進行鑲嵌,要貼得平整均勻,不露根底,千百次的點點貼嵌,才造就那一抹清亮明麗的寶藍。
梅蘭芳先生一個點翠頭面,光澤流動,冷豔悽美,至少需要幾百隻翠鳥的羽毛,極為珍貴,價值連城。
點翠的羽毛以翠藍色雪青為上品,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使整件首飾富麗堂皇又不失生動活潑。
點翠珠寶的色彩差異,主要與所用翠羽的品種以及不同部位的羽毛有關。根據工藝的不同,還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
若使用了其他色澤的翠鳥羽或者相近的孔雀鳥羽,製成的點翠則稱「花翠」,相對價值較低。
隨著翠鳥成了國家保護動物,真正的點翠首飾已經很難見到。如今隨著絨花工藝、仿點翠工藝、燒藍工藝的發展,點翠不必只能選用翠鳥羽毛,可以用絨花、孔雀羽毛、染色鵝毛等替代。
在越來越注重生態保護的今天,傳承能否不拘泥苛求於原料,在設計和材質上大膽嘗試,如何平衡環境保護和傳承技藝之間的矛盾,都是手藝人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最近網絡上的熱播劇《延禧攻略》劇中皇后、高貴妃等人所戴配飾多為點翠髮飾,劇組也因為製作原料翠鳥本身是保護動物,出於環保的原因,買了人工毛,一點點的染色、一根根粘貼進行加工。
由此可見,點翠原料雖環保,但是美麗的點翠技藝是可以在找到代替原料的基礎上繼續傳承的,畢竟它是那麼的燦爛絢麗和美好。
《延禧攻略》的人工毛點翠髮飾
|本文編輯 騰訊文創圖文素材來源:美在中式生活、中國手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