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豆瓣用戶@攔馬書生 授權發布丨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昊氏茶墨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我來自瀋陽,算得上是東北地區數一數二或者數二數三的大城市了吧。
我是一九八二年出生的,今年三十六,算不上可丁可卯的中年人,勉強還算中青群體吧。
然鵝,數年前(2015年)的一次同學聚會,徹底刷新了我對家鄉、對八零後群體的看法。
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結婚生子。
那是一次小規模的聚會,只有四人,都是初中同學,包括我初中的班主任(男)。人少,話題沒涉及自己這多年走過來的路,也沒有對往日溫馨的回憶。
話題的唯一核心,就是孩子。
我沒孩子,所以幾乎是沒發言的,只能聽。老師和另外兩個人:昔日的班長、曾經的語文課代表始終霸佔著話題,聊孩子多麼不聽話、現在孩子的功課多麼難、孩子上下學的路上多麼艱險、不得不參加的補課簡直要把自己腰包掏空……
突然班長轉頭問我:你為啥還不要孩子?
我半開玩笑地說:我還在考察,如果周圍有孩子的都幸福,那我就試著生一個。關鍵是你們聊了一大堆有孩子的不好,給我嚇得都不敢生了。
老師慢條斯理道:該生還是要生的。
我問:為什麼。
老師說:古人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問:下半句呢?
於是老師被我問愣了:什麼下半句?
我說:這句話的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舜偷摸娶妻沒有告訴爹媽,就把一個外人活生生娶回來變成家裡人,這就是無後,是大不孝。
飯桌上另外三個人都一直斷定我是胡咧咧。
我說我是不是胡咧咧很容易判斷,都有手機,直接百度就知道了。
他們三個都拒絕百度。
班長又挑了個話題:你在北京一個月多錢?
2015年我還在央視2套下屬的子公司做欄目,收入在北京同齡裡還算是中上的,所以沒敢報實際數字,因為之前我是了解到他們兩個的月薪,都是閒聊的時候班主任說的。
我打了個大折,說月薪六千。
班長一下就炸了:你一個月掙六千你為什麼還不要孩子?
我說:六千哪養得起啊?
班長開始在桌上啪啪地嗑杯子:沒錢那是理由嗎,該養不照樣得養?媽的你一個月六千你不養,你留著錢幹嘛呀?
我知道這是戳到他痛處了,下面的話就沒法開閘,如果我告訴他我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房租都不用交的話,估計他得掀桌子了。
我說我一個北漂月薪六千夠幹嘛的啊,養孩子?自己都養不活吧,你知道北京生活成本多高嗎?
班長一下就站起來了,用空口杯指著我的臉:「我告訴你!今天我不跟你計較,你好自為之!我就告訴你一句話,你生孩子不是給自己生的!等下次你回來,我再收拾你一頓,我看你生不生!」
然後,班長摔杯子下樓回家了。
我還愣在原地,班主任看不下去了,對我說:他喝酒了,不要和他計較,而且你刺激到他了,他雖然名牌大學畢業,但是這麼多年一直在交警大隊工作,一個月才掙一千七百五稅後,而且他是坐辦公室的,沒有灰色收入,仕途職場並不好混,上班十多年,還沒混上個科級,也是不得志,平時就有點酗酒,今天也是喝大了才這樣的。
我說,沒關係,看他這樣,我大概也能理解他為什麼爬不上去了。
語文課代表在旁邊說話了:我給他找過工作,他也想換,我開始給他介紹去保險公司,但他說那不穩定,就沒去。
我說那他這麼多年月薪一千七百五是怎麼養活孩子的啊?
老師說,家裡幫忙唄,有一句話他說的是對的,就是孩子絕非你一個人的,而是整個家庭的,不要考慮以一己之力去生養孩子,這種事全家都要出力的,這不算啃老。
我說,不行,這種三觀我接受不了,我覺得,如果要生個孩子,其中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有足夠的資金做後備力量,這是培養孩子的硬性指標,這年頭,養活孩子跟我爺爺奶奶那代人不一樣,他們當年有一口給孩子吃的,不餓死就行了,但我們這代人行嗎?光靠課堂上那點所謂的應試教育知識,孩子畢業了就能獲得巨大的社會競爭力?別開玩笑了。
語文課代表也反駁我:誰讓你去北京那種一線城市了,競爭壓力多大啊,你老老實實在瀋陽待著不就沒那麼大壓力了嗎。
我說那是你不希望孩子去北上廣,你問過你孩子自己的意願了嗎?如果孩子希望去,那你會不會攔著?再說,你說的是現在,那將來呢?即便是眼下這個環境,咱別說出人頭地了,能自己養活自己也不是易事,要獨立生存,無論在哪個城市都需要努力,誰說在瀋陽就好混了?再說父母再貼補能貼多少?那都不是長久之計,生活還是要靠自己。
班主任非常不同意我的看法,在我說話的時候就連連搖頭:「你不要總把養孩子的壓力給自己,父母出錢出力那是天經地義的,必須讓父母付出,無論金錢還是精神,因為抱孫子那是天倫之樂,要想享受樂趣就必須付出。」
我說,如果我有能力生孩子,我絕不會把孩子人給我爹媽那代人養,理由就是這違背傳承——我作為我父母的孩子,接觸到比他們更新的社會經驗、更新的知識系統、更新的生存本領,要傳承必須是臨代傳承而非隔代傳承,要不然我學的那些東西給誰?僅僅是在八小時內拿來換錢嗎?
老師繼續追問:那你換來的錢不給孩子,你能用來幹嘛?
我說:旅遊,學習,報班,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自己也需要充電,三十多歲的人了,我不能沒有危機感,世界上能花錢的地方不僅僅就是生養孩子,拓寬自己也是很必要的吧?我自己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我有什麼理由生個孩子然後舔著臉說傳承?
老師說:你想太多了,生孩子就是傳承,你要把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這就是生物的使命!
我說:生孩子怎麼成了延續自己的生命了?難道孩子不是獨立生命體嗎?我的身份證號和他的又不一樣,我死了我的精神又不會依附於他繼續活著,為什麼孩子能成為我的生命延續呢?
老師說:基因啊!你得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啊!
我反問:如果地球上少了我的基因,地球會不會倒轉?會不會爆炸?人類會不會滅絕?
語文課代表就笑話我:你太自負了,你以為你是誰?
我說:正因為我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我覺得不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沒什麼,這難道也有錯?
語文課代表說:當然有錯,因為你違背了生物最大的宗旨,就是繁衍!
我反問:那為什麼你不把自己的基因最大化,反而生了一個就不生了呢?
(後來我才知道,那次吃飯時語文課代表還沒孩子……)
課代表說:生一個就可以了。
我說:但是生一個違背了生物的繁衍宗旨啊,如果要說繁衍,應該儘可能地把所有精子和卵子都變成孩子啊。
課代表說:你考慮問題太極端了!
我說:不是我極端,是你們一個個太極端了,為什麼人活著就一定要結婚生子?這種想法就不是極端?
課代表不說話了,班主任接過話茬繼續勸我:
「不管怎麼說,人活著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事業,而是天倫之樂,有了孩子,人生的樂趣你就知道了。」
我說:如果以自己享受天倫之樂去生孩子,那麼算不算自私?你企圖享樂之前跟孩子打招呼了嗎?經過孩子允許了嗎?
老師一下就在飯桌上怒了:你這是胡攪蠻纏!
我說:是你們輪番逼我結婚生子,怎麼變成了我胡攪蠻纏?
語文課代表看老師氣得不說話了,就接茬來勸我: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得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人活著,金錢啊事業啊名氣啊這些,其實都是虛的,只有孩子才是永恆的快樂和精神寄託!
我說:精神殘疾的人才需要寄託,我覺得我就不需要寄託。
課代表又說:你現在是身強力壯的不需要,可你老了呢?誰養活你?你指望養老院嗎?
我說:你覺得孩子就一定、絕對、百分之百會養老子嗎?你確定?
課代表說:不確定。
我說:那為什麼你不增加一下可靠概率呢,多生幾個多保險啊,你看新聞上有七八個孩子都不養老的,把老子丟在馬路上沒人管,怎麼也得生他七八十個才靠譜吧?
課代表就嘆氣:哎,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你不養孩子,不知道養孩子的需要多少投入,哪來那麼多錢?
我說:既然你知道養孩子需要花錢,為什麼不努力多掙錢呢?為了繁衍、為了多多繁衍,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基因傳承,就應該多掙錢啊,東北經濟不好去北上廣深啊,我覺得如果要把繁衍後代作為生命宗旨,什麼法律啊、錢不夠啊都不是理由。
課代表:你說了半天光說自己,你考慮過你父母的感受嗎?你有權利剝奪你父母做爺爺奶奶的權利嗎?
我說:我自己出生於否是無法控制的,那我孩子的出生於否我是不是可以控制一下?
課代表:憑什麼啊?你憑什麼不讓你孩子出生啊?
我說:憑我是他老子啊。你們剛才還討論現在的孩子都不聽爹媽話了,我讓我孩子聽我的話別出來、因為世道艱險,難道我當爹的有錯嗎?
課代表也不說話了。
老師借過茬來了:是,世道艱險,我們做父母的雖然不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溫暖的家庭啊。
我說:我覺得人這東西是社會動物,而非家庭動物,光捂在翅膀底下給與所謂溫暖是不夠的,而且孩子自己也不一定會開心。說了半天,你們倆都沒問過孩子自己要怎麼活,總是反覆反覆地說你們更給孩子什麼,你們自己說,這算不算自私自利?如果你們承認,以後就不要宣揚什麼父愛偉大、母愛如山之類的,自欺欺人!
冷場半天,老師悠悠地收尾了:
「你的思想很危險啊,這麼考慮問題人就廢了,人怎麼能不結婚不生子呢,是誰給的你這種想法?」
我說:是你們,你們做的廣告太爛,你們在那吐了一個小時的苦水說養孩子多麼不容易多麼無奈多麼費錢,然後回過頭就問我為什麼不生孩子,你覺得邏輯對嗎?你吃個東西吃得愁眉苦臉的然後就勸我吃?
老師說:但,還是得要孩子。
我說:如果你們覺得天倫之樂是人生最高理想,請你們盡情地享受,別帶我玩,行嗎?
不歡而散。
從此以後,我不再把我的家鄉看做大城市,也不再把我家鄉的同學們看做同齡人。同樣都是所謂「新一線城市」裡走出來的、同樣都是八零後,然而他們身上所攜帶的偏見,跟爺爺奶奶那代人竟然別無二致。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 END >
花式催婚大賽世界冠軍——我媽
那些想發財不想戀愛的女孩們
一輩子洗澡都會想起一個男明星
今年夏天的綠茶婊,都能組女團了
你遲遲收不到快遞,可能是因為快遞員都笑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