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軟泥玩具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此次測試的 17 個品牌的 17 款軟泥玩具中,13 款硼元素遷移量超過相關標準要求,佔比 76%。9月8日,央視新聞也曝光了此事,據報導,其中 10 款超輕粘土中有 6 款硼元素遷移量被檢出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採樣的 7 款水晶泥硼元素遷移量全部不符合要求,不符合率高達 100%。
這7款水晶泥分別是:標稱親子企鵝、智高、愛松利、高佳多、美術王國、彩陶公主和博士愛牌水晶泥。
硼砂,化學名為四硼酸鈉,一般工業用途比較多,比如生產清潔劑、殺蟲劑等日化產品。硼砂具有較強毒性。所以,人體攝入過多硼砂的話,會引發多臟器蓄積性中毒。我國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硼砂,但尚未對硼元素遷移量做出限制。
軟泥玩具幾乎是寶寶們的標配,很多爸媽覺得比泥巴乾淨衛生還好看,很多寶寶也愛玩,再加上商家各種安全、益智的宣傳,每年賣得都很好。
但是,軟泥玩具會長時間和寶寶的皮膚直接接觸,一旦寶寶皮膚、口腔黏膜有破損,就有可能被人體吸收,影響到寶寶內分泌、生殖器系統、肝腎功能的發育。
軟泥玩具大多是由樹脂、發泡粉等製成的,可為了增加軟泥玩具的延展性,讓玩具更好玩、更能吸引寶寶,黑心商家便會添加硼砂。甚至很多DIY的軟土玩具,直接標出硼砂、硼砂水的含量。
如果,寶寶不慎誤食,會出現硼砂中毒的症狀,寶寶一開始會有嘔吐、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的症狀,有的爸媽可能會以為寶寶「著涼」了。有的急性中毒的寶寶還會有皮疹、全身發紅,或出現昏迷、脫水等症狀甚至腎衰竭休剋死亡——成人攝入 1~3g 硼砂可能出現急性中毒症狀;嬰兒攝入 2~5 g 硼砂就可能導致死亡,而這次曝光出來的,很多還是大品牌!
軟泥玩具應該儘量少給寶寶玩,尤其是3歲內的小寶寶。如果寶寶已經3歲了又實在要玩,那一定要和寶寶強調:不許放嘴巴裡去、玩好之後一定要洗手。同時,寶寶在玩的時候爸媽還要看牢,不要讓他誤吞。
一個事實是:國內的兒童用品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很嚴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之前有過針對中國兒童用品進行的一項合作調查,結果顯示約有32.6%的兒童用品樣品中含有害重金屬,其中9.6%的樣品含鉛量超過國標。
汞、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等5種重金屬,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一旦被寶寶吃到肚子裡後,毒性會放大。而這些重金屬,在很多玩具中都超標。
所以,給寶寶挑選玩具,一定要嚴謹再嚴謹。
我們國家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GB6675-2014《玩具安全》「新國標」,與歐盟的EN71比較相近,只要相關標準的測試通過後,就會取得相應的認證。所以,爸媽在買玩具時,要留意一下玩具的認證標準——中國新國標對應的是CCC認證,像車輛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膠玩具、毛絨玩具、電動玩具這6大類,就是實施強制認證制度,在包裝上一定要有清晰的「CCC」認證標誌。
換句話說,如果這6類玩具沒有CCC認證或其它權威認證,就不是正規廠家的正規玩具。
因為,正規廠家的正規玩具質量都要經得起檢驗,他們的注塑磨具比較精細,材質有保證,玩具表面也就光滑沒毛刺,生產商的信息也很齊備。小作坊的就不一定了。像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塑料玩具,基本是回收塑料制的。
符合認證或者是正規產品就可以放心買?
油漆太多的玩具也最好別買,就算是正規產品、油漆本身沒問題,萬一漆皮脫落被寶寶誤食呢?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要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有合適的玩具類別,超齡玩具會有潛在的危險。
像0-3歲的玩具上面不能存在小零件;3-6歲的玩具上面可以有小零件,但要有警示說明;6歲以上的玩具可以存在小零件且不需要設警示說明。
如果給一兩歲的小寶寶玩四五歲時才能玩的玩具,很容易發生誤吞小零件的情況,這類寶寶每年在醫院都會遇到幾個。
然而,大部分的安全隱患都是在寶寶沒有人陪伴的時間裡發生,玩具也不例外。所以,爸媽最好儘可能地陪伴寶寶,這樣一來能減少安全隱患,二來陪伴才是寶寶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