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院士Cancer cell發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
資料圖 來源:網絡
生物通報導 來自清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TIPE3是促進癌症的磷酸肌醇第二信使分子的轉移蛋白。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18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誌上。
清華大學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陳有海(Youhai H. Chen)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施一公教授主要從事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分子機制研究,其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延伸閱讀:施一公院士PNA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陳有海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免疫學家,主要從事炎症與癌症的發生機制和治療方法研究。
磷酸肌醇類化合物作為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在細胞信號傳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顯示出良好的生理活性。磷酸肌醇在細胞體內傳導信號的機理與磷酸肌醇的生成、代謝及生物轉化過程有著密切聯繫,其本質是這些分子在酶的作用下發生了磷酸化、去磷酸化等化學反應,並與磷酸肌醇受體相互作用。這些反應過程相互交替,呈現出極為複雜的網絡調控系統。近年來,磷酸肌醇信號通路在癌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超過一半的人類癌症發現磷酸肌醇信號異常上調。但目前對於癌症形成過程中磷酸肌醇信號的調控機制尚未完全理解。
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蛋白(TNFAIP8)是調控凋亡過程的重要分子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TNFAIP8蛋白被證實在細胞凋亡、信號轉導、腫瘤細胞增生、侵襲以及轉移等生命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TNFAIP8家族至少包括4個成員,其中比較明確的有3個,即TNFAIP8L1(TIPE1)、TNFAIP8L2(TIPE2)、TNFAIP8L3(TIPE3)。TIPE2是新發現的一個重要負調控蛋白分子,是免疫動態平衡研究的焦點。另外兩個成員TIPE1和TIPE3的確切功能與作用目前還未確定。
觀看英文在線講座:二代測序的技術、應用、和數據分析概述。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發現TIPE3 (TNFAIP8L3)是促進癌症的磷酸肌醇第二信號分子的轉移蛋白。高解析度的TIPE3晶體結構顯示其具有一個大的疏水性空腔,被一個磷脂樣分子所佔據。TIPE3優先捕獲及穿梭往返運送兩種脂質第二信使: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sphosphate),提高了它們在質膜中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癌症TIPE3表達顯著上調。研究人員發現,在體內敲除TIPE3可以抑制腫瘤形成,而迫使表達TIPE3則可促進腫瘤形成。
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在腫瘤發生過程中一個特殊的轉移蛋白TIPE3控制了磷酸肌醇第二信使分子的功能和代謝。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