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院士Cancer cell發表癌症研究新文章—新聞—科學網

2020-12-17 科學網
施一公院士Cancer cell發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資料圖  來源:網絡

生物通報導 來自清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TIPE3是促進癌症的磷酸肌醇第二信使分子的轉移蛋白。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18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誌上。

清華大學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陳有海(Youhai H. Chen)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施一公教授主要從事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分子機制研究,其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延伸閱讀:施一公院士PNA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陳有海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免疫學家,主要從事炎症與癌症的發生機制和治療方法研究。

磷酸肌醇類化合物作為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在細胞信號傳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顯示出良好的生理活性。磷酸肌醇在細胞體內傳導信號的機理與磷酸肌醇的生成、代謝及生物轉化過程有著密切聯繫,其本質是這些分子在酶的作用下發生了磷酸化、去磷酸化等化學反應,並與磷酸肌醇受體相互作用。這些反應過程相互交替,呈現出極為複雜的網絡調控系統。近年來,磷酸肌醇信號通路在癌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超過一半的人類癌症發現磷酸肌醇信號異常上調。但目前對於癌症形成過程中磷酸肌醇信號的調控機制尚未完全理解。

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蛋白(TNFAIP8)是調控凋亡過程的重要分子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TNFAIP8蛋白被證實在細胞凋亡、信號轉導、腫瘤細胞增生、侵襲以及轉移等生命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TNFAIP8家族至少包括4個成員,其中比較明確的有3個,即TNFAIP8L1(TIPE1)、TNFAIP8L2(TIPE2)、TNFAIP8L3(TIPE3)。TIPE2是新發現的一個重要負調控蛋白分子,是免疫動態平衡研究的焦點。另外兩個成員TIPE1和TIPE3的確切功能與作用目前還未確定。

觀看英文在線講座:二代測序的技術、應用、和數據分析概述。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發現TIPE3 (TNFAIP8L3)是促進癌症的磷酸肌醇第二信號分子的轉移蛋白。高解析度的TIPE3晶體結構顯示其具有一個大的疏水性空腔,被一個磷脂樣分子所佔據。TIPE3優先捕獲及穿梭往返運送兩種脂質第二信使: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sphosphate),提高了它們在質膜中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癌症TIPE3表達顯著上調。研究人員發現,在體內敲除TIPE3可以抑制腫瘤形成,而迫使表達TIPE3則可促進腫瘤形成。

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在腫瘤發生過程中一個特殊的轉移蛋白TIPE3控制了磷酸肌醇第二信使分子的功能和代謝。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這項研究著重研究了一種叫做HOXA5的蛋白,該蛋白家族在發育早期階段開始出現,並共同發揮作用保證每種組織能夠正確形成,軀幹和四肢能夠合理排列。在成人體內,類似HOXA5這樣的蛋白質能夠調節機體的幹細胞維持不同組織的特徵和功能。研究人員發現在腸道中,HOXA5主要在限制幹細胞數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Cancer Cell: 癌症治療新思路
    不同於以往的癌症作用靶點,近日,來自Saint Louis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首次發現,一種靶向Warburg效應的藥物,可以從根源上阻斷癌症的能量來源,從而使癌症細胞停止生長。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Cancer Cell雜誌上。我們知道,所有的生物均有利用能量的能力,即代謝。癌症細胞大大地加快了代謝過程,使突變的細胞瘋狂地生長。
  • 施一公創始企業再獲新藥臨床許可—新聞—科學網
    諾誠健華公司全名為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與崔霽松博士聯合創辦。 今年3月23日,諾誠健華-B(09969.HK)在港交所「雲敲鑼」掛牌上市,成為2020年首隻登陸港交所的生物醫藥科技股。至5月25日收盤,諾誠健華-B股價為15.06港元,市值約194億港元。 「這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沒有任何影響。」
  • Cancer Cell: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或能有效預測癌症患者的預後狀況
    2019年4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癌變腫瘤中免疫細胞的關鍵改變,這或能幫助改善療法的開發,文章中,研究者發現,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達的一系列基因或許與惡性癌症類型有關,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者開發診斷和預測癌症患者生存狀況的新技術
  • Cancer Cell綜述:miRNA與p53的關係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分子腫瘤學的研究人員Heiko Hermeking在本期(2007年11月)Cell子刊Cancer Cell上發表了一篇有關p53與microRNA之間  關係的綜述,受到了本領域及相關研究領域的關注
  • Cell:新研究揭示選擇性啟動子在腫瘤中的調節作用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Pan-cancer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Pervasive Regulation through Alternative Promoters」。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8.018。人類基因組包含我們所有的基因。
  • Cancer Research:神經生長因子是癌症治療新靶點
    免疫螢光顯微鏡示神經生長因子激活後的細胞法國裡爾大學Adriaenssens等的研究表明,以神經生長因子(NGF,神經營養因子之一)為靶點,可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存活和轉移,故NGF是乳腺癌的潛在治療靶點《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 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不是發表在這裡—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人民日報趙永新)施一公簡歷:長江講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1985-1989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1990-199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199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1996-1997 美國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學實驗室
  • Cancer Cell:與惡魔共舞的活性氧自由基
    在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中,Harris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增加普通細胞內的氧自由基應激壓力,發現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腫瘤的發展。因此,有策略地針對細胞內的抗氧化自由基系統,可以為癌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低濃度的活性氧自由基可以改變部分蛋白的結構。
  • 通過分析tRNA和翻譯因子的表達來研究人類癌症中的翻譯調控
  • 科學網—康毅濱獲2012年度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
    103屆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年會上頒發這一獎項,同時在此次大會上,康毅濱博士還將發表題為「解密乳腺癌轉移腫瘤基質相互作用(Decoding tumor-stromal interactions in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的專題演講。
  • 清華施一公院士,給研究生5點忠告,稱最怕被崇拜
    我們先來看一下施一公院士給研究生5點忠告的演講視頻,很精彩,在演講中稱最怕被崇拜,很幽默。,會發現,他經常以河南人自居,也以此為傲,當然,施一公院士也確實是河南人。施一公院士的父親畢業於著名工科院校哈工大,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父母畢業後響應祖國號召,選擇了去河南焦作煤礦工作。施一公院士的名字是由父親起的,一心為公,名一公,非常富有當時的時代特色。
  • 美國院士施一公落選中科院士續:再次進入候選
    經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有效候選人391人,最終將增選院士不超過60名。在有效候選人中,當選美國雙院院士的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在列。此外,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也是候選人之一。 2008年,施一公成為「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的專家回國,並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擔任副院長,但是卻在2011年中科院的院士評選中落選,一度成為當時學術界議論的話題。
  • ...泛生子助力癌症遺傳諮詢——《Counseling about cancer》中文...
    《Counseling about cancer》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於2011年出版的英文圖書,該書目前已經出到第3版,涉及分子生物學、癌症遺傳學、乳腺癌、結直腸癌、癌症遺傳諮詢等內容。此次中文版編譯是中國癌症遺傳諮詢領域的一座裡程碑,同時為我國癌症遺傳諮詢教育提供了國際領先的理念以及理論基礎。
  • Cancer Cell:楊泮池癌症MicroRNA作用機制新發現
    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癌症協會),2007年全球的新增癌症病例將超過1200萬,並且有760萬人死於癌症,即每天有2萬人死於癌症。在發展中國家,男性最常診斷出的癌症類型分別為肺癌、胃癌和肝癌;女性最常診斷出的前三位癌症分別為乳腺癌、宮頸癌和胃癌。作為癌症死亡率已佔癌症死亡率之首的一種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肺癌在國內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
  • 康樂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新聞—科學網
    記者9月2日從河北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河北大學校長康樂近日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成為該機構有機體和進化生物學學科組成員。
  •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2後的急性免疫特徵與長期影響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2後的急性免疫特徵與長期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8:45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Sultan Abdul-Jawa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
  • Cancer Cell:舊研究,新方法,新型抗癌藥物無任何毒副作用!
    Constitutive NF-κB signaling promotes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MM) and other cancers; however, current NF-κB-targeting strategies lack cancer cell specificity.
  • 靠自己就能干預的癌症高危因素,很多人不當回事!
    《科學》論文:肺癌發生只有 0.5% 與遺傳相關 另一方面,《科學》(Science) 雜誌 2015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 31 種癌症的發病率,作者認為其中 22 種癌症的發生是由於機體的正常細胞在 DNA 複製過程中發生了隨機突變 (R 突變),並由此得出結論,癌症發生中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內部因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