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海洋學的神秘面紗
海洋不僅擁有美麗的風景,還擁有無窮的寶藏。 21 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合理地開發海洋、利用海洋資源關係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中國的復興之路。因此,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各項海洋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海洋學專業人才擁有極好的市場前景。各大院校根據各自的特點、優勢開設了一些海洋相關專業,為社會培養各種急需的人才。
目前開設海洋相關專業的院校(研究所)共有 6 所,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也有此類專業。
海洋相關專業二級學科主要有:海洋地質學、海洋沉積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球物理學、物理海洋學、河口海岸學、海洋調查與監測等, 下面將一一介紹。
海洋地質學
海洋地質學是大陸地質學在海洋中的發展,採用航磁、海洋重磁、遙感、深潛、深海鑽探、深海電視和照相、水聲、雷射及計算機等技術,從地球物理、構造地質地貌、地層及沉積學、地球化學等方面,開展海洋調查及研究工作。
海洋物理學
海洋物理學主要研究海水各類運動和海洋與大氣及巖圈的相互作用的規律,為海況和天氣的監測及預報提供依據;研究海洋中的聲、光、電現象和過程,以掌握其變化和機制;研究海洋探測的各種物理學方法,從而實現有計劃地在海上進行現場的專題觀測和實驗。
海洋化學
海洋化學是從化學物質的分布變化和運移的角度,來研究海洋中的化學問題,有突出的地區性特點。它既研究海洋中各種宏觀化學過程,也研究海洋環境中某一微小區域的化學過程。此外,開發海洋的工程設施,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化學問題,諸如金屬在海水中的腐蝕、防止生物對設備或船體的汙著等,也是海洋化學所研究的內容。
海洋是一個綜合的自然體系,常可能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生物變化和地質變化,因此化學海洋學要同物理海洋學、生物海洋學和地質海洋學相互滲透和相互配合,才能全面地研究海洋學問題。
海洋地質調查
海洋地質調查是應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理論和各種手段探測海底地形、地質構造、海底巖石、沉積物以及海底礦產等。可分為綜合性和專業性兩種:綜合性海洋地質調查是在大範圍內,採用小比例尺進行上述各項內容的綜合調查,以獲得較全面的地質、地球物理資料,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據;專業性調查是為某一具體目的而進行的調查,如尋找石油或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等。
另外,國家留學 基金管理委員會自 2007 年 起實施「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優先選派的學科和領域為能源、資源、環境、製造、信息、海洋、新材料等。因此選擇海洋相關專業今後出國深造的機會比較大,對那些有志於出國深造的考生來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院校點將臺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
創建於 1952 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系(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 1960 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溫家寶總理是該校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中國地質大學是地質院校中的老牌勁旅,師資雄厚。
中國地 質大學(北京) 海洋學院憑藉這些優勢 於 2004 年創建,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新設置的院系之一,也是目前首都北京 70 餘所公立高校中唯一的海洋科學院系。學院 建有海洋地質博士點、海洋地質和海洋化學碩士點, 設有海洋石油天然氣(含氣體水合物)資源、海洋地質、海洋生物 和海洋生態環境等多個專業方向。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設有海洋相關專業的學院有兩個,分別是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學院,地 球科學學院的地質學科是學校的優勢學科,特別是在地球物質科學、地球表層科學和地球動力學三大學科群的研究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影響。地球科學學院目前開設海洋化學和海洋地質等海洋相關專業,在地球科學學院厚實的地學基礎上建立,有強大的後盾。 資源學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質學院的礦產地質與勘探系,資源勘查類學科群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優勢學科群,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資源學院主要開設的是海洋地質,研究方向偏向於資源礦產的勘探和研究,研究範圍廣,實力強。
導師推薦: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方念喬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質、大地構造學、沉積地質學、海洋化學 |
胡 克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全新世生態地質與環境、海岸帶資源與環境、礦山復墾 |
蘇 新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微體古生物、海洋地質、海洋圈層作用與化學 |
趙 磊 | 教授、碩士生導師 | 深源巖漿及礦產、海洋礦產、礦產資源評價 |
鄭求根 |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海底構造和礦產資源、邊緣海盆地與能源、石油構造分析、盆地分析與模擬 |
姜正龍 |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邊緣海盆地與能源、石油構造分析、盆地分析與模擬 |
丁 旋 |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微體古生物學與古海洋學 |
辛仁臣 |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層序地層學、沉積學、油氣儲層與地層—巖性圈閉預測 |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陳紅漢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能源地質工程、海洋地質 |
何 生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能源地質工程、海洋地質 |
焦養泉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礦產普產與勘探、海洋地質 |
梅廉夫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能源地質工程、海洋地質 |
任建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礦產普產與勘探、海洋地質 |
王 華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礦產普產與勘探、海洋地質 |
胡超湧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球化學、海洋環境化學 |
(其他相關導師詳細信息請查看學校網站詳細介紹)
考試科目分析:
總體來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是個新設立的學院,有一定的知名度,報考人數較多, 考試難度較高,參考書目主要有:《海洋科學導論》(馮士筰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普通化學》(浙江大學普通化學教研室編寫,高教出版社,第 5 版)、《地球科學導論》(劉本培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高等數學》(第五版)(同濟大學編)、《沉積學》(姜在興,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3 )等。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海洋相關專業是分屬於兩個學院: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學院,是老牌專業,報考人數較多,競爭較激烈。考試科目主要有: 《海洋科學導論》(馮士笮、李鳳岐等,高教出版社, 1999 )、《海洋地球化學》(趙其淵,地質出版社, 1984 )、《有機化學》(徐壽昌,高教出版社, 1993 ,第三版)、 《海洋地質學》(李學倫等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7 )等。
這些參考書中,地質方面的參考書,記憶性的內容比較多,重點在於理解。化學方面計算的比重比較大,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對於不同專業的考生來說,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本科就是地質相關專業的考生,選擇地質方面的參考書有優勢;非地質專業的考生,選擇一些記憶性知識的參考書更加合適,比如《海洋科學導論》、《地球科學導論》等;而接觸過化學的考生,選擇《普通化學》、《有機化學》也是不錯的選擇。選擇報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還有一個很好的優勢——數學,北京的地大隻考高等數學,學校自主出題,相比數學二難度降低了不少;選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優勢同樣也在數學,武漢的地大不考數學,負擔大大減輕,但是兩門專業課的難度比北京的地大一門專業課的難度要大。考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和興趣愛好參考上述信息進行選擇。
二、同濟大學
、授授質學學,競爭比,,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對於有地質基礎,或者從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成立於 2002 年,其前身是創建於 1975 年的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學院現有海洋地質、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等碩士點, 古環境研究、海洋沉積、大陸邊緣構造與盆地分析、地震波傳播與成像、綜合地球物理等主要研究方向,經過較長時間的建設,學科的整體實力有了較大提高,在海洋古環境研究和地球物理數據處理方面,已居國內前列。同濟大學在地學領域擁有雄厚堅實的基礎,所包容的地學學科非常齊全,對海洋相關的地質專業是極大的支持,其中尤以海洋地質學、古海洋學、地震學等研究比較出眾。
導師推薦: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鄭洪波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第四紀地質與過去全球變化、構造運動與過去全球變化的關係、海陸相互作用、古地磁學與環境磁學 |
紀友亮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層序地層學、儲層地質、礦產普查勘探、油藏描述 |
劉志飛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秦建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天然地震與地球內部結構、固體地球物理 |
王汝建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微體古生物學、古氣候和古海洋學研究 |
翦知緡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質學、古海洋學 |
廖宗廷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大陸邊緣構造與盆地分析 |
邵磊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沉積地球化學 |
張玉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孢粉藻類 |
蔡進功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沉積學和石油地質 |
趙泉鴻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微體古生物學與古環境 |
周祖翼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大陸邊緣構造與盆地分析 |
考試科目分析:
總體說來,除了政治、英語是必考科目外,專業課可以有所選擇。具體說來,海洋生物學要考普通化學(海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普通地質學中的一門,比較而言,普通地質學內容不是特別多,記憶量要比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少,考生可以考慮優先選擇。複試科目是《海洋生物學》(相建海,科海出版社, 2003 ),難度相對不大,而且這些專業在以前都不是熱門的專業,錄取率較高。
海洋地質要考數學二與普通化學(海洋)中的任一門和普通地質學、石油地質學這兩門專業課,這兩門專業課難度較大,而且又是同時考,所以廣大考生要提前準備,多看往屆考題,總結重點考試內容,把握考試要點。複試科目是綜合地質,參考書有:《普通地質學》(夏邦棟,地質出版社)、《構造地質學》(徐開禮等,地質出版社)、《海洋沉積學》(王琦等,科學出版社)、《石油地質學》(張萬選 , 石油工業出版社)等。這幾本參考書每一本都很有挑戰性,更何況是同時考,可以看出複試難度大,要認真準備。不過書裡有些內容是相通的,可以抓住主要的,放掉次要的,提高複習效率。
海洋化學要求在基礎生命科學與普通化學(海洋)任選其一,或者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與《普通地質學》任選其一,與海洋地質相比,難度小多了。主要難點在複試,複試科目是綜合海洋化學,參考書是:《普通地質學》(夏邦棟等,地質出版社, 1995 )、《化學海洋學》(郭錦寶,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7 )、《分析化學》(張雲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分析化學原理》(吳性良、朱萬森、馬琳編,化學工業出版社)。參考資料多、內容龐雜是主要的障礙,但只要認真複習,掌握主要知識點,稍微擴展一下就可以拿下複試。
三、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開設有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地球化學三個專業,是專業設置比較齊全的院校之一,其中 海洋地質專業是國內辦學最早和培養學生最多的學科,在中國海洋地質界享有勝譽,師資力量雄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沉積學、應用地球物理學、海洋地球化學、海底礦產資源與成礦作用等,其中 海洋地質學為省級重點學科,海底資源與探測技術實驗室為山東省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海洋地球物理學專業是我國各高校中唯一由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發展而來,也是我國建立最早、海洋特色鮮明、結構完整的海洋地球物理本科專業。地球物理的就業市場比較廣,與海洋地質學結合後的海洋地球物理學在就業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
導師推薦: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翟世奎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現代海底成礦作用及海洋地球化學研究 |
吳建政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質與海洋工程地質 |
曹志敏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熱液地球化學、資源與環境地質地球化學、礦床成因學與成礦規律、海洋地質、現代成礦作用與成礦環境探測技術 |
李巍然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巖組學、應用礦物學、巖石化學、海洋沉積學、沉積物地球化學 |
趙廣濤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巖石地球化學和海洋地球化學、巖石大地構造學、現代海底成礦作用 |
楊作升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學及海洋沉積地球化學、陸架及河口動力沉積學 |
李廣雪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河口海岸和陸架海環境地質和工程環境 |
考試科目分析: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類專業的專業課考試科目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多數是指定科目。但 指定的參考書內容比較基礎,大部分是記憶性的知識,複習難度一般,不過 《地球物理學簡明教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要多關注一下,理解性的知識佔有較大比例。另外 《地震勘探原理》(陸基孟,石油大學出版社, 1993 )、 《測井原理與綜合解釋》(洪有密, 石油大學出版社, 1993 )為二選一,《工程與環境物探新方法新技術》(王興泰,地質出版社, 1996 )和《工程與環境物探教程》(陳仲候,地質出版社, 1993 )、 《地球物理學簡明教程》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土力學及地基基礎(第三版)》(陳希哲,清華大學出版社)、 《物理學(第四版)》(馬文尉,高教出版社, 1999 )為四選一,這部分知識內容均為理解加記憶性的,最好是參照往屆考題的內容,抓住重點來複習。
四、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原地理學系)海岸海洋科學系設有海洋地質學專業,研究方向有海岸帶研究、海洋環境、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南京大學的地質專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是海洋地質學堅強的後盾,因此,其海洋相關專業實力不可低估。
導師推薦: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王穎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岸海洋動力地貌與沉積學 |
高抒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動力學、海岸地貌學、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河口海岸動力學 |
潘少明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海洋放射性應用、海洋物理勘測 |
汪亞平 | 教授、碩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動力學、海洋工程、自然地理學、物理海洋學的交叉領域 |
王汝建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微體古生物學、古氣候和古海洋學研究 |
考試科目分析:
目前南京大學海洋科學系只有海洋地質學一個專業,業務課考試科目有 高等數學甲或普通地質學和海洋科學導論或自然地理學,參考書為:《高等數學講義(上、下冊)》(樊映川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海洋科學導論》(馮士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學》(楊達源等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自然地理學(第三版)》(伍光和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自然地理綱要》(任美鍔等著,商務印書館)、《普通地質學》(夏邦棟等編,地質出版社)。這些指定的參考書知識點均為記憶性的,複習難度較小。
五、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下設有海洋學系、亞熱帶海洋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國際培訓中心等 6個單位。擁有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海洋科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獲批設置「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2000 年海洋科學被國家授予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2002 年海洋生物學與海洋化學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學科。
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學科門類齊全,主要有 海洋物理學 、 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 、 海洋地質等專業,每個專業底下都設置了多個研究方向,劃分細緻,也便於考生選擇。
廈門大學為 2008級碩士設立了高額的獎學金,這在其他高校中是比較少見的。
導師推薦: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蔡立哲 | 教授 | 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生態、小型底棲生物生態和底棲動物毒理學 |
陳 敏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質與海洋工程地質 |
戴民漢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生物地球化學,涵蓋的區域涉及河口、近岸、海洋及地下水,目前主攻海洋碳循環 |
弓振斌 | 教授 | 海洋分析化學、海洋有機地球化學、海洋環境化學、食品化學 |
洪華生 | 教授 | 近海生源要素和有機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岸帶綜合管理及海岸地區可持續發展 |
黃凌風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生態學、微型生物生態學、恢復生態學、赤潮科學 |
焦念志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微型生物學、流式細胞學、分子生態學 |
李春園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同位素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石油天然氣地球化學 |
劉廣山 | 教授 | 過去的海洋環境變化、海洋同位素測量技術 |
雷懷彥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地質、海洋資源與環境工程、油氣地質學、沉積學和天然氣水合物 |
考試科目分析:
目其一指定的科目,《 物理海洋學專業 的考試科目為 數學物理基礎, 海洋科學導論和 普通物理學 任選其一(普通物理學科目試卷同物理系) 。參考書目為 《海洋科學導論》(馮士筰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數學(上、下冊)》(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物理( 1、2冊)》(程守洙、江之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這些科目相對比較簡單,分數差距不會很大,需要下點功夫看一些細節,對一些重要知識點要加深理解。
海洋化學專業 的考試科目為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海洋系)或海洋科學導論任選其一。參考書目為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印永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物理化學(第四版)》(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武漢大學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球化學》(韓吟文、馬振東主編,地質出版社)。這些科目中,物理化學比較難,需要下足功夫。數學不太好的同學要謹慎選擇,而地球化學、無機化學記憶性的知識多些,涉及到的計算也比較簡單。
海洋生物學專業 的考試科目為細胞生物學和海洋科學導論任選其一,生物化學或普通生物學(海洋系)任選其一(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考試科目同生命科學學院)。參考書目為:
《普通動物學(第三版)》(劉凌雲、鄭光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細胞生物學》(翟中和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等。 這些科目基本都是記憶性的,而且知識比較瑣碎,沒有這方面基礎的同學學起來會比較吃力。
海洋地質專業 的考試科目為地球科學概論,海洋地質學。參考書目為: 《海洋地質學》(徐茂泉、工友飛編著,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9年)、《海洋沉積學》(王琦、朱而勤著,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年)。 這些科目也基本都是記憶性的,不過,涉及到海洋地質學和海洋沉積學需要一點地質知識,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理解,因為地質本來就是經驗性的科學。
總的說來,報考廈門大學的難度比較大,一方面考生比較多,另一方面錄取率一般,競爭比較激烈。
六、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於 1950 年 8 月 1 日,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從事海洋科學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不僅名師雲集,而且導師一般都能申請到比較大的項目,補助也比較豐厚,各個單位對中科院的畢業生更是情有獨鍾,因此,如果你有實力,沒有理由不選擇它。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開設的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等專業在國內是比較出眾的,而且國際學術交 流與合作十分廣泛,與美國、加拿大,挪威、韓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以及國際上著名的海洋 科研機構都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其中海洋地質學科還參與了 ODP 、 MARGINS 、 INTERRIDGE 、 LOICZ 等許多相關的國際重大研究計劃的工作 , 在國際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其畢業生 去向廣泛,包括高等科研機構及高校、國內外博士後研究、公務員等。
導師推薦:
姓名 | 職位 | 專業方向 |
張盾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水腐蝕環境下各種金屬材料腐蝕機理、應用電化學方法測定海洋腐蝕和汙染介質的濃度、燃料電池氧氣電極材料的研究 |
宋金明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應用海洋化學研究 |
李焰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腐蝕與防護 |
孫虎元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防腐蝕塗層新技術、海洋腐蝕自動監測與遙測、海洋腐蝕檢測機器人、智能腐蝕傳感器、陰極保護電場數值計算與優化設計模擬 |
趙衛紅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化學海洋學、應用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海洋環境化學 |
吳時國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深水油氣、天然氣水合物、海底構造、海洋地球物理研究 |
李安春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與礦物學海洋沉積過程、環境變化和構造演化的沉積記錄與沉積響應 |
黃海軍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岸帶及近海海洋地質調查、海岸岸灘穩定性研究、海洋遙感與 GIS 應用及數模分析 |
胡敦欣 | 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 海洋環流、海氣相互作用和海洋通量 |
侯一筠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非線性水波動力學,隨機海浪理論,地球流體中的非線性波動,海洋環境動力要素的數值模擬和數據同化技術 |
王凡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海洋環流動力學 |
袁東亮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陸架環流動力學、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氣耦和的季節與年際變化的研究 |
龐重光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海洋環流、海洋物質通量與循環、陸海相互作用 |
王凱 | 博士生導師 | 物理海洋學和環境海洋學研究 |
何宜軍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海洋微波遙感和海洋遙感應用,特別是海洋成像雷達 |
王法明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氣候動力學 |
魏恩泊 | 博士生導師 | 海洋環境複合物的物性理論和應用研究 、海洋遙感理論與應用研究、海洋非線性動力系統反演理論和方法研究 |
孫澈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中高緯度大洋環流的觀測、數據分析和數值模擬、地球流體中的低維結構、海洋和大氣環流的斜壓平衡態理論 |
曾志剛 | 研究員 | 海底熱液活動研究 |
閻軍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海洋沉積動力學、海洋工程地質學、海洋測繪、海洋探測技術 |
考試科目分析:
物理海洋學 的考試科目是高等數學 A 、流體力學或普通物理 B 或數學物理方程。這些都是一些老大難的課程,考試難度大,需要有很好的數學和物理功底,而且報考的人數一般也比較多,競爭十分激烈。
海洋化學 的考試科目是環境化學、分析化學或物理化學。這幾門科目中,除了物理化學對數學和物理的要求較高外,環境化學、分析化學涉及的計算都比較少,因此考試難度一般,但是競爭激烈,報考的難度不小。
海洋地質 主要考普通地質學,這門課對地質基礎有點要求,中科院的導師一般會選擇有地質學基礎的學生,跨考難度不在初試上,而是在導師面試與選擇上,所以考生要謹慎跨考。
跨考小貼士
海洋科學包含著很多專業,海洋地質學、海洋沉積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球物理學、物理海洋學、河口海岸學、海洋調查與監測等,對考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如果報考學生人數比較多,導師選擇餘地比較大,會傾向選擇本專業的考生或者有相關基礎的考生,因此跨考的考生在這些方面要慎重考慮。不過對大部分院校來說,報考海洋科學方向的考生不是特別多,而且在初試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同學被淘汰,進入複試的考生一般錄取率也是比較高的。
海洋科學方向的學科一般是需要出野外、做實驗和出差,所以女生要有心理準備。一般情況下,導師是不排斥女生的,只要有興趣和健康的身體,女生做地質研究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由於中國的海洋科學還不是很發達,因此海洋科學相關專業的同學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國外留學,國家也優先支持這些國內落後的專業去國外留學。而畢業生的出路,除了留學還有一些大中院校、科研機構、國家單位、大小公司以及政府部門等去處。
文章來源《求學·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