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金石
餐飲朋友們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張金石,一個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了十餘載,仍在創業路上堅守的老餐飲人。
如果想結束和某人的朋友關係,怎麼做會比較徹底?
有人說是向他借錢,然後找各種理由拖延,不還;
是個好辦法,還有沒有更徹底的方法?
有人說是和朋友去一起做生意,不管是虧錢還是賺錢,朋友關係都會崩;
好一個借刀殺人法,那還有沒有最徹底的方法?
有!
那就是和朋友一起開店做餐飲吧!會從物質、精神、靈魂上徹底摧垮你們曾經的一切所謂友誼。
下面張金石就為大家分享一段我的親身經歷。
兄弟三人合夥幹餐飲,開頭很美好
上次放加盟失敗後(為賺「快錢」血虧500萬,貪快才是餐飲老闆的「天敵」),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走不出陰影,每當站在樓上眺望,總怕自己會忍不住跳下去。但,還好有那間70多平串串火鍋自助小店生意還算景氣(起早貪黑攢了50萬分分鐘打水漂!80%餐飲人都在給房東打工),不然我可能會真的跳下去。看著這家店每月能有個七八萬的純收入,後來我就想,守著這家店好好經營下去就算了,也別再折騰了。
後來,在重慶開麻辣燙店的朋友李偉聽說了我的事情,專程從重慶趕來北京找我。除了安慰我外,他還提出了一個想法,在北京開連鎖麻辣燙店,想找我合夥。他的店在重慶生意很火,已經開出了3家直營店。四五十平的店,3、4個員工就可以經營,每年純利營收100多萬。
我一聽,這生意不錯。可是轉頭一想,我剛關店沒多久又賠了加盟商的錢,手裡沒有閒錢再去投資,於是我拒絕了他的合夥邀請。可是李偉卻說,前期投資的錢他出,我先負責經營管理,以後賺錢了可以再追加投資。聽到他這樣說,我又動搖了,大概還是自己心裡不甘心就這樣一事無成,於是就答應了他。
王凱聽說我又要重整旗鼓幹餐飲,便追著我說想要合夥。王凱因為建材的生意一直沒有斷,在金錢方面比我富裕得多。我和李偉都覺得大家都是不錯的朋友要有錢同賺,而且王凱的加入還能分擔些創業基金,於是我倆都很贊同王凱的加入。
2016年年初,我、李偉、王凱三個人一人出資50萬,合同的事誰也沒好意思提,就這樣,一個「有錢同賺」的生意愉快地開始了。
我雖然和他們每個人都合夥幹過餐飲(2006年,我走上了餐飲創業路,從此過上了「踩雷」的生活……,),可是他們兩個人卻是頭一次一起做生意。王凱和李偉兩個人彼此都認識,之前也打過幾次交道,相處得也很和諧。但一起做生意以後,時不時就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開店前期磕磕碰碰偶爾有,但好在他們都肯聽我的。當時我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兒,還特別自以為是地想,有我這個老大哥在中間調和,他們還能上天?!
折騰了兩年多,賠上了「兄弟情誼」又賠了錢
麻辣燙店開了之後,店裡的經營很順利的,生意也很紅火。可,誰也沒想到,就是當初我以為的那些小事,讓我們兄弟三個最後鬧得不歡而散,店也關了門。
1、親戚員工在店裡拉幫結派,合伙人之間出現隔閡
李偉和王凱兩個人都在外地有生意,難免要出去忙別的。只有我的自助火鍋店在北京,而且是媳婦管著不用我操什麼心。於是麻辣燙店裡裡外外基本都是我一個人在管理。當然他們兩個出力少的,也同意每月給我高工資來補償這方面的不平衡,我也就沒說什麼,畢竟我是為了開連鎖店的夢想才答應合夥再戰餐飲的,再說這都是為自己幹的。
開了半年後,麻辣燙店賺了一些錢,於是我們又商量著再開一家新店。但是同時管理2家店,我的精力又有限,而餐飲又不同於其他生意,需要實打實地守店經營,老闆不親自壓陣的話,靠員工自己自律,那基本上店都會做垮掉,而且是整段地自誇掉。
於是他們兩個人提出請一個店長,店長有什麼事情向我匯報。李偉提議,把他在重慶幫他經營的麻辣燙店的表兄弟叫過來當這個店長,理由是他有經驗,把重慶的店管理得很好。礙於面子,加上當時又招不到合適的人,只好同意了。與此同時,王凱把自己的親妹妹也安排進了新店做領班。
剛開始的時候新店生意還不錯,後來迎來了餐飲的淡季,生意開始下滑。沒顧客的時候,作為領班的王凱妹妹就在前廳帶著服務員扎堆說說笑笑。李偉的表弟開始的時候說她幾句,她還聽。但是時間久了,兩個人就經常吵架,店裡員工甚至分成了分別以李偉表弟和王凱妹妹為首的兩派。從那以後,店裡經常會出現上錯菜,後廚做錯口味等情況,顧客的投訴也不斷。生意可想而知,一落千丈是必然的。
而作為店長的李偉表弟也不直接向我匯報情況,而是向遠在重慶的李偉抱怨。領班王凱的妹妹也是,有什麼事只跟自己哥哥說。王凱和李偉兩個人剛開始還批評一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再後來,就開始由批評教育轉為維護了。最後不得已,我找到他們兩個人說,不行咱們店裡以後就別招親戚來了,矛盾多了不好處理。兩個人雖然也都同意了,但偶然間我還是聽到了一些閒言碎語,說我不給面子,把他們親戚趕走了……
2、賺了錢,卻因金錢分配問題,3人產生分歧
自從新店換了店長和領班,李偉也經常在新店幫忙打理,生意漸漸好了起來。
16年年底,兩個店賺了一些錢。但因為分錢,3個人從心底產生了分歧。
雖然出的錢都一樣,但是我和李偉經常店裡店外的忙碌,王凱只是偶爾來店裡看看,聯繫一下麻辣燙底料供貨商,其餘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忙自己的建材生意。於是李偉提議,一部分錢平分外,另一部分要按照付出的多少來分;而王凱覺得出的錢都一樣,自己也為了店付出了不少,這樣分不合理;而我,對錢看得比較淡,多少都行,當初開店的目的就是實現連鎖夢想,我只是一心想著接下來如何再多開幾家店,這樣才可以再多分點錢。
爭論了幾天,最後還是按照平均的方式把錢給分了。從此,李偉就經常在我跟前抱怨王凱,而我,聽了李偉的抱怨後,竟然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漸漸地開始對王凱產生了看法。
3、說好一起幹,生意不好了合伙人卻要撤資退出
其實,自從進入2016年,餐飲就沒有前些年那麼好做了。以前開家店就算沒招牌、沒有服務,只要味道過得去,都能躺著賺錢。而現在,做餐飲還要考慮顧客需求,餐廳定位,營銷活動……就算都做了也未必能賺到錢。
2017年夏季,餐飲業迎來了淡季,我們店裡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的。我便想著做點營銷活動「盤活」店面,於是找李偉和王凱商量,李偉很乾脆,直接說我的方案可行,王凱來店裡的次數本來就少,這次和他商量營銷活動方案,他也是一而再地往後拖,最後也只能由我和李偉拍板決定。
活動進行了半個月,效果還是很顯著的,顧客明顯比前段時間多了不少,但是營業額還是不足之前月營業額的一半。
兩個月後,王凱突然找到我們兩個,說自己想要專心做建材生意,想要從餐廳撤資。我倆一聽都很生氣,在這個節骨眼上說撤資,就相當於直接讓店倒閉。但我還是壓制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說,現在生意不好,也拿不出現錢給你,要不再堅持半年,等生意好了再撤資。王凱卻說,已經準備要擴大建材生意的規模了,著急用錢,實在等不了。
當時合夥的時候礙於面子沒有籤合同,沒有一個退出機制,我真是有苦也難言。最終下定決心跟王凱說,「錢一分都不會少你的」。
這個時候店又不好轉讓,李偉家裡出了一些事拿不出錢來。我只能自掏腰包拿了50萬,加上借來的30萬,總算是把錢還給了他。
吃散夥飯的時候,李偉一個勁地抱怨王凱不道義,而王凱卻說,「以後還有合作機會!」我咧了咧嘴,終究還是沒能笑出來,因為這個兄弟我不打算再做下去了。
寫在最後:
兩個月後,這兩家麻辣燙店因為資金短缺,周轉不過來,只好轉讓了。最後一算帳,白白折騰了兩年多不說,還賠了20萬塊錢。
這件事後,我常常一個人療傷,發誓「以後再也不合夥了」。後來,我自己的那家自助小火鍋店生意不如從前,於是我把它改成了符合年輕人喜好的麻辣燙店,生意也還算是穩定,我想就這樣守著一家店也挺好的。
很多創業者剛開始做生意沒資金,選擇合夥。但是合夥幹餐飲我是很不推薦的,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必須要合夥開餐飲,那以下幾點一定要考慮清楚:
1,合夥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缺錢還是缺人缺資源?合夥更多的是資源的整合;
2,分工要明確,誰是絕對的老大,其他人可以發表意見,但決定權應該只有一人;
3,如何出資,如何分錢更要詳細說清楚,各自分成的比例,支付時間等;
4,把可以設想遇到問題時,處理的原則和方法都儘可能略都羅列出來;
5,對於退出的方式也要提前在大家開誠布公地談好,怎麼結算,怎麼支付等。
以上內容都要詳細地白紙黑字的寫到合夥協議裡,雖然大家都是因為關係比較好才選擇的合夥,但是有很多事情都要詳細地白紙黑字提前寫到合同裡的,只有明確地寫到紙上,雙方才能明確。當然如果能找到一個雙方都比較信賴的第三方作為公正,那這個合夥的方式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千萬別怕煩或者不好意思,只有開始打好了基礎,後期真的會輕鬆不少。
最後金石只想說,合夥幹餐飲,是件風險巨大、回報未知的事,且行且珍惜!
同樣的餐飲生意,為啥別人掙錢我虧本?餐飲老闆一定要警惕2個坑
本文為張金石原創,交流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