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平時關係也挺好,就是有一點讓我不太滿意。同學剛出來工作沒什麼積蓄,花錢又大手大腳,每次還沒到月末就找我借錢,借的也不多,每次都三五百。可就是還錢的時候拖拖拉拉的,不主動提,他壓根不說還錢的事,主動提又不好意思,畢竟數目也不是很多,搞得兩個人的關係也受影響了。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很久沒聯繫的同學突然找你聊天,寒暄一陣之後就開始說借錢的事;多年不見的朋友,打來了電話,支支吾吾的開口說能不能借幾千塊錢。
碰到這種事,我們往往會很糾結。俗話說,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錢這個東西,能快速地幫我們認清身邊的人。自己也不想被朋友認為是不近人情的人,可又怕自己借的錢回不來,到時候損失了錢財不說,朋友肯定是不能繼續做下去了。
畢竟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借錢憑藉的是一種信任,如果對方願意借錢給你,說明你在對方的心裡是值得信任的。
當我們有急事時,才發現身邊能夠借錢的人確實不多,往往在這個時候,能夠毫不猶豫借錢給你的人,才是值得珍惜的,我們也不能虧待了這份信任,要信守承諾,按時歸還。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那麼,當我們遇到別人向我們借錢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考慮一下 :
1、自己是否信得過向你借錢的人
如果向你借錢的人八百年不聯繫一回,一聯繫就是談借錢的事,我覺得這種大可不必借出去。一是因為人都是會變的,以前你可能認識他,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但是過了這麼多年,大家經歷的事不同,心態觀念也跟以前不一樣了,難以保證他還是值得信任的。
如果向你借錢的人是平時經常有來往的,那你就要考慮一下這個人的人品怎麼樣,對於這種事他一向是怎麼做的 ,從而決定你是否要借錢給他。
2、借出去的錢,不能損害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
借錢給別人,自己要在借出去之後,不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不能說你把錢借給了別人,你這個月就房租付不起了,房貸還不起了,給別人提供了幫助,可是也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3、自己的錢不夠滿足借錢者,也不能幫借錢者向別人借錢
借錢給別人應該是力所能及的事,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來決定借多少。如果別人找你借一萬,你只有五千,別人讓你再幫忙湊點,你也不能轉而向第三者借錢。確實,你不是為了自己借錢,是幫別人借,可萬一別人無法按時還上,第三者找的還是你。
4、既然借出去了,就做好收不回來的打算
如果你決定要借錢給別人了,你也要做好收不回來的打算,凡事都有萬一。如果,你沒錢借或是不想借,那就直截了當地拒絕別人,然後跟人家說明原因,不要猶猶豫豫地讓人覺得還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