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考不對稱,老師教的考試不考,考試考的老師教不了
2. 把英語當成知識去傳授,而沒有當成技能去訓練
3. 沒有按照語言學習的正確順序學習
4. 說教為主,缺少了陪伴、賞識和反饋
1.教考不對稱,老師教的考試不考,考試考的老師教不了
中高考英語改革的趨勢是弱化語法考察,注重能力和應用;並且中高考考綱明確規定,考察語法的題目不能超過總體卷面分的10%。
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在學校大部分時間是在學習語法,即使是出來補課,補課的老師也是以講語法為主(只是換了個花樣講語法),所以,很多孩子學英語學了好多年,補課補了好多年,但是提分非常不明顯。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苦惱的事情就是,學生上課一聽就懂,例題也能做對,但是課後練習一做就錯,而大部分學生經過多年補習,成績非但沒有提升,反而越來越差。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只是枯燥的學習語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單詞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老師上課也會給孩子們講閱讀,但是閱讀的時候,也只是幫助孩子們把文章和題目翻譯一下。孩子們即使聽明白了,但是不會的單詞依然記不住,這種學習方式並沒有從實質上幫助孩子。原來不認識的單詞,依然不認識。而,英語單詞是英語學習萬裡長城的第一步,不認識單詞,就跟不認識漢字是一樣的,學再多的語法和技巧也沒有用。
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必須解決英語單詞問題。
解決單詞問題,才是解決英語學習的根本問題。
2.把英語當成知識去傳授,而沒有當成技能去訓練
我們一起來看下中高考英語改革的分值變化。北京中考英語滿分2017年之前120分,其中聽力20分;2018年開始120分,其中口語聽力40分。從2021年開始高考英語滿分150分不變,聽力從30分變為口語聽力50分。由此可見聽力和口語在考試中的比例越來越多,聽說能力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英語老師卻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絕大多數英語老師,上課的方式是以講為主,把英語當成了知識去給孩子講解,而不是當成技能去訓練。
知識是通過大腦記住的,需要老師的大量講解,我們理解了以後,存儲在大腦裡邊;但是,知識學會了以後,有一段時間不複習,遺忘率就會特別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背誦了一篇文章,過了一段時間就忘記了的原因;同時也是很多孩子記單詞記得快忘得快的原因。就是因為,記得快,忘得快,才導致孩子們進入了惡性循環。
我們平時的遊泳,騎自行車,一旦我們掌握了,即使半年,一年不用,也不會忘記。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都是技能,不是知識。技能是通過肌肉記住的,需要大量的刻意聯繫或者是片段化的強化訓練,一旦我們掌握了以後,是肌肉記憶,即使我們一段時間不使用也不會忘記。並且,技能的訓練比知識的獲得要容易的多。而,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一項技能。技能的獲得方式和知識的獲得方式是不一樣的。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卻是把英語當成了知識去傳授,沒有當成技能去訓練,不符合語言學習的特點。
我們平時說學習,學習,知識是學得的,而技能只能習得。所以,要想真正的掌握英語,就必須把英語當成技能去訓練,而不能當成知識去傳授。
英語學習就是一種技能訓練!
3.沒有按照語言學習的的正確順序學習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自己的孩子學習母語的順序。0-1歲,孩子有了聽的能力;2-4歲,孩子具備了說的能力;4-6歲,孩子具備了讀的能力;7歲開始,孩子才逐漸的學寫字。由此可見,學習母語的順序應該是聽說讀寫,這才是學習語言最好的順序。也就是說,我們中國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學習語文的時候,已經具備了聽說讀的能力,才開始學寫字。但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英語聽不懂,也說不出來,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卻是直接要求孩子把所有剛剛學過的單詞寫出來。其實這,並不符合孩子學習語言的正確順序。導致,孩子學英語越來越累。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沒有學習英語的時候,還願意用英語跟我們打招呼,結果學了英語以後就再也不願意了。就是因為,我們英語的傳統教學方式,沒有經過聽說讀,總想一步到位,學完馬上完成拼寫,讓孩子覺得累了。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順序也是略微不同的。4-12歲孩子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由於左右腦連結非常緊密,所以可以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12歲以上的孩子,應該按照,聽,讀,說,寫的順序。所以,易學派優化學習策略,讓英語更簡單,調整了英語學習的順序,使得英語學習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得知,要想習得第二語言,只要經過大量的輸入和輸出,就一定可以把第二語言學好。但是大量收入輸出的前提是認字。所以易學派把記單詞放在了英語學習的第一位,並且是集中解決大量的單詞。
現在很多機構教英語,都在宣傳外教,其實只靠外教,是不可能教好中國孩子英語的。因為,外教和我們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是不一樣的,原因是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熟悉的是寺廟,道觀,而外教熟悉的是教堂;大餅上邊加點醬和肉,外教稱它叫披薩,而我們稱它為打滷饢。所以,當大量認識單詞以後,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調整孩子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讓孩子學會英語思維。那就需要給孩子創造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在環境和氛圍裡邊習得英語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這種方式我們把它稱為強化習得(對比自然習得)。易學派把超級閱讀放到第二位,通過大量的超級閱讀訓練,讓孩子在環境和氛圍內,逐漸適應英語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單詞沒有問題了,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也沒有問題了,然後就可以進行大量的視聽訓練練習聽說能力。這樣孩子學習英語即輕鬆,又高效,聽說讀寫毫無問題。
優化學習策略,讓英語學習更簡單。
4.說教為主,缺少了陪伴、賞識和反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幾年有一個名詞特別火,「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確實是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可以提升學習的效率。但是,也有很多人打著「人工智慧」的噱頭,過度的誇大「人工智慧」的作用,導致很多人把學習押寶押到了「人工智慧」上。學習的主體是孩子,孩子首先是人,人,我們就一定要尊重人的心理特點。人是有情緒的,並且人的狀態會隨時改變,人是要進行情緒管理的。儘管,「人工智慧」很先進,但是,也沒有辦法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並且約好的「人工智慧」越容易把孩子當成一臺機器。易學派的理念是要給予孩子有愛的教育,有溫度的教育,首先尊重人性。
現在我們中國的孩子,第一不缺好老師,第二不缺好方法。他們缺什麼呢?他們缺陪伴。而我們中國的家庭,要麼是「喪偶式」家庭,家長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要麼就是「虎狼式」陪伴,當孩子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我們家長卻沒有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大部分老師和家長更多的是說教,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樣,你要怎麼樣。其實,說教是最沒有用的,人的視覺是優於聽覺的。孩子最希望的是耐心的陪伴,榜樣的力量。讓他學,不如陪他學。
絕大多數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大部分是內動力的問題,提升孩子的內動力是重中之重。所以,當孩子開始學習之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進行情感過濾。在孩子學習之前我們告訴孩子只需要做三件事就可以了,第一件事,不要動腦子記,第二件事,跟我讀,我讀什麼你讀什麼,第三件事,老師讓你閉眼的時候你閉眼,讓你睜眼的時候你睜眼。這樣子既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又符合了孩子學習的心態,讓有厭學情緒的孩子更容易快速進入狀態。
所以易學派在孩子記單詞的過程中全程深度陪伴,老師讀,孩子讀,老師記,孩子記,大家一起記單詞,這樣孩子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夥伴;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通過賞識教育和及時反饋,不停的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孩子們學習英語就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有興趣。(說一下大學生的優勢)
情感興趣誘導法,深度陪伴,賞識教育,及時反饋。
易學派的企業願景是:始終將世界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和科學技術相結合,創造性的研發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易學派的企業使命是:為每一個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實現每一個孩子的最高夢想。
易學派會一如既往的堅持:做有愛的教育,有溫度的教育,有結果的教育。真正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易學派英語推廣服務部:Leo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