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深圳當初只是一個海邊的小漁村,這裡的村民只能依靠傳統勞作維持生計。
但伴隨新中國建設的腳步風雨兼程,特別是乘著改革開放的強勁春風,這片土地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
當前,深圳現已成長為國際化大城市,人口已增至近2000萬,GDP達到2萬多億元;超過100米的摩天大樓有近1000棟;這裡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已然四通八達……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創新型國際化城市,成就了深圳在世界的美譽。
而這種變化、美譽還在高速持續著,僅從大家都在「用腳投票」——30天10萬人次!深圳人才引進業務火爆,呼籲錯峰申報!——就能感受得到了。
不過對於初到深圳的朋友來說,深圳的最繁華的地方在哪裡還是挺重要的一個常識。畢竟在工作/找工作的過程中,本身已經足夠「喪」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偶爾可以找個地方打打卡,拍拍照,「裝飾」一下平凡的生活。既然是初來乍到,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選市中心去看吧先——那裡高樓林立儘是繁華。
深圳的中心隨著經濟發展不斷發生變化,也在不管變化。80年代,深圳城市的中心在羅湖 80年代,巴掌大的深圳僅僅局限於羅湖一帶,其中又以火車站為中心形成了深圳最繁華的商貿物流中心。雖然這個地方不是深圳版圖意義上的幾何中心,但是,由於距離香港最近,區位得天獨厚,成為深圳發展最快的地區,這裡就是當年深圳的「中心」!
90年代深圳城市的中心在華強北 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90年代,深圳發展的中心逐步西移,到90年代中期,以上海賓館,華強北為首的新片區逐步確立了這個城市商貿物流辦公的中心位置,尤其是電子產業的興起,使得華強北到目前為止仍舊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而此時的羅湖火車站發展明顯滯後於上海賓館華強北一帶,將城市中心拱手相讓給西進中的華強北片區。
現在的中心區域是福田區。深圳市與其他很多城市不同,它沒有一環、二環、三環的規劃,但曾經有關內和關外的劃分,不用說也知道,中心區在關內。
按照官方發布,深圳中心區(深圳中央商務區)具體位置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佔地面積607公頃,由濱河大道、蓮花路、彩田路及新洲路四條城市幹道圍合而成,規劃總建築面積750萬平方米,包括南片區、北片區和蓮花山公園。
其中南片區是城市商務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和一大批高檔辦公樓宇坐落其中,標誌性建築包括平安大廈等;北片區是行政、文化中心,市民中心、文化中心、電視中心、少年宮坐落其中;蓮花山公園是開放性城市公園,風景秀麗,設施齊全。
另外,南山區,已經成為後起之秀,南山區大概只佔深圳面積的1/10,卻聚集70%以上的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南山以不到全市1/10的土地,創造了全市1/5 的GDP、1/4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發展速度與效益同頻共振,經濟發展質量越來越優,且後勁十足。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但伴隨著深圳各區的快速發展,可以肯定的說,未來,深圳將沒有傳統意義上/絕對的市中心,而那時你也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想要找個放鬆的地方你盡可以自己去探索,甚至可以自己出相關教程分享給新來的深圳人了,看好你也成為朋友圈中的「深圳百事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