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楊女士帶4個月大的女兒去西安市雁塔區漳滸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醫生判斷患兒上呼吸道感染,建議推拿化痰止咳治療。隨後,楊女士便帶著女兒在社區醫院的兒童推拿室進行推拿。
誰知,推拿結束後,楊女士發現孩子鼻孔冒粉色的泡泡,有血絲,狀態不對。緊急送往醫院後,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死亡證明上記載的死亡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日前,雁塔區衛健局回應,涉事醫生和推拿師均持有相關證件,已責令推拿科室和涉事工作人員停診、停職配合檢查。
事件引廣泛關注,輿論聚焦小兒推拿
事件經傳播發酵後,在全國範圍內引起關注。除「陝西」當地對此事討論度較高外,「北京」、「廣東」「山東」等地網民也保持高度關切,聲量較高。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截至12月5日14時,事件在全網引發1.6萬條相關信息。但通過敏感信息走勢圖可以看到,敏感信息始終高於非敏感信息,事件頗有輿論爭議。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對於女嬰的死亡,網友在表示哀悼痛惜的同時,提出了一些疑問:上呼吸道感染為何推薦用推拿治療?四個月的嬰兒是否可以做推拿?推拿跟器官功能衰竭是否有直接關聯呢?
@小兒外科裴醫生評論稱,小兒推拿最大的危害不是直接導致的身體損害,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廣泛使用,而且被毫無醫學常識的人在使用。導致很多真的有病的人不去找正規醫院,或者需要正規治療的人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延誤診療才是最大的危害。
@肝膽外科羅大夫做出提醒:成年人按摩也會有適應和不適應的,大人懂得溝通,嬰兒無法溝通,對於有力度的操作,極有可能損傷嬰幼兒身體甚至內臟器官,所以是有風險的操作。
4個月大的嬰兒在做完推拿後出現反常,儘管死亡結果與推拿是否有直接關聯還不能下定論,但根據以往相關消息,與小兒推拿掛鈎的社會問題不在少數。
小兒推拿市場火熱,行業發展亟需規範
近年來小兒推拿越炒越熱,打著「不打針不吃藥就能治病」旗幟的小兒推拿機構戳中了不少父母的軟肋。
新浪輿情通對近3個月來「小兒推拿」的全網相關信息進行了統計,根據關鍵詞雲圖顯示,「腹瀉」「咳嗽」「感冒」「發熱」「積食」等症狀,均在「小兒推拿」的治療範圍;「虎口」「腹部」「指尖」「手掌」等穴位、部位都是小兒推拿的操作手法。顯而易見的是,網友對於小兒推拿的關注多集中在療效和手法上,鮮有人對從業「資質」和行業規範發表看法。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事實上,小兒推拿工作室、健康館開遍大街小巷的時候,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亂象。不少宣傳廣告中多存在誇大效果之嫌,從業資質上「含金量」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服務業小兒推拿保健崗位能力培訓合格證書」的發證單位之一——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早在2017年9月23日就發布過聲明,培訓證書只是對參訓學員培訓經歷的證明,與職業(執業)資格、資質等無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也發布聲明表示,從未頒發過「康復理療師」、「帶電推拿技術師」、「健康管理師」、「調理保健師」、「中醫藥行業職業規範化培訓技能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
意外的發生應該還需等待最終的責任判定結果,但小兒推拿不是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的「特效藥」,孩子生病了應到正規醫院就診,推拿起到的多是改善症狀的作用,不能根治疾病。
小兒推拿行業的發展,從從業資質到行業門檻,都應有進一步的強制規範,相關機構也需加強監管,進而對風險起到有效的規避。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