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成跳女團舞」「張新成追星」這些熱搜話題都在《以家人之名》播出後,頻頻被送上話題榜。
在說此劇前,先說個典故:在古代,孔子有個弟子叫曾皙,在談及理想時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意思是,我的理想不過是初春時,穿著春天的衣裳,和幾個朋友,帶著孩子,到河裡沐浴,然後吹吹風,唱著歌走回家。
曾皙的理想極為日常,甚至是極小的,但人的幸福感往往來自這樣不經意間的日常,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恰好在詮釋著原生家庭中的三個孩子想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
細水長流,點滴生活,這部《以家人之名》由生活中的一個個小細節串聯出一個不同姓氏家庭的冷暖交織。
每個演員用一個細微的眼神,一個自然的動作,塑造他們理解的角色,讓觀眾的笑和淚都無需提前預演就流露了。
劇中,張新成悄悄看著譚松韻時的眼神,處處透露出一個小哥哥別樣的喜愛之意,時而卑微,時而溫暖,時而壓抑,時而歡喜,時而羞澀,時而迷茫,這些「細枝末節」也是一個演員打動人心的瞬間。
故《以家人之名》就猶如渴望「河柳岸,清風拂面,約三五好友,看孩童嬉戲,哼著歌回家」一般席捲觀眾心思。張新成這個非此劇男主角的演員,也因此開始活躍在觀眾的視線中。
記得第一次看張新成的影視作品,是擔任《慶餘年》編劇王倦的另一部佳作《大宋少年志》(這兩部劇為同年拍攝)
懸疑推理小說《梅花釘》裡有一句話:「晨光熹微中,兩道影子慢慢移動,瘦且長。金色光芒綻放的時候,沙地上留下一串凹陷的腳印,一股風沙席捲了所有。」
此言中「晨光、金色、沙地」似乎一切都是那麼地溫暖拂心,但最後一句「風沙席捲」卻把讀者捲入了充滿迷霧的黑暗中,努力地尋找答案。
《大宋少年志》就是這麼一部古裝懸疑劇,此劇處處透露著青春、熱血和歡樂的氛圍,但貫穿全劇的卻是遊走在意料之外的真相中,這也符合了王倦的懸疑劇特色。
劇中張新成飾演的元仲辛更是高度契合了這一特徵,一個看似吊兒郎當,隨性頑劣混小子,善於破局還精通設局,而骨子裡卻是個鐵骨錚錚的好男兒,愛恨分明,為朋友、家人肝膽相照。
張新成亦是脫掉了《你好!舊時光》裡陽光帥氣的林楊和《以家之名》裡溫暖體貼賀子秋的人設,從而將一個痞帥靈動的元仲辛表現得淋漓盡致。
劇中的張新成會時常邪魅地一笑,眼神也會散發出無限的光芒,在認真時,又能從他的沉思中讀出一個成熟到讓人心疼的少年。
但演戲,似乎還不是張新成最終的夢。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如果現在有機會讓你成為中國頂尖的舞者,但要放棄演戲的機會,你會願意嗎?」
張新成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你讓我成為頂級百老匯音樂劇演員,那我肯定選這個。」
比起演繹影視劇中的刀光劍影、愛恨情仇,張新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音樂劇上。
張新成是個多才多藝的演員,而他的所有才能仿佛都是為音樂劇量身打造。
他是一個演員,論顏值,從他的笑容中讀出了四個字:「春暖花開」,精緻的五官下帶著一股青春的氣息,所以才會被稱之為「小太陽」吧。
論演技,他是一大批後起之秀中脫穎而出的黑馬,不說「入骨三分」,但也有了「三分模樣」,每一個角色的演繹都能看到不同氣息的張新成。
他是一個歌手,在綜藝《奇妙小森林》裡,張新成音樂細胞泛濫,於是在行車途中清唱了一首周杰倫的《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這個男孩一開嗓,清脆的聲線如風吹鈴鐺般進入耳朵,頗有餘音繞梁之感。
而張新成就學的是中戲音樂劇系,聲域可細可寬可厚重可清亮。
這個男孩身上還有很多隱藏技能,一個不經意就給了觀眾一個大大的驚喜。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張新成會如此優秀,自然也並非一蹴而成。
有人問張新成,上中央戲劇學院時為什麼要選音樂劇戲,而不選表演系?
張新成說他想要突破自己,越是難的越要迎難而上,這樣才可以遇見無限的未來。
有人的夢是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醒來是雲淡風輕的一天。
有人的夢是表面微波粼粼的漣漪,深處是暗礁洶湧的澎湃。
張新成的未來會繼續往影視劇發展,還是最後回到音樂劇的舞臺,無人知曉,但相信這個男孩懷裡的夢會掀起層層波濤。
---
圈中二三字:寫一篇有深度且賞心悅目的娛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