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家人聚餐集體中毒?」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某家庭9人聚餐引發中毒事件引起網友關注。10月19日,該事件最後一名倖存者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經檢測,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麼?什麼情況下會產生?自製發酵類米麵食品還能吃嗎?針對網友關注的這些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近10年酵米麵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俗稱的「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經當地警方調查,引發此次集體中毒的「酸湯子」食材為家庭成員自製,且已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為冰箱裡無處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陰涼處,而食用之後不久,家庭成員便陸續出現身體不適,表現出食物中毒的症狀。
經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將此次食品中毒事件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發。據國家一級營養師王桂真介紹,米酵菌酸是一種由椰毒假單胞菌米麵亞種產生的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常出現於發酵的玉米面製品、經過長時間浸泡的木耳、糯米麵湯圓、吊漿粑以及河粉等食物中,這些食物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或浸泡。
米酵菌酸中毒後,患者一般會在2小時~24小時內出現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重者可出現皮膚黃染、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且米酵菌酸會對人體的肝臟等重要器官產生嚴重損害,致死率達40%~100%。
事實上,此次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並非個例。公開報導顯示,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就在2020年8月,廣東通報了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8月2日凌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通報,7月28日,該縣神泉鎮11位顧客食用河粉(俗稱「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經調查,初步確定該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米酵菌酸中毒尚無特效藥
據王桂真介紹,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耐高溫,即使是煮沸的水或者高壓鍋蒸煮也無法破壞其毒性,並且毒性強,致死率達50%以上。目前米酵菌酸中毒並沒有特效藥,一旦出現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況要立刻送醫。與米酵菌酸中毒者食用過同種食物的,即使沒有出現不適症狀也應即刻就醫,儘快催吐或洗胃清腸,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
19日晚,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提示: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並提示公眾,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購買食材時要選擇正規的購買渠道;購買產品時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特別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信息;食材要按照產品標籤上註明的存儲條件保存,如果超過產品保質期,不能食用。
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