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非凡 張航 蘇鈞天
12月2日,在寧諾英式鐘樓前,一群人蒙著眼睛,手上繫著一根三十釐米長的繩子,被牽引著歪歪斜斜地在校園內跑步。這是寧諾舉辦的「黑暗跑團」活動。
當天是國際殘疾人日。寧波諾丁漢大學特別設計了為期一周的關愛體驗行動,如「黑暗跑團」「無聲對話」等,聚焦「並非所有的殘障都是可見的」,引導人們認知與理解一些不明顯的殘障,比如精神疾病、慢性疼痛、視力或聽力障礙、糖尿病、腦損傷、學習差異和認知功能障礙等。
此次主題周負責人吳聲表示,希望藉此讓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理解——為所有患有有形或無形殘疾的人群消除障礙的重要性,也期盼大家共同建設一個平等包容無障礙的校園。
「原來視障人群感覺離我挺遙遠的,但當我真的蒙上眼睛後,我發現失去視覺後我會喪失方向感和距離感,有時候車子離我還很遠,但聲音傳到我耳中卻像是即將撞到我一樣。我才感同身受他們的恐懼和無助。」一位「黑暗跑團」活動參與者分享到。
這正是寧波諾丁漢大學舉行的「黑暗跑團」活動中的一個場景。現場,學生兩兩分組輪換,完成400米的校園跑。
「第一次蒙著眼睛跑步,這種感受太特別了。」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學專業大一學生楊丹妮在參加完活動後說,「其實我對如何幫助盲人不了解,我猜想即便我真的遇到了盲人也會因為經驗不足導致無法有效地幫助他。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讓我們掌握幫助盲人群體的技巧,不會因為基本知識的缺乏而『越幫越忙』。」 她表示,通過這個活動,她也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我在十四歲被診斷出患有克羅恩病,醫生對我說,得了這種病是不可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的。」12月2日下午,作為此次主題周的特邀嘉賓,寧波諾丁漢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Gary Rawnsley還從親身經歷出發,分享他與慢性疼痛長達36年的抗爭歷程。
講座中,他以「給兒時自己一封信」的形式講述了自己與疾病坦然相伴的生活,種種挫折反而使得他更加熱愛生活。他把樂觀的精神傳遞給了現場的每個人:「疾病只是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定義你是怎樣的人,不要害怕尋求幫助, 你永遠不是孤單的存在。」
據了解,在寧波諾丁漢大學,大約有百分之五的學生目前患有各類殘疾。寧諾作為全國範圍內極個別單獨設立身心健康部門的大學,給予這些學生支持是整個團隊一直在做的事。目前辦公室配備了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地具有國際資質、經驗豐富的全日制心理諮詢師,提供心理健康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幹預和治療支持等服務。去年,學校還斥資50萬投入一套設備,用來幫助有聽力障礙的同學更好地聽清課堂內容。
吳聲介紹,寧諾的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衛生間覆蓋了所有的教學區域;新圖書館還專門針對閱讀障礙的學生設置了一間無障礙輔助學習室。近幾年,辦公室還特別與學校各部門聯動為每個殘障學生量身定製「支持行動計劃」。
一位患有語言障礙的學生就說,「因為口吃,在我遇到學校身心健康部門的老師之前,我一直處於抑鬱和焦慮中,沒有任何解決辦法。後來我申請了殘障支持,老師們為我定製了一個詳細的支持計劃,包括生活導師和學術導師的幫助。其中有一位老師告訴我——或許不能做得和其他同學一樣好,但我需要做的就是比以前更好。最終我克服了內心深處的恐懼,順利通過了考試,並且越來越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和強度,所以我非常感謝這樣的支持行動。」
身心健康指導中心主任Patti Wallace表示,2020年大家共同經歷了許多的不確定,而不確定性讓很多人感到恐懼、焦慮、憤怒和悲傷。她希望通過這次主題周,提升公眾對於無形殘疾及其對精神健康潛在危害的認知,讓更多患有無形殘疾的人群無懼尋求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