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

2020-12-14 海外網

兩岸龍舟賽(資料圖)

在蔡英文大搞「文化臺獨」,試圖割裂兩岸民眾情感。而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兩岸民眾卻通過一系列慶祝活動來表達彼此的文化認同。海外網(m.haiwainet,cn)網友賈永輝投稿分析,兩岸文化聯結割不斷,兩岸情感認同擋不住,蔡英文「去中國化」終會失敗。

-------------------------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兩岸數萬民眾齊聚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參與海上潑水這一中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感受「閩臺對渡」的文化風採。兩岸民眾同慶端午,語言習俗相同,宗教信仰相近,文化情感相融,充分顯示兩岸割不斷的文化聯結和擋不住的情感認同。

與臺灣鹿港隔海相望的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成了狂歡的舞臺。在「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上,兩岸萬餘名民眾齊聚蚶江,在延續往年海上、陸地傳統活動的同時,今年的海上潑水節互動性更強,兩岸民眾的情更濃,同胞情感的心更近。參加活動的兩岸民眾,手持一盆盆海水向周邊的人潑去,潑水聲、驚呼聲、歡笑聲勾畫出一幅兩岸同傳民族文化的生動畫卷。

同時,兩岸龍舟賽、王爺船巡海、「海上捉鴨」等民俗活動輪番上演;岸邊,兩岸對渡燈謎、攻炮城、閩臺美食節等活動爭奇鬥豔。臺灣同胞不僅組團參加兩岸對渡燈謎,彰化、鹿港、金門等地的多家南音社團也參加了國際南音大會唱活動。臺灣鹿港參訪團執行秘書長蔡崇熙表示,蚶江與鹿港不只是有著相同的端午民俗,更有著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化和相同的宗教信仰。

此外,端午節這一天,北京市門頭溝城子街道與臺灣高雄兩地開展了「兩岸一家親 端午粽友情」活動。活動採取戶外民俗展演、觀摩社區建設、同臺歌舞演出、學包粽子互動等方式進行,既活躍了氣氛,又強化了情感交流。還有,在江蘇宿遷,16名來自臺灣實踐大學的實習生在包粽子、話感受、看宿遷等過程中,感受著植根於血脈裡,萬水千山「粽」是情的節日文化氛圍。可見,不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各地慶祝端午節的活動形式大同小異,包括品嘗粽子、龍舟競賽、取午時水、立蛋祈福、懸掛艾草等習俗。

海峽兩岸通過不同形式,共慶端午、傳承文化、強化聯結,充分顯示了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文化紐帶,和割不斷的民族情感。而在臺灣海基會舉辦的大陸臺商端午聯誼活動上,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榮譽會長郭山輝及北京、上海、廣州等臺協會長確定不參加。這可以看出幾位大咖臺商缺席此次活動,一方面是表達對臺灣當局對兩岸關係的不作為的抗議和不滿,另一方面則是用這種方式希望臺灣當局需要拿出務實行動來化解兩岸關係僵局。

冷暖之間見民情,增減之間看民意。蔡當局上任一年來,「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取消遙祭南京中山陵、撤廢課綱微調、「斬首」臺北故宮南院12獸首、淡化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中正紀念堂的「去蔣化」風波、取消遙祭黃帝陵、降級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停辦抗戰80周年紀念展,種種行為,都顯示出蔡當局是要鐵了心「去中國化」,執意要隔斷和阻擋兩岸民間情感認同和交往交流。在「去中國化」的道路越行越遠,背離兩岸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上越做越險。中國國民黨智庫發布的蔡英文執政一周年「『失』政成績單」民調顯示,民眾對蔡當局治下兩岸關係正向評價只有5.5%,負向評價為63.6%。

自從1987年臺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貿易與臺商赴大陸投資愈來愈多,目前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二大進口地區,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與民眾外出旅遊最多的所在。同時,根據國臺辦發布的數據,2016年,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0萬人次,同比增長4.2%。大陸居民赴臺灣361萬人次,減少近80萬人次。兩岸民眾往來數字一增一減,既是大陸各種務實善意和便利舉措,吸引了臺灣同胞到大陸學習工作和就業創業,也是蔡英文當局破壞兩岸和平威脅兩岸發展,失去了臺灣主流民意支持和降低了大陸民眾赴臺的意願。這也顯現出兩岸同胞攜手發展增進親情沒有因為臺灣當局「去中國化」的影響而下降,反而越加的緊密和牢固。臺灣艾普羅公司針對臺灣民眾國族認同等議題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86.5%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且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比例佔51.1%。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以「划龍舟」來比喻兩岸關係,認為一條龍舟上的兩排划槳手,一起划槳,這樣龍舟才能勇往直前,兩岸關係不是對立與對抗。這個比喻聽上去比較生動,也比較客觀。但是在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情況下,這種「一起」划龍舟的想法就缺少了實現的基礎,喪失這個基礎,兩岸關係又何來和平與發展呢?顯然,倘若臺灣當局真的有兩岸「同心劃舟」的意願,就應該拿出行動來,用行動來證明這份善意是真是假。否則,諾言變謊言,表態成演戲,不僅僅讓臺灣當局盡失民心民意,更會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同胞共有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雖然兩岸目前尚未統一,但這並不能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歷史,共同的血脈、文化、聯結、習俗都註定了,任何力量都不能把我們手足兄弟割裂開來,任何企圖都不會讓我們兩岸一家親一家人割捨分離。

臺灣社會的習俗、文化、信仰、宗教都來源於燦爛的中華文化,就在「去中國化」的毒瘤蠶食下,臺灣各種民俗紀念、傳統節日、人文習俗都體現著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底蘊,這種融到血脈裡、留在骨子裡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更是不可磨滅的。蔡英文當局企圖用「去中國化」隔斷兩岸文化紐帶,不管是「刨根」還是「抽魂」,都否定不了臺灣文化的主體就是中華文化,臺灣文化的根基就是中華文化的歷史事實,數典忘祖之心不會得逞,無知狂妄之行終會失敗。

奉勸蔡英文當局,收起「去中國化」之手,放棄「去中國化」之心,用行動對接兩岸和平發展,以善意順應臺灣主流民意,為了兩岸的和平和臺灣的福祉做點實事辦點好事。(文/賈永輝)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李鵬宇、王少喆

30946773,.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2017-06-02 13:14:02,.204250,.李鵬宇、王少喆

相關焦點

  • 兩岸關係走錯路 羅智強:謝謝蔡英文告訴我們反過來走就對了
    馬英九與蔡英文(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一年有餘,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影響蔓延國際,蔡英文一籌莫展。對此,前臺灣「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表示。「有一點,要謝謝蔡英文。」因為這一年,蔡英文走錯的路,尤其是兩岸,至少給了臺灣一個指引。
  • 馬英九前幕僚:建議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往前走
    馬英九前幕僚:建議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往前走 中國臺灣網 2016-04-05 11:07 來源:澎湃新聞
  • 如何做好兩岸關係?羅智強:蔡英文應該站在馬英九的肩上向前走
    蔡英文與馬英九(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環球網綜合報導】面對兩岸關係仍處僵局,前臺灣「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9日表示,他一直以來都給蔡英文兩項建議,包括接受「九二共識」以及「在兩岸上正面肯定並感謝國民黨與馬英九的貢獻」,這些建議不是在找麻煩,而是為了臺灣好。
  • 划龍舟作文(精選三篇)
    篇一:划龍舟  划龍舟,在我眼裡亦是一場京劇,鼓手在船上敲響著助威的大鼓,船手們和著節拍划動著槳
  • 紀碩鳴: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須面對現實
    核心提示:到現在為止蔡英文還是仍然堅持她的維持現狀,但是不維持九二共識的現狀,我們都知道兩岸營造的和平環境就是因為有九二共識作為一個基礎,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在馬英九執政的時期創造了一個和平環境
  • 何亮亮:蔡英文就兩岸關係「怎麼做」更重要
    就職演說之後,在兩岸關係中,蔡英文「怎麼做」才是更重要的。其實君子是我們中西在政治上都是有的,外國也有,那麼以兩岸這個關係的這種現狀來說呢,它不可能像國家跟國家之間那樣我籤訂一個正式的聲明,所以92年,而且這個九二共識的這個產生,當時蔡英文其實也是參與的,部分也是,所以她不能否認,但是她又不能夠完全的,百分之百的來承認,我想這方面除了她自己內心的某種訴求以外呢,當然也有它這個綠營的考慮,可是呢,還有更強大的這個力量,就是她不能去否認,這就是我們說兩岸關係的這個現狀
  • 蔡英文刻意操作「厭中」情緒,臺學者:兩岸關係恐越走越遠
    針對防疫期間觀察蔡英文當局採取作為與態度背後目的,臺灣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晏揚清接受訪問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蔡當局持續操作偏離「一個中國」,透過網絡有意識的導向「討厭中國(大陸)感」,並加深年輕世代對中國大陸的敵意,未來兩岸關係只會越來越遠,靠民間交流難以抵擋。
  • 蔡英文就任3周年 兩岸關係緊張加劇!
    (本報系記者陳怡誠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今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任3周年,無疑也是兩岸近20年來最緊張時刻。民進黨當局從認可九二會談,到直接否認「九二共識」,甚至與美國一搭一唱牽制大陸。有大陸涉臺學者直言,民進黨若再「執政」,兩岸不只毫無轉圜空間,臺海更可能演變成瀕臨爆炸的「火藥庫」。
  • 蔡英文高票當選後,兩岸關係波濤洶湧?
    編輯:凝冰2020年,年初臺灣選舉落幕,蔡英文高票當選,民進黨繼續執掌臺灣,綠營當權,兩岸關係只會進一步惡化,兩岸是否能像2016年的時候,進行和平對話尚不確定。蔡英文之所以當選跟境外勢力有關,同時也跟操控網軍製造輿論帶風向不無關係,因此臺灣親綠媒體常常製造假新聞,甚至惡意抹黑內地,認為兩岸關係僵化是由於內地太過強勢,逼迫臺灣低頭導致的,因此可以看出蔡英文當選,是臺灣民眾受到蒙蔽,認為是內地的冷漠態度導致雙方無法正常互動。
  • 蔡英文搞「暗獨」 兩岸關係不可能好轉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蔡英文發表「雙十講話」,多名臺灣學者認為蔡英文講話「了無新意」。蔡英文提出的所謂「四個不會」,表明她既不肯接受大陸的「九二共識」,改善兩岸關係;又不敢公開接受「獨派」推動的「臺獨」行動。
  • 柯文哲登陸促兩岸關係 蔡英文卻找不到掉頭空間
    在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柯文哲能維繫臺北市與上海的關係,被認為是泛綠陣營中最能處理兩岸關係的人。中評社發文稱,如果蔡英文繼續政治掛帥,用「統獨」意識形態看待兩岸關係,處理兩岸問題,那將是蠻幹到底,但蔡英文手中並無像樣「籌碼」,也找不到掉頭的空間。文章指出,去年民進黨上臺執政之初,很多人勸蔡英文學學柯文哲,調整立場,靈活、有技巧地處理兩岸關係,可惜不獲採納。
  • 蔡英文拋兩岸關係「三新」主張 偏偏不提「一中」
    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接受臺媒專訪時再度談及兩岸議題,並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表示,在這種變動中的情勢,「臺灣與中國大陸要共同來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 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
    原標題: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中評社臺北6月8日電 蔡英文8日表示,臺灣經濟要再一次成功轉型,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我說到做到」。
  • 蔡英文的兩岸題,答錯了!
    島內民眾不滿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期盼兩岸交流的民意澎湃而起。然而,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大敗後的檢討竟然是民眾沒有跟上民進黨走在正確道路上的腳步、民眾沒有對兩岸關係投票。蔡英文的元旦講話更是延續了這個檢討。&nbsp&nbsp&nbsp&nbsp既然,民進黨蔡英文認為這次選舉島內民眾沒有對民進黨的兩岸政投票,民進黨慘敗也無關於兩岸政策,那麼蔡英文你還要用這麼大篇幅講兩岸,用「四個必須」論述你的兩岸立場、編「三道網」來阻擋兩岸地方交流?真情流露還是虛張聲勢?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新聞頁-臺海網]據大華網報導 臺灣《聯合報》近日就兩岸關係對臺灣民意做了一次調查,反映了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以及臺灣民意的矛盾。尤其,從該報十年來所做的兩岸關係民調來觀察,此次民調的確是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一個轉折點,更要審慎分析,妥善面對。
  • 兩岸關係短時間很難回暖?蔡英文把臺灣「兩岸籌碼」玩完了
    編輯:凝冰來源:中國臺灣網2019年是兩岸關係最緊張的一年,很多願意看到兩岸和諧相處的民眾,希望在2020年能看到兩岸關係回暖,但從蔡英文新年致辭中「4個認知」來看,她好像沒有這方面的打算,有媒體直言不諱的指出,蔡英文把兩岸的籌碼徹底玩兒完了。
  • 近七成民眾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 臺媒提醒蔡英文:別再熟視...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自2016年上任後,兩岸關係日益惡化,臺灣《聯合報》日前發布一項最新「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調查顯示,臺灣民眾不滿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比例已高達68%,滿意者僅有19%。對此,該報表示,數據顯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一個完全失敗的兩岸路線。尤其是,蔡英文當局借兩岸政策掩護其「臺獨」和「去中國化」意圖,不僅造成臺灣內部分化,也引發大陸「打壓」。
  • 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
    作者:曉濤在過去兩岸關係還比較緩和,「九二共識」的達成甚至讓兩岸民眾覺得臺灣和平歸來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但是近些年以來兩岸關係越來越尖銳。特別是民進黨上臺以來,就往「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還在國際中公然說出「臺灣獨立」的言論,如今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不得不說,如今臺灣已經完全被「臺獨「分子所裹挾,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屈服於」臺獨「分子的淫威之下。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的連任成功,更是標誌著臺灣地區反對」臺獨「的理智民眾已經難以形成戰鬥力。
  • 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基本原則是「維持現狀」
    該黨主席蔡英文在會中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即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    會後,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轉述蔡英文當天就處理兩岸政策的態度和基本立場所作最新說明。    蔡英文稱,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即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她說,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
  • 用朝韓互動類比兩岸關係,蔡英文終於「現形」了!
    2016年蔡英文上任的就職演講,用一大段話論述兩岸關係,讓大家跟她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遊戲,有學者認為她已經接近「九二共識」的表述,有評論認為這是蔡英文「理念臺獨」的最大讓步,有學者認為不談一中就是蔡英文包藏的最大禍心。而國臺辦給出的結論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