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們的需要正在從物質性要求轉向非物質的精神需要,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的成都美食產業,從創新發展中挖掘文化內涵、從以品牌引領到作為城市對外交往的名片,從本土到「走出去」海外布局,國際範兒盡顯。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更是提出了建設國際美食之都的目標。以美食為紐帶,以國際化為主題,建立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有效機制、積極創新手段,實施餐飲觸網工程……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新徵程中,美食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也承載了更多的期待。
關鍵詞:國際化
「成都味道」醞釀著產業發展要全球化的決心
2010年2月,成都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亞洲城市,「美食之都」為成都帶來了國際聲譽和世界影響。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召開的「世航大會」……在這些聚集眾多國際友人的會議上,「成都美食展示體驗活動」給前來參會的外國嘉賓帶來「驚豔的成都味道」。
「無疑,將成都美食植入國際性的重大活動中,讓更多的外國人感受到了唇齒留香的成都記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是川菜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產業基礎雄厚,比較優勢突出,可以說,成都發展川菜產業,具有天時地利的先天條件。而政策支撐和引領作用,則極大地調動了「人和」因素,助力其快速發展。據了解,2016年,成都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成都市川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率先提出打造「全球川菜四大中心」的發展藍圖、率先在全國把菜系作為產業來抓、率先從促進全產業鏈發展的角度統籌謀劃;提出了完善川菜標準體系、夯實川菜產業基礎、打響做亮川菜品牌、提升「美食之都」品牌等8項具體任務及政策措施,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千億級產業,建設全球川菜標準的制定中心、原輔料生產集散中心、文化交流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輸出中心的發展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美食的「曝光率」絕不僅如此,無論是享譽國內的《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名噪海外的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食旅遊紀錄片,成都美食,也都是不可繞過的話題。如今的川菜,不再只是成都人餐桌上的美味,椒麻鮮香的成都美食打開了成都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菜單,越來越多的成都本地餐飲企業「走出去」設立餐飲網點,開展境外川菜展示、品鑑等營銷推廣活動,積極開拓國外餐飲市場。
「隨著美食之都名揚海內外,成都火鍋知名度越來越高,麻辣空間也在海外『開花結果』,墨爾本、杜拜等海外門店生意紅火。」麻辣空間創始人、總經理朱鴻豔在日前開幕的2017美食之都成都火鍋文化月上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的清油複合調味料、鮮菌湯、魚調料、各種蘸料等多系列多功能優質產品,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士、德國、奧地利等20多個國家。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成都市知名餐飲品牌企業在全國及海外開設連鎖店近千家,尤其是市飲食公司在日本、老房子在西班牙、成都印象和獅子樓在美國等開設連鎖店,對餐飲企業走出去,擴大成都美食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的理解是川菜到了一個需要產業化發展的階段,需要走出四川、走出國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實現產業化發展。」上述負責人如是說。
該負責人透露,接下來,在餐飲中強調美食的國際化以及參與者的國際化,將策劃境外「2018成都美食文化周」等境外推廣活動,同時繼續深化國際美食之都合作,組織參加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會議等,助力「國際美食之都」打造。事實證明,在開拓的國際視野和經濟思維下,美食已然為成都帶來巨大的財富機遇,而憑藉「美食之都」的口碑和影響力,藉助產業發展的思路和模式,這放不下筷子的饕餮美食,也讓成都折射出國際化的大氣,為蓉城帶來數不盡的財氣。
關鍵詞:有內涵
「成都味道」顯現出美食堅持文化自信的內涵
寬窄巷子、錦裡等突出川西地方文化和特色餐飲、太古裡則在鬧市區以低層特色建築為載體,引入大量的國外時尚消費和美食品牌,體現了成都美食的包容和時尚氣質,春熙路、文殊院則呈現了成都多元的地方特色小吃以及文化內涵……近年來,成都結合城市規劃建設,依託現代商貿文化、旅遊資源優勢,不僅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餐飲美食街(區)和餐飲集聚區,極大滿足了外地遊客的美食體驗需要,更是以美食為媒,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具體表現。
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通過全麵塑造發展環境提升城市軟實力,高標準打造國際美食之都,提升城市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傳播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文化自信一詞也引發廣泛共鳴,而這些也都體現在成都推進國際美食之都打造的工作之中。
文化,讓美食充滿人情。還記得「美食之都成都火鍋文化月」嗎?第一次將文創理念貫穿始終,而熱辣的火鍋翻滾,不僅滿足了嘴巴,還滿足了精神。日前,「2017美食之都成都火鍋文化月」活動開幕,《成都火鍋》宣傳片在啟動儀式上現場首映,以紀錄片的手法將成都火鍋的傳承與創新故事娓娓道來;「麻辣四川麻辣成都歡迎你來耍,倫敦巴黎東京紐約來吃火鍋嘛,成都火鍋,世界火鍋……」,來自法國、波蘭等國的「蓉漂」青年,現場演繹了一首《成都火鍋》原創歌曲,在快歌熱舞中唱出了國際「蓉漂」與本土青年心中的成都火鍋印象。美食,早就超越了舌尖。
成都火鍋追溯歷史至少有1700年以上,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就曾描寫「金壘中坐,餚鬲四陳,觴以清漂,鮮以紫鱗」,實際上描寫的就是成都火鍋。「火鍋作為成都特色餐飲,集中了成都創新、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近年來,在創新發展、品牌塑造、國外拓展等方面的勢頭強勁,很多企業藉此契機『走出去』,積極布局國際市場,成都火鍋也蜚聲海內外。」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快推動餐飲產業發展的步伐,不僅是火鍋文化月,也要促成更多的火鍋文化載體以及專項活動,力爭讓火鍋文化推廣成為常態,通過全麵塑造發展環境提升城市軟實力,高標準打造國際美食之都,提升城市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傳播能力。
記者了解到,相比前年,「2017美食之都成都火鍋文化月」活動不論是在覆蓋區域還是體驗形式、文創產品等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升。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活動期間還將舉辦「全球火鍋笑臉徵集」「網絡火鍋薈」等特色活動。同時,將發起「2017成都火鍋文化貢獻獎」「2017十大老外最喜愛火鍋獎」「2017十大消費者最佳體驗火鍋獎」「2017十大消費者最佳體驗串串香獎」四項評選並頒獎,發布成都火鍋名店手繪明信片等文創產品。
關鍵詞:立標準
「成都味道」已經引入產業化發展的有序軌道
《意見》中明確提出目標,到2020年末,成都將力求實現市餐飲零售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把成都建成全球川菜標準制定和發布中心、全球川菜原輔料生產和集散中心、全球川菜文化交流和創新中心、全球川菜人才培養和輸出中心的目標。
同時,成都作為川菜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產業基礎雄厚,有突出的比較優勢。對內,有打造「國際美食之都」的品牌戰略需求;對外,有「川菜國際化」的需求。同時在經濟下行、網際網路衝擊等各種因素衝擊下,川菜這一傳統行業也面臨轉型升級。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川菜行業轉型和創新不僅可以促進川菜產業發展,拉動消費、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服務民生,促進種養殖業、食品加工業、旅遊業、文化創意產業等聯動發展,更是成都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品牌戰略所需。
「無規矩不成方圓,最成功的企業或行業,一定也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該負責人表示,成都的餐飲業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配合政府的引導,再加上市場的助推才能真正促成行業發展。記者注意到,《意見》也明確,未來成都將在制定川菜標準體系上發力,即支持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川菜企業圍繞川菜生產、加工、服務和管理、營銷的全過程,制定完善川菜標準體系,在川菜行業倡導和使用「成都標準」,支持創新制定企業標準。
據了解,成都市陸續啟動和開展了構建川菜「五名」品牌體系中的川菜旗艦店評定、餐飲「老字號」的保護和傳承、川菜國際化以及建立「成都川菜海外推廣中心」、加快「網際網路+餐飲」發展等項目,評定了25家成都餐飲名店、在海外設立了2個「成都川菜海外推廣中心」。「一系列政府舉措,將原本市井街頭的成都美食、『成都味道』已經引入了產業化發展的有序軌道。」上述負責人認為,評定出一批名副其實的成都餐飲名店,能夠起到標杆作用,助推成都美食樹立並完善標準體系,規範行業發展,有利於成都美食品牌化的提升,進而促進成都美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白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