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還非常清楚。
做為一個全職自媒體作者,今日頭條是我開始的第一個平臺。閒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
下面內容分三部分:
1、廣告費,今日頭條作者在他的平臺上創作了海量內容,從而吸引了很多用戶,這些用戶在閱讀、觀看內容的時候會有廣告(文末、片尾等位置),這些廣告是由第三方廣告方投放,今日頭條就是靠賺這個錢。
2、啟動頁廣告,還是廣告!今日頭條APP啟動時會有一定時間播放一條廣告,有第三方投放就收它的錢,沒第三方投放今日頭條就寫一句「信息創造價值」(特別加黑)
3、內容電商,這裡的內容電商分兩種:
3.1、是今日頭條自己做的電商平臺,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很清楚,在今日頭條上也能開「淘寶店」,不過這個店不是淘寶的,而是開在頭條上的,你在這裡開店,相關的收費自然是少不了的。
3.2、今日頭條上有很多賣東西的文章、視頻(包括抖音上也一樣),這些內容不是頭條創作的,也是源自每個作者,作者推廣這些東西是為了賺商家的佣金,而今日頭條做為平臺也會在佣金中抽取部分提成。
4、做活動
比如說,某某電影上映了需要自媒體宣傳宣傳、某某電視劇需要自媒體引導一下用戶的關注點,以前是這些劇組直接找大V寫軟文,現在套路變了,這些劇組只要找到今日頭條(其他自媒體平臺也一樣),給今日頭條多少錢,讓它在後臺發布一個任務。比如說:在某日前創作關於某電影的內容,就有可能獲得最高5000元的現金獎勵。
自然會有大批作者去競爭這個獎。這樣的操作對於劇組來說花的錢一點都不算多,可效果卻很好。(作者為了拿獎,怎麼可能說壞話?)
5、這個是我猜測的,那就是引導言論
人們常說某明星水軍什麼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娛樂領域的作者,時常會遇到某明星出現負面新聞時,前兩天還能寫,後面在頭條上發類似內容就被平臺提醒「敏感信息」「疑似有營銷推廣」之類。
反正就是給你個理由,把你的內容關小黑屋。
這種事情從這個明星一開始就不能寫也就罷了,如果開始能寫後面不行,很可能就是被公關了。
(第五條為個人感覺,大家自己判斷)
說完平臺說說作者,那麼多人要做自媒體,他們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1、廣告收益。對應上面今日頭條收入的第一條,也是很多自媒體作者的收入大項。因為作者的內容才讓平臺有了流量,平臺有了流量才有了廣告費,所以平臺分一點錢鼓勵作者創作也就讓整個過程稱為閉環。
這裡給各位自媒體作者普及一個概念!
你們一直說的「單價」,很多人都快研究成玄學了。其實完全沒必要,歸根到底就是你的內容能讓廣告展現多少,點擊多少。而這兩個數據在所有自媒體平臺都不對作者展示,所以你就不要算什麼單價了,沒意義,平臺給你多少錢,你就拿多少錢就行,不要糾結這個!
2、內容電商。
對應頭條平臺收入的第三條。要知道抖音和今日頭條同屬一個公司(字節跳動),很多人都知道別人在抖音上賺錢,在頭條上賺錢,其實賺大錢的大多是這種內容帶貨的作者。
再插個題外話:怎麼賺?怎麼帶貨?要回答就太費勁了,我沒想到這個問題能寫這麼多,想要詳細了解看
3、自營廣告
頭條作者除了能夠靠平臺給的廣告位賺錢,自己也是可以投放自己的廣告,這樣就給了一些作者直接聯繫商家投放廣告的機會,省去「第三方賺差價」,這樣作者的廣告費也賺的更多。
不過,你能不能找到商家就兩說了。(信息差,懂麼?)
4、圈子+付費閱讀+專欄
這些是知識付費,也是能賺錢的。
還有這麼好的事兒?答案是對的。
今日頭條的出現就像新聞屆的淘寶一樣(我雖然自己不寫新聞,可我一躍成為了最大的新聞客戶端),也是因為這種模式,百度、UC瀏覽器(大魚號)、騰訊(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迅速跟上,做出了個人寫內容,個人看文章,平臺坐收其利的和諧生態。
可一些小公司看著也眼紅呀,他們也想做自媒體生態。
於是就出來一個趣頭條,它的玩兒法是這樣的,作者創作我給錢,讀者讀內容我也給錢(金幣能換錢),反正錢是廣告商給的,我少賺一點就行了。
一時間,惠頭條、東方頭條等等都紛紛效仿,而今日頭條趕緊也出了一個「今日頭條極速版」,說是運行速度快,其實也是一個閱讀能賺錢的模式。
所以,看今日頭條極速版也能賺錢!
好了,先寫這麼多,反響好的話繼續分享自媒體相關內容,相信你看完這些就知道我對這個行業門兒清了,如果想學怎麼做自媒體,我建議你去看~~~~,那都是心血(被豆瓣認為只值5塊錢的心血),最後再分享一條「脫水乾貨」!
做自媒體一定要搞清楚初衷,這也是我在書中第一章就重點說的,很多人做不出、賺不到就是因為初衷不對。自媒體的本質在「名」,利只是「附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