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8.12」爆炸事故餘波未了,來自山東濟南一條「4000立方米液化氣罐區即將遷入十萬人社區」的消息近來又讓這一地區的居民變得人心惶惶。
界面新聞記者近日獨家獲悉,濟南藍光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藍光煤氣」)將在濟南高新區附近的長嶺山片區建設一個4000立方米規模的液化石油氣儲配基地,用以替代目前位於奧體中路、緊鄰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的馬山坡液化氣儲灌廠。據藍光煤氣方面的最新消息,今年公司會力爭落實這一搬遷計劃。
8月22日,根據濟南市規劃局關於這一項目的相關資料,界面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新的液化氣儲備站緊鄰建大花園、鳳棲第、奧東花園以及中新智慧城等多座大型社區,罐區位置距離濟南北部的交通要道—世紀大道不足100米。更令人擔憂的是,世紀大道一路之隔正是濟南煉油廠的所在地,該煉油廠正在燃燒的放散火炬距離所規劃的儲罐區亦非常接近。
雖然該項目尚未取得開工許可,規劃片區至今仍是一片荒地,但這一搬遷計劃早在2012年就已經立項,目前大有加緊推進之勢。據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網站信息顯示,搬遷項目已經完成相應的安評、環評等程序,新廠址擬建在世紀大道以南、鳳岐路以西、長嶺山北麓。
「我們將灌裝基地搬遷到煉油廠附近,是經過市規劃局、國土局、地震局、環保局、市政公年事業局等多個相關部門前期實地考察,並充分考慮到城市整體規劃、安全消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藍光煤氣一位池姓負責人在去年接受山東當地媒體採訪時說。他還透露,搬遷的審批過程比較複雜,目前搬遷項目已完成相應的安全評估,灌裝基地也已制定了搬遷規劃,正在籌建當中。
藍光煤氣官網資料顯示,藍光煤氣是由濟南市煤氣公司投資的一家集液化石油氣的存儲、灌裝、銷售為一體的市政公用事業市場經營性的企業,是濟南市燃氣供應,市場穩定的重要保障。公司1992年建成了直通濟南煉油廠的專用輸液管線,全長9.7公裡,結束了濟南20多年來靠臥罐槽車運氣的歷史;該公司現有1500噸的罐儲能力,是濟南地區最大的二級批發庫;該公司還擁有液化氣灌裝、檢測流水線各一條,每日灌裝量可達到40噸;該公司擁有25噸的危險品車輛運輸能力,每日向全市17個站點配送。
據《長嶺山液化氣儲灌廠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新儲罐廠罐儲能力為4000立方米,佔地面積約75畝,可為30萬居民用戶供應瓶裝液化氣。民用戶供應量將由6000噸/年提高到1萬噸/年,其他用戶供應量由4000噸/年提高到5000噸/年。
談及儲罐廠搬遷的原因,藍光煤氣方面表示,是為了進一步縮短液化氣管輸距離,提高灌裝廠生產力、安全性,建設先進、環保灌裝廠,因而擬遷至濟南市煉油廠附近。遷址後,目前9.7公裡的管輸距離將縮短至只有600米左右,此舉將大大提升液化氣輸送安全。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條早在1992年建成,設計壽命30年的液化氣管線目前已經接近報廢期限。隨著近年來濟南城區東擴步伐不斷加快,原儲罐廠周邊早已社區林立,相隔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僅僅不到300米,距離濟南奧體中心1.1公裡,距離濟南市政府所在地龍奧大廈也僅有1.5公裡,遷址勢在必行。
另據濟南市城管部門相關人士透露,在這條長達9.7公裡的管線之上,私搭亂建的現象較為嚴重,難以守住管線周邊建築物75米開外的紅線距離。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出於安全考慮的遷址之舉無疑又給遷入地的居民帶來了擔憂和恐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建大花園小區三期業主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曾親自測量過自己家到罐區位置的距離,直線距離不到300米,距離旁邊的鳳棲第小區也只有一公裡左右。周邊小區和學校眾多,一旦發生如天津爆炸事故一樣的慘劇,後果難以想像。
根據濟南市政府的相關規劃,罐區新址緊靠「雪山片區」,這一片區是濟南東部新區「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發展片區,核心功能定位為濟南市東郊創智基地和生活服務中心,規劃城市總居住人口約23萬人,「未來這裡將成為省城首個智慧城區,交通信號控制、綠化帶灌溉、供水供電等都將實現數據化、智慧化、自動化處理」。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以新儲灌廠為圓心的周邊三公裡半徑內,距離最近的便是建大花園小區,其次還包括鳳棲第、恆大奧東新都、萬科金域華府、中新智慧城多個小區,此外還有山東建築大學、山師二附中以及山東省環保廳等學校和機關單位。
在這樣一個人口較為稠密的片區,一旦4000立方米的液化氣儲罐爆炸究竟會產生怎樣的破壞力?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在化學上,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煤氣統稱為瓦斯,我們平時所稱的「煤氣罐」,裡面的氣體並非煤氣,而是液化石油氣。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範圍,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後能引起爆炸的濃度範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甲烷的爆炸界限為5%-16%。當濃度低於5%時,遇火不爆炸,而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爆炸威力最大;濃度在16%以上,失去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
其中,液化石油氣是多種烴類(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的複雜混合物,主要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極易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液化石油氣跟空氣混合的爆炸上限是9.65%,下限是1.5%。不難看出,與以甲烷為主的天然氣相比,液化石油氣更易引發爆炸。
不僅如此,從熱值上來看,液化石油氣的熱值遠高於天然氣,由於熱值越高爆炸力越強,所以石油液化氣的爆炸威力更大。
據了解,一罐液化氣通常為60立方的氣體,洩露到空氣中,達到最大爆炸威力時的當量約為145千克TNT炸藥。一千克TNT炸藥差不多能炸毀一棟兩層的平房,145千克TNT當量的液化石油氣爆炸的威力可想而知。一顆手雷含有TNT炸藥約50克,1個煤氣罐爆炸的威力相當於3000顆手雷。
據媒體報導,敘利亞反對派今年曾經利用「煤氣罐大炮」僅僅發射三炮就將一棟完整的居民樓完全炸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液化氣爆炸的威力。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根據2011年發表於《內蒙古石油化工》的一篇名為《液化石油氣儲罐的危險性定量模擬及事故預防》的文獻資料,液化石油氣儲罐爆炸所釋放出的TNT當量可以計算,如下圖:
若以此推算,4000立方米儲罐爆炸所釋放出的TNT當量為1.8*0.04*4000*554*46.28/4.52,結果約為1634噸TNT爆炸釋放的當量,遠遠超出天津爆炸事故的破壞力(有業內人士反覆對比天津濱海爆炸的視頻、周邊影響效果並向南都指出,從爆炸衝擊波對周邊門窗影響來判斷,天津爆炸事故至少相當於1000噸TNT露天堆置爆炸產生的影響)。
如今眼看這一項目有加緊開工之勢,聯想到天津爆炸事故這一慘痛教訓,附近居民的反對呼聲愈加強烈。
界面新聞記者通過撥打濟南市12345便民服務熱線,獲得的回覆稱,「經濟南藍光煤氣有限責任公司設備運行部落實,本項目經過規劃局、國土局、地震局、環保局、市政公用事業局等多個相關部門前期實地勘察,並充分考慮了城市整體規劃、安全消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的政策、法規的要求審核同意該地點做為建液化氣灌裝廠新址。建大花園離該站距離遠遠超過有關設計規範要求的安全間距。」
今年年初,來自山東建築大學的濟南市政協委員魯敏曾在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另擇他址的建議。濟南市規劃局則認為該項目並無違規之處,並回復魯敏說:「依據《城鎮燃氣設計規範》、《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範》等相關規範,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與煉化企業放散火炬,居住區、村鎮、學校、影劇院、體育館等人員集中地區,110KV高壓線,城市道路,煉化企業等防火間距中最大值為120米,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的全壓力式貯罐與基地外建、構築物的最大防火間距為不小於200米。該選址東側、西側及南側規劃為郊野綠地(東側用地作為安全防護綠地徵用),北側世紀大道以北規劃為二類工業用地,周邊規劃控制防護距離最小值為200米,該處選址既可滿足最大防火間距要求,又能為拆除煉油廠至草山嶺儲存基地的液化石油氣輸送管線,減少城市安全隱患,便於石化企業集中管理,減少運行隱患提供條件。」
關於這一項目,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濟南市環保局已經出具了《長嶺山液化石油氣儲配站項目的環評批覆意見》(濟環報告表[2011]151號),「該項目衛生防護距離100米,該範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學校等敏感建築」。濟南市安監局也出具了《工業生產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審查意見書》(濟安監項目[設立]審字[2012]2001號)要求,「項目預計建設地址及周邊150米內有應拆除建(構)築物,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前將影響安全距離的建(構)築物全部拆除完畢」。
然而,這一項目真的符合安全規劃的要求嗎?根據回復內容不難發現,相關規劃審批部門針對這一危化品項目建設的所謂安全距離主要考察的是「最大防火間距」這一項指標,也就是說儲罐區與周邊建築物只要不小於200米的防火間距即可。而在防爆距離方面,並沒有相關標準要求。
天津爆炸事故發生後,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一位人士曾表示,規劃部門對項目「安全距離」的要求,主要依據的是《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根據耐火的危險等級,將倉庫分為甲乙丙丁戊五類,每一個類別有相應的安全距離要求。其中危險等級最高的甲類倉庫,和其他建築物的距離要求是12米到30米,距離周邊重要的公共建築不宜低於50米。實踐證明,僅僅滿足防火間距的安全距離顯然難以保證爆炸慘案發生時周邊建築物的安全。
而根據國家安監局2001年頒布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明確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選址在遠離市區和居民區,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和河流下遊的地域;應與周圍公共建築物、交通幹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保持1000米,也就是所謂的「千米紅線」。
而危險化學品倉庫按其使用性質和經營規模分為三種類型:大型倉庫(庫房或貨場總面大於9000平方米)、中型倉庫(庫房或貨場總面積在550平方米-9000平方米之間)和小型倉庫(庫房或貨場總面積小於550平方米)。按照該工程規模佔地75畝(合50000平方米)計算,屬於大型倉庫的範圍,因而該項目距離世紀大道不足百米、距離建大花園小區只有300米的距離顯然並不符合上述要求。
從天津爆炸事故現場可以看出,距離爆炸點僅有600米的居民區萬科海港城傷亡最為慘重,即使是距離爆炸點一公裡左右的萬科清水港灣小區也受損嚴重,津濱輕軌東海路站更是被震毀。在距離爆炸點1500米外的消防中隊大門也被炸裂,國家超算天津中心辦公樓外牆玻璃也大部分破碎。
暫且不討論「1000米」是否就是理想的安全距離,藍光煤氣的新儲罐基地是否符合現行國家規定有待商榷。僅就距離原油綜合加工能力350萬噸/年的濟南煉油廠僅一路之隔來說,4000立方米儲罐在當地居民眼中無疑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
同樣,對於原儲罐廠附近的居民來說,他們也正極力要求藍光煤氣儘快完成搬遷。據悉,藍光煤氣的搬遷規劃早在2010年就已經得到規劃部門的批覆,但遲遲沒有開工。在此期間,規劃地附近建大花園三期小區的樓房主體已經基本完工,明年即將交房入住。
而根據《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第十五條規定,已經通過安全條件審查但周邊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並申請審查。考慮到這一片區周邊的地緣環境,已經難以和五年前同日而語,為了防止天津爆炸慘案的再次發生,亟待相關部門重新審查。
界面記者試圖聯繫藍光煤氣公司採訪,但該公司稱需統一由市政公用局回復。但截止發稿前,界面新聞未能聯繫上濟南市市政公用局就相關問題進行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