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1.5M
花非凡編輯整理
摘自邯鄲的歷史故事
百度百科等
人類歷史最開始的地方,並非像現當代史一般真切,它總是充滿朦朧與神秘;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歷史的開端總是神話傳說。人是歷史的主角。人從何而來?
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中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撫琴彈唱。
他總也忘不了這個夢。
很長一段時間,他只要喝酒,興致一起,都會對人講起。
他不知道,這個美麗的夢,最終要了他的命。
這是他不曾料想的。
就像他的那個夢,沒想到真的實現了。
大夫吳廣是最早聽到趙武靈王講起這個夢境的人之一,但他並不像君王身邊的那些人,只是聽個高興,聽個熱鬧。
他覺得這是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機會。
於是,吳廣通過太后,把自己的女兒夢姚送進宮。
這是個美麗的女子啊,能歌善舞。
就像趙武靈王的那個夢。
不出所料,夢姚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寵愛,並很快立她為後,還為她改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吳娃。
看似一切平靜,然而,事實遠沒吳廣和吳娃想像中順利。
他們首先要面對的不是君王,而是王后和太子。
11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娶了韓國公主為夫人,並生下長子趙章。
吳娃後來也給趙武靈王生了一個男孩,取名趙何。
趙武靈王愛妻及子,竟廢掉太子趙章,改立趙何。並且,早早傳位於趙何,稱為趙惠文王。
這勢必引起趙章的不滿。
一次宴會上,趙武靈王同時見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身披龍袍,頭戴王冠,盛氣凌人;一個雖身材偉岸,卻不得不拜伏於地,向自己的弟弟朝拜。
聞此景,趙武靈王一陣酸楚。
他看到趙何的弟弟趙勝在身邊,就隨口說了這份愧疚:「我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為代(代國)王,與趙國並列,使兄弟二人同享大權,怎麼樣?」
這個想法把趙勝嚇了一跳,極力反對:「廢掉趙章,改立趙何,已經錯了一次,現在,可不能再錯了。如今,君臣關係已定,又要分割國土,恐生出事端,發生內亂。」
於是,一語成讖。
邯鄲的故事便開始了。
《聖經》裡,上帝用七天造人。在我們的傳說中,上古時的人類始祖女媧,在邯鄲古中皇山上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她的神力賦予了這些泥人生命,邯鄲的名字寫在華夏歷史的開篇,它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而邯鄲的神奇之處卻遠不止於此。許多歷史巨變都是從邯鄲開始的,它們是源與流的關係。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生於邯鄲,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年的稚嫩嬰兒,由邯鄲出發,消滅諸侯,統一中國,建立不朽功勳,成為萬世景仰的「千古一帝」。
邯鄲無疑是個人才輩出的城市,無論文韜,抑或武略,皆濟濟然。他們中,有主張胡服騎射,並被尊為古代改革開放、變法圖強先驅的趙武靈王;有統一半個中國,且能歌賦的一代梟雄曹操;有諸葛亮每以自比、與管仲齊名的大將樂毅;有對孔子思想進行批判繼承的大儒學家荀子;有為《詩經》作注的毛萇;有以「白馬非馬」的唯心主義詭辯論而聞名的思想家公孫龍;有善於「自薦」的毛遂……此外,「將相和」中的廉頗、藺相如皆屬邯鄲;戰國四大名將,邯鄲佔其二(李.牧、廉頗);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亦是邯鄲人。
而且,邯鄲還有兩位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兩大傾城美女(趙姬、羅敷)。值得一提的是,後者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視。
趙姬作為秦始皇的母親而聞名,母以子貴,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后;羅敷為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其堅貞不二、冰清玉潔的品性感動著後世來者。
而邯鄲作為一座文化名城的另一個令人驚奇之處在於,和邯鄲有關的成語多達3000餘條,它也因此被稱作「中國成語典故之都」:「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毛遂自薦」、「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等等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皆出自邯鄲。
幾乎每一個時代,邯鄲都會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它包括新石器時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趙文化,曹魏時期的建安文化,北齊時期的石窟文化,此外還有夢文化、磁州窯文化、廣府太極文化、成語典故文化等,不同時間、地域、主題的文化交錯呈現。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鬥精神,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
女媧文化
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媧皇宮,傳說是華夏始祖女媧氏「鍊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因此而得名。女媧因女媧摶土造人,又是人類的創造者,故被世人尊稱為「華夏祖廟」。媧皇宮建造在懸崖峭壁上,閣樓高懸,構造奇巧,被稱為河北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
曹魏建安文化
位於臨漳縣西南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在東漢未年至隋統一的400年問,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相繼在此建都。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而顯名於世,東漢末年孕育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學」。
北齊石窟文化
以響堂山石窟和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經群,代表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 響堂山石窟是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國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後的全國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齊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
夢文化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產生於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邯鄲的黃粱夢鎮。
磁州窯文化
磁縣、峰峰礦區的西部地區,是綿延的太行山餘脈,這裡蘊藏著大量的高嶺土,是製作陶瓷的天然原料。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並逐漸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觀臺和滏陽河流域的彭城兩大窯場。
廣府太極文化
燦爛的東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清朝道光年間,在中國邯鄲的永年縣廣府城,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使永年縣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
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說法,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單,是盡的意思。邯山的盡頭,即邯單。又因為作為城廓,城名需從邑,所以單字加邑(阝),遂有邯鄲。
它是中國唯一一個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