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武林馨說》第五期
竹竿巷社區:
古韻悠長譜新篇 鄰裡友善傳佳話
千百年前,這裡曾經毗鄰皇城御街,交通發達,環境宜人,商貿繁華;這裡也曾是杭城編籬插花之細竹杆的商貿集散地,並因此而得其名。今天的「武林馨說」,讓我們走進歷史悠久的竹竿巷社區。在這裡的杭州市三星級社區文化家園中,共同感受古韻悠長的人文風景,一起見證鄰裡互助的友善風尚。
竹竿巷社區東臨中山北路,南至慶春路,西接廣福路,北至孩兒巷,面積約11萬平方米,有居民樓房62幢,176個單元,現有住戶2865戶,常住人口7016人。轄區內有中山北路、竹竿巷、孩兒巷等老街古巷,也有馬寅初舊居、梅王閣、張同泰藥店等全國和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區以「古韻竹竿」為主題,將歷史文化和人文典故串「珠」成「鏈」,打造成「非遺全域體驗鏈」,把古韻文化完美地融入於文化家園的各項活動和群眾文化的體驗與傳播之中。
根據歷史記載和顯示發展,社區結合文化家園建設,組織鄉賢挖掘整理出「竹竿八典」,分別是:節義鬱新、古巷春雨、梅竹雙清、歧黃聖道、墨梅凌煙、老竹新枝、山子巷考、長壽桃李,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鄉土教材。歷代先賢的剛正節義,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居民群眾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節節攀升。在此基礎上,定期舉辦宮廷杭繡講座、古琴雅集、杭州評話書場、越劇公益劇場、盤扣技藝體驗等活動,惠及轄區居民。在有效挖掘、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和豐富群眾休閒文化的新模式,提高群眾文化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自信心與自豪感。
社區還充分發揮轄區內「武林好幫手」、「武林好大媽」、「武林心航」等優質社會組織力量,立足居民,反哺居民打造公益服務平臺,著力探索攜老扶幼、愛心共建、鄰裡互助等文化家園發展模式。
家住白澤弄的獨居老人張阿姨,自從老伴去世後,平日裡寡言少語,少於他人接觸,十分的孤獨。文化家園建成後,在鄰居們的帶動下,張阿姨的精神生活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援助。她報名參加了社區的葫蘆絲隊,每個星期進行練習,還不定期地參加各種比賽及社區「送文化」活動,一下子忙碌起來、人也開朗起來。現在張阿姨經常樂呵呵地對鄰居說:「我又要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啦,心裡真開心!」言語之間透露著樂享文化的愉悅和情感溝通的滿足。
社區文化家園不僅是本地居民的文化樂園,也給外來務工人員及他們的子女增添了歸屬感與幸福感。周大姐和姚師傅是社區的環衛工人,兩人已在杭打工多年。兒子小磊每年暑假從老家過來和父母團聚。在杭期間,小磊最開心的就是能參加社區文化家園的暑期活動。做香包、織盤扣、玩遊戲、裱書畫等一系列非遺體驗項目,令小磊大開眼界,興奮連連,既學到知識,也提高了動手能力。開學要回老家的時候,小磊總是依依不捨,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說:「我明年還要來參加活動,你們一定要叫我!」
在竹竿巷社區文化家園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在這裡,先賢的智慧與氣節
今人的友好與團結
已經深深地植入社區文化
成為每一位居民幸福與自豪的精神基因
猜你想看:
來源:區委宣傳部
原標題:《《武林馨說》竹竿巷社區:古韻悠長譜新篇 鄰裡友善傳佳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