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最高檢、公安部、教育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於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悉,《意見》規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新招錄教職員工前,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在授予申請人教師資格前,應當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對具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不予錄用或者不予認定教師資格,從而把「大灰狼」擋在校園之外,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發生。
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介紹,《意見》暫把查詢的違法犯罪信息限定為狹義的性侵行為:一類是因強姦、強制猥褻、猥褻兒童犯罪被作出有罪判決的人員,以及因上述犯罪被人民檢察院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的人員。另一類是因猥褻行為被行政處罰的人員。
史衛忠說,為了將查詢的範圍覆蓋到所有與在校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人員,《意見》規定對三類人員進行查詢: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新招錄教師、行政人員、勤雜人員、安保人員等在校園內工作的教職員工,在入職前應當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在認定教師資格前應當對申請人員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做好在職教職員工相關違法犯罪信息的篩查。
發布會現場
此外,由於高校的學生大多已成年,校外培訓機構管理體制比較複雜,因此規定,對高校和面向未成年人的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職員工、工作人員的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參照本意見執行。
對於查詢方法,史衛忠說,近年來,各地開展的入職查詢探索,一般採取由教育部門匯總人員信息,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進行書面查詢的方法。為了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意見》採取了更加高效的查詢方法,即採取教育部和公安部部門間信息平臺對接的方式,通過數據的交換和比對進行查詢,信息實現即時交換,大大提高了查詢效率。
在查詢結果的應用及追責方面,史衛忠介紹,對經查詢發現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學校不得錄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不得認定教師資格。在職教職員工經查詢發現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的,應當立即停止其工作,按照規定及時解除聘用合同。如果學校、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未按照規定進行查詢,或者經查詢有相關違法犯罪記錄仍予以錄用或者認定教師資格的,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史衛忠表示,下一步,最高檢將加強與教育部、公安部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入職查詢制度的落實。對於此前已建立的其他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入職查詢機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方式繼續實施,檢察機關將加強與公安、教育等部門的聯繫,做好銜接,不斷完善。
紅星新聞記者 高鑫 北京報導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