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故居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雙井村,這裡位於群山環抱之中,一條酷似明月的小河緩緩從村前流過,環境優美。人文歷史底蘊豐厚,歷代名人輩出,百餘年間出了以「雙井十龍」為代表的四十八位進士,有「華夏進士第一村」的美譽。現有的主要歷史遺蹟有:黃庭堅故居、魁星樓、進士園、書院文化展示館、雙井街,明月灣等景點。
提前網上預訂的話,成人票是35元/人,65歲以上的老人及1.2米已下的小孩免票。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從未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生涯中度生,其高風亮節為眾敬仰,豐績萬年。
雙井村位於修河河畔,修河貼著杭山腳下流淌,水流舒緩,清澈澄碧,波光粼粼,如一彎明月環繞杭山,故稱此地「明月灣」。相傳,黃庭堅喜歡在明月灣的灣頭釣臺讀書、靜坐、垂釣,也曾常常泛舟去拜訪名賢碩儒。
進士園,位於杭山腳下,高峰書院東側,佔地5畝,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這個牌坊上方的匾額「雙井進士園」是全國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先生手書;主聯「半江皓月 雙井清泉 恰共雲腴烹氣象,千古文章 一村俊採 猶憑山谷領風騷」。
進士園第一個建築就是雙井堂,懸掛的「雙井堂」匾額,集黃庭堅字體,氣宇軒昂,熠熠生輝。裡面掛著《黃氏家規》,由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曾主持制訂共二十條,對行孝、為友、從業、求學等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強調「孝」與「禮」,被當地奉為楷模。
群賢閣位於進士園中心位置,閣內布置由三組雕塑、八塊展版和多媒體投影、中國科舉大事年表四部分構成。中間的雕塑是黃庭堅和「雙井十龍」,加上後面兩組雕塑,一共48人,就是雙井「四十八」進士。
集英殿主要由殿試場景、狀元遊街兩部分組成。西向大廳運用造型藝術模擬殿試場景,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在主考官員陪同下,巡視考場。東向大廳用多媒體模擬狀元遊街場景,帶給大家身臨其境的感覺。
雙井魁星樓,位於進士園之後。樓高21米,造型古樸宏偉。魁星,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之神,這個名字也代表了雙井人的美好祝願。踏石級,登樓上,雙井美景盡收眼底,還可以在這裡祈禱文運昌隆。
夜雨鳴廊是經典的中式園林,荷塘、魚池、柳樹、長廊一應俱全。同時這裡也是個散心休閒的好地方,走累了就在這裡歇歇,看長廊細柳,風吹起池塘內一片漣漪,頓覺心境平和。
書院文化展示館設於原高峰書院,是一個普及書院文化,展示修水歷代書院構建的專館。展館由四部分構成:中國古代書院概況、修水古代書院構建、書院教育情景還原、黃庭堅書法作品欣賞。遊客即可以全面了解古代書院教育,也可以親身體驗書院情趣,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
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黃庭堅客死於廣西宜州,大觀三年(1109)回歸雙井,安葬於此。墓園由三部分構成:墓體、墓碑、陵園。墓體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徑2.76米。墓前4柱3碑,中刻「宋諡文節黃山谷公墓」。大門為牌坊式門樓,內置碑刻式屏風,外築圍牆,植以松柏。
故居展示了黃庭堅的生活起居、讀書習字、孝親會友的情景,過文字、圖表、繪畫、雕塑、影像等多種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畫面及其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與故事。
故居裡的文字牌很好地介紹了黃庭堅的生平和黃氏源流,包括他著名的詩詞和文章。光看文字牌的介紹就能了解到黃氏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族,黃庭堅是高風亮節,值得後人敬仰的文學大師,尤其是從他的作品中更能感受到他的魅力。
黃庭堅是書房是最還原的,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柜子上擺滿了書籍和小玩件,無不透露出一股文人的雅致。在書房裡還有黃庭堅和蘇東坡、佛印吟詩作對的雕塑,在遊客眼前重現了這位大師揮毫潑墨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