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考察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

2020-12-15 清華大學新聞網

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考察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

清華新聞網3月20日電 (記者 李含)3月19日,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來到清華大學,對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了解實驗室發展情況,並召開座談會。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座談會前與侯建國進行了簡短交流。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參加座談會並陪同考察。

座談會現場。記者 苑潔

座談會上,薛其坤代表清華對侯建國一行到訪表示歡迎。他說,國家實驗室建設是國家的一項重大舉措。此時正值兩會剛剛結束,國家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發展都迎來新期待。相信侯建國副部長此次來到清華考察指導工作,必將加快推進清華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薛其坤代表清華歡迎侯建國一行到校考察。記者 苑潔

「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是寫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的建設任務。應對這一需要,清華大學決定依託信息學院,在擁有信息類全部一級學科和已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基礎上,加大學科和隊伍的整合力度,以新建的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大樓為主要場地,籌建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並於2003年底得到科技部批准。目前,實驗室已擁有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傑出青年等優秀高端人才在內的固定研究人員近340名。實驗室發展十多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科技獎勵,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項目研究,在下一代網際網路、數位電視、集成光電子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取得了多個關鍵技術突破。

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主任孫家廣匯報了實驗室的建設情況和發展規劃。據介紹,未來實驗室將進一步聚焦科研發展,重點解決面臨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建設可以承擔戰略性科研任務、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團隊,使實驗室具有更強的創新性、更大的開放度和更高的多學科集成度。同時,加速推進機制改革,實現國家功能,為國家發展服務。

隨後,與會人員就實驗室建設進行了深入討論與交流,並對實驗室未來發展提出多項建議。大家認為,要進一步明確實驗室發展的準確定位,根據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三個環節耦合特別緊密、從技術創新到產業應用環節轉化過程特別迅速的特點,分別抓好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產業轉化三個環節的工作,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管理和運行機制,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家信息領域戰略規劃制定、重大項目牽頭組織和開放吸聚人才的重要科研基地,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結合清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綜合學科優勢,探索出一條高校建設國家級實驗室的成功之路。

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講話。記者 苑潔

聽取匯報和討論後,侯建國表示,加快推進高校國家實驗室建設,是國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64號文件的重要舉措之一。推進高水平國家實驗室建設,可以解決基礎研究存在的分散、重複、低水平的問題,優化集中資源,使之更加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求。他強調,要使實驗室的科學研究真正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侯建國一行參觀科技成果展。記者 苑潔

座談會結束後,侯建國一行參觀了光電器件、數位電視、嵌入式系統、下一代網際網路、無人機群等科研成果展示。侯建國認真聽取了關鍵技術研究的介紹,對實驗室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他仔細詢問了相關技術難點突破和應用推廣等問題,鼓勵研究人員繼續努力實現技術創新,為國家科技發展服務。

科技部司長馬燕合、許倞,副司長郭志偉,教育部副司長雷朝滋等陪同來訪。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科研院、信息學院相關負責人和實驗室各部門代表參加了考察活動。

編輯:清芷


 

 

相關焦點

  •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新聞中心訊 記者 顧淑霞 通訊員 楊衛】2月22~23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以金怡廉院士為組長的 15 名專家對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的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 侯建國院士赴化學所作分子論壇報告
    2004年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執行主任。2005年任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2008年9月至2015年1月任中國科大校長。2015年1月,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曾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香港求是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陳嘉庚化學科學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特等獎等多項獎勵。
  • 陳小婭副部長考察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2年8月2日下午,國家科技部陳小婭副部長到中國航天員中心考察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基礎研究司張先恩司長等陪同考察。    陳小婭副部長一行先後考察了中心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航天員出艙活動程序訓練模擬器等大型設施設備,與「神九」任務飛行乘組航天員進行了座談交流。隨後,現場考察了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分別聽取了中心陳善廣主任和重點實驗室李瑩輝主任關於中心科研任務及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匯報。
  • 青島建設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資訊—科學網
    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全國人民「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今年,我國首次提出「中國海洋觀」,確定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方略。這些大政方針的實現依賴海洋科技的引領支撐。
  •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國防科技大學、中科院計算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科研院校以及騰訊等企業的11位專家組成。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科研部副部長韋宇,財務部副部長王秀莉以及實驗室相關人員出席。
  • 科技部將組織開展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
    近日,科技部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於組織開展2015年批准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的通知》,擬組織對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建設運行情況總結。  2015年,科技部批准建設了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截至2020年底,實驗室建設運行已滿5年。
  • 李萌副部長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調研
    李萌副部長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調研 2019-08-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通過驗收
    當前階段,教育部和科技部根據整體情況優化評估體系,強調內涵式發展,以代表性成果、實際貢獻為導向,回歸初心,重視質量。作為國家組織的科研平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被國家寄予厚望,期待其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充分發揮力量。  張平文從實驗室定位目標、建設成果、合作落地以及發展規劃等四個方面向專家組作了匯報。
  • 神秘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幹什麼的?有什麼區別?
    2、2000年-2003年,科學技術部陸續批准了5個國家實驗室的試點。隨後,又於2006年啟動10個第二批國家實驗室試點建設。3、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獲批成立外,其餘14個試點的國家實驗室仍處於籌建狀態。4、2017年有6個國家實驗室被批准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 科技部:批准建設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網站10月21日發布《科技部關於批准建設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全文如下:衛生健康委: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具備先進科研裝備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科大原校長侯建國履新
    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主持會議。該條消息顯示,侯建國已出任中科院黨組書記。此前中科院黨組書記是白春禮,今年其已年屆67歲。據了解,侯建國曾長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1995年回國後,他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物理中心工作。
  • ...發文強化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支撐保障 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
    經濟日報訊 記者佘惠敏從科技部獲悉:近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學、運行高效、投入多元、動態調整、開放共享、協同發展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科技基礎條件保障能力體系。
  • 科技部 財政部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孕育重大原始創新、推動學科發展和解決國家戰略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重要力量。但與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還存在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領軍科學家不足、管理體制機制亟待深化等問題。
  • 交通安全應急信息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
    8月8日,交通安全應急信息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暨啟動儀式在北京國際移動衛星地面站舉行,標誌著實驗室建設正式啟動。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出席儀式。    實驗室將結合我國安全應急信息技術發展現狀和行業實際應用需求,針對交通安全應急領域存在的核心問題,整合利用行業已經形成的安全應急基礎設施,通過基地建設,為交通安全應急信息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全面提高交通安全應急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    何建中對實驗室的定位和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打造技術創新基地,攻克交通安全應急信息核心技術。
  • 「陝西省光電技術及功能材料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7月10日,受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委託,陝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在西安對依託西北大學建設的「陝西省光電技術及功能材料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 鐵一院獲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日報訊 (高竣)10月14日,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申報的「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准立項,標誌著鐵一院正式成為我國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研究領域的領軍者。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條件十分嚴格,每批間隔時間為5年,並且每個研究領域只批准建設一家,競爭十分激烈。
  • 華東交通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要來了!
    近八年來,歷經基地動土、竣工,科研團隊入駐,成立專門機構,整合各方資源,凝練研究方向,部省領導實地考察,通過專家論證……近日,我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迎來「臨門一腳」。11月20日上午,科技部與江西省省部共建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性能監測與保障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題協商會在北京召開。科技部副部長黃衛、省政府副省長羅小雲出席並講話。
  • 科技部黃衛帶隊調研國家電網 對科技創新提出建議
    據科技部5月21日消息,5月13日下午,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黃衛帶隊赴國家電網公司總部調研電網領域科技創新工作,現場考察了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國家電網運營監控中心,與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毛偉明,黨組副書記、總經理辛保安,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智剛等開展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