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日韓,能否撼動半導體晶片強國地位?

2020-12-24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魔鐵

來源:魔鐵的世界(ID:jiangpeiyu0916)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引發國際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2月24日至2月28日,短短5天,美國道瓊指數累計跌幅超過12%,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周百分比跌幅。

覆巢之下無完卵,在此期間,標普500指數累計跌幅達11.5%,也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截至3月2日,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和現有確診兩大指標線仍呈陡峭上升態勢,並未掉頭向下。其中,韓國和日本又是疫情重災區,分列第一和第四名。

受疫情影響,三星電子和SK hynix均紛紛中招。2月20日,SK hynix一家工廠的一名員工被發現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全廠800名員工因此隔離。兩天後,三星電子位於韓國東南部城市龜尾的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的一名員工被檢出新冠肺炎。3月2日,LG集團旗下的電子零件製造商LG Innotek,被證實一名員工在3月1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由於疫情嚴重,許多國家已經對韓國國民實施了入境禁令,外國買家和投資者也一直在推遲與海外韓國商人的互動活動,給三星和LG等韓國公司的海外業務造成了很大影響。

眾所周知,日本是全球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的重要產出基地,韓國則是半導體存儲晶片、顯示面板的全球製造基地,目前疫情在兩國的蔓延,會否改變半導體材料強國和晶片強國的勢力版圖?

衰退周期疊加疫情打擊

2020年1月8日,三星電子交上了一份沉重的成績單,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約為1956億美元,相對於2018年下降5.84%,營業利潤約為238億美元,相對於2018年暴跌52.95%。業績大跌的直接結果是,三星電子剛坐了兩年的全球晶片鐵王座,又被英特爾搶了回去。

實際上,只要遍覽晶片產業的頭部企業,就會發現行業的衰退周期在2019年已經來臨,前十大晶片企業有9家的市場份額處於下跌狀態,跌幅最多的SK hynix達到38%,跌幅最少的英特爾也有0.7%。

晶片行業的利潤在2018年第三季度見頂,到第四季度頭部企業的利潤開始下滑,庫存增加,僅三星電子在2018年第四季度庫存規模就增加了49%。由於行業處於下滑通道,SK hynix已決定在2019年減少40%的設備投資,三星電子則決定推遲設備投資。

一般認為,晶片行業的興衰周期為兩到三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這個周期剛剛過去一半左右,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又來添亂。根據最新疫情通報信息,截至3月2日,韓國累計確診病例4812人,日本確診病例980人。現在還看不到疫情完全被控制的跡象,在兩國的累計確診和現有確診趨勢圖上,是兩條向上陡峭爬升的曲線。

由於韓國的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裡,因此4800餘確診病例對政府防疫的壓力實屬不小,目前韓國已將預警級別調至最高級別。

日本的疫情雖然比韓國較輕,但日本東京商工 Research 公司的調查顯示,日本已有 23%的企業活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的影響,按行業來看,製造業受影響最多。

目前,日本熊本縣也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熊本縣位於九州島中心位置,九州島則是日本矽島,聚集了索尼等大批日本半導體製造企業。而索尼工廠已因疫情影響被迫推遲開工,公司財務長Hiroki Totoki表示:「關於病毒的傳播,我們不能否認將會對我們的圖像傳感器和電子業務的生產和供應鏈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由此,牽動晶片行業內外神經的是,這次的疫情會否像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重擊全球晶片產業鏈?

日韓產業鏈位置會否改變

從晶片行業的產業鏈布局看,美國主要是晶片設計基地,韓國主要是製造基地,日本是為晶片製造提供支持的材料和設備提供方,中國則是主要的消費基地,此次的新冠疫情可以說已經波及到整個產業鏈,但影響卻各有不同。

目前看,美國的英特爾、高通、博通等企業的運行沒有受到疫情影響,日本的矽島九州島雖然有確診病例出現,但截至3月2日上午零時,日本的確診人數中,「鑽石公主號」遊輪的感染者佔比為72.4%,實際國內確診人數為242人,這些人分布在日本24個都道府縣,九州島的核心熊本縣有5人。也就是說,疫情對日本本土的半導體企業有影響,但影響在可控範圍內,正如上文所說,有23%的企業(包括非半導體企業)受到影響,這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對半導體企業的打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2011年日本東京電子、富士通半導體、瑞薩電子、索尼、東芝半導體、尼康、信越半導體等企業均受到地震影響,包括半導體存儲、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晶圓、光刻機等)等行業。由於半導體製造對環境要求較高,地震之後,日本一些半導體企業關閉了當地部分晶圓廠,將部分產能轉移到中國大陸。同時,由於索尼受地震影響,關閉震區三座CMOS廠,使得客戶不得不向索尼的競爭對手三星下單,幫助三星在攝像頭感光器領域快速崛起。

可以說,這場地震間接改變了日本在全球電子產業鏈的位置,也重塑了全球版圖。

但這次疫情的影響顯然難以與之相提並論。

一方面,日本和韓國在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已經從2000年初的競爭關係,變成現在的上下遊合作關係,受疫情影響較輕的日本,很難替代受疫情影響較重的韓國;另一方面,韓國首爾附近的京畿道,匯集了64.3%的半導體企業,包括三星電子11條生產線、SK hynix兩條生產線,但韓國疫情最嚴重的是大邱(佔韓國全部確診病例大約74.8%),而京畿道和首爾的確診病例分別為94和98例,所以韓國半導體產業受疫情影響其實有限。

那麼國內晶片代工和半導體存儲等產業會否因此趁機逆襲呢?畢竟,在春節期間,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半導體、武漢弘芯等國內公司的生產線均沒有出現停工停產現象。

答案是可能性不大,因為中芯國際工藝製程落後三星至少兩代,要追上去起碼得花上三五年時間,而長江存儲等國內晶片企業在行業的影響力現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也很難在如此短時間內趁機上位,上演逆襲大戲。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全球晶片行業還處於衰退期,晶片企業為減小虧損,都在想法減少產能、降低設備投資,所以需求端(包括智慧型手機、汽車、家電等產品)的改善才是關鍵,如果中國企業的復工速度低於預期,將進一步壓縮晶片需求,導致晶片行業雪上加霜。韓國央行在2月27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報告中認為,疫情將對中國經濟帶來短期衝擊,韓國等對華依賴度高的亞洲國家難免遭到重創。

有人歡喜有人憂

雖然就目前的疫情發展看,全球晶片行業受到的衝擊可能有限,但在部分細分產品上,還是出現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分化狀況。

受疫情影響,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在3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日本國內新車銷量同比下降了10.2%。韓國現代汽車同日表示,其2月份全球汽車銷量同比去年同期的315820臺,下降了13%,這是10年來最低的月度全球銷量數據。

國內汽車銷量受疫情影響則更為明顯。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月上半月,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92%。

受汽車銷量下跌的影響,和汽車相關的晶片也出現滯銷。原中芯國際創始人、現芯恩董事長張汝京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做汽車晶片的公司面臨滯銷問題,但做紅外線、耳溫槍、額槍的晶片的公司,訂單則如雪片飛來,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而紅外線、耳溫槍、額槍等產品因為和防疫相關,所以銷量暴漲,由此帶動了相關晶片需求增加。

除此之外,2020年旗艦智慧型手機普遍採用的LPDDR5內存,目前僅美光科技和三星電子能夠量產,美光科技的最大生產基地在中國臺灣,三星電子則基本是在韓國(在中國西安的生產基地要到2020年才開始投產),因此如果韓國的疫情擴散到全國,將導致三星電子全面停產,那麼今年不僅LPDDR5將大面積缺貨,旗艦智慧型手機價格會大幅上漲,美光也可能趁機上位,威脅三星的行業領導地位。

但是,總體來看,目前疫情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不大,尤其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疫情,全面復工正在路上,因此全球晶片行業可能短期受到疫情衝擊,但長期看難以改變或重塑現有產業鏈格局。

相關焦點

  • 中美日韓晶片市場和平背後,隱藏著多少的恩怨糾葛
    進入新時代,科學的進步又離不開晶片的發展,在這個重大的課題面前,每個國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發展熱情。 看似平靜和諧的發展局面下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全球晶片戰場,為了能在這個戰場上取得話語權,中美日韓製訂了一系列的陰謀和陽謀。
  • 打響晶片爭奪戰!蘋果自研晶片M1登場!能否撼動英特爾霸主地位
    【M1蘋果新時代的開始】 過去 ,蘋果將 iPhone 上的 A 系列晶片,做成了同代性能較好的移動處理器。現在蘋果推出的M1晶片似乎並不是A14的簡單升級版,雖然都是基於臺積電的5nm工藝打造,但是M1擁有高達160億個電晶體,相比之前的A14的118億個電晶體提升了約35.6%,同時也高於麒麟9000的153億個電晶體。
  • ...為保持美國半導體領先地位,建議聯合日韓荷蘭等國家對中國禁運...
    美專家:為保持美國半導體領先地位,建議聯合日韓荷蘭等國家對中國禁運半導體設備
  • 日韓半導體之爭,中企「漁翁得利」,成韓國「救命草」?
    半導體晶片資訊時代的基礎就是半導體,我們用到的計算機、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都少不了半導體的存在,它大量的應用在電子基礎元件中,與所有的電氣所有的光纖移動通信、人造衛星等等,密切相關。半導體領域算是中國的短板,一直以來由日韓領跑。但是最近它兩矛盾不斷,鬧得不可開交。日本快、準、狠,出手卡死了半導體原料光刻膠、氟化氫、和氟化聚醯亞胺的出口限制,這一殺手鐧一下子就掐住了韓國企業的七寸,讓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立刻進入寒冬,徹底慌了神!而中國半導體企業卻在日韓的鬥爭中「漁翁得利」,慢慢迎來自己的春天。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企強勢「突圍」,晶片月產擬翻倍至10萬片
    近年來,加速晶片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當下較為重要的議題之一。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12日報導,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揚子存儲正在加速生產。 報導指出,揚子儲存計劃於2021年實現每月的存儲晶片產量增加一倍,達到10萬片晶圓,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
  • 三星電子:預計2020年5G和數據中心儲存晶片需求將增加
    3月18日消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企業都受到了影響。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三星表示數據中心投資增加和新應用,5G和數據中心的存儲晶片需求將增加。「我們預計,隨著人工智慧和汽車半導體行業的增長,數據中心公司的投資增加,以及5G網絡的擴張,全球晶片需求將增長,對於內存晶片行業,我們預計今年的市場將比前一年穩定,因為以升級我們的進程節點為中心的投資正在進行中。」金基南在三星股東會議上表示。去年,三星的半導體業務業績不佳,原因是內存晶片行業不景氣。
  • 深挖熱電技術應用需求 半導體致冷晶片切入應用藍海
    富信作為國內半導體熱電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熱電致冷晶片(TEC)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固態致冷或加熱。相比傳統的機械壓縮式製冷方式,TEC集中小巧、精確控溫,在熱電製冷方面,沒有任何的運動部件,也沒有任何製冷劑,實現了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
  • 一句話點評|專利是日韓及中國臺灣阻擋大陸同行崛起的最後一招...
    集微點評:與前些年相比中國半導體產業只是在資金層面寬鬆了很多,相信假以時日崛起也是必然。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新基建帶動下能否自救?此前,設備廠商消息稱,下半年臺積電5納米接單已滿,除了蘋果新一代A14應用處理器,還包括華為海思新款5G規格Kirin手機晶片,以及高通5G數據機晶片X60及新一代Snapdragon 875手機晶片。集微點評:臺積電最先進位程的產能利用率只能代表幾家公司的需求,因為能用的起的公司也就三四家。
  • 晶片投資黃金坑?解密七大半導體材料和17家中國龍頭企業| 智東西內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外疫情的爆發,將對半導體行業的格局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日本及歐美疫情的加劇,將影響半導體材料供給。 據中證報消息,國家大基金二期三月底可以開始實質投資。國家大基金是半導體行業風向標,國家大基金二期將更加注重對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的投資。
  • 半導體板塊回暖 科技主題基金能否強勢回歸?
    摘要 【半導體板塊回暖 科技主題基金能否強勢回歸?】
  • 打破日韓壟斷!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中國再次「放大招」
    據界面新聞12月19日報導,歐菲光集團近日宣布,該司已成功研發半導體封裝用高端引線框架,並計劃於明年第一季度實現部分生產線的打樣試產,二季度實現量產。據報導,引線框架是晶片最為關鍵的一種封裝載體,也是晶片信息與外界的「聯繫渠道」。需要提及的是,此前引線框架市場長期以來被日韓兩國主導,而歐菲光在這一技術上迎來新突破,無疑也為國產化替代的發展推波助瀾。
  • 近千萬家禽被捕殺 日韓最嚴重禽流感疫情持續蔓延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近千萬家禽被捕殺 日韓最嚴重禽流感疫情持續蔓延華夏時報記者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導根據北京時間12月14日路透社報導,日本最嚴重禽流感持續向新農場蔓延上個月,香川縣(Kagawa)通報了一起禽流感疫情後,福岡、兵庫、宮崎、奈良、廣島、和歌山、大分等日本多地開始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一周概念股:產業鏈50家廠商去年營收淨利雙增長,CIS晶片供需受衝擊
    集微網消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手機及半導體產業都受到一定的衝擊,A股相關板塊也接連下跌;不過在本周產業鏈上市公司集中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中,不少公司業績都超預期。與此同時,多家終端廠商也因疫情影響而選擇在線上召開新品發布會,在發布的5G新機及路由器等系列產品中,小米、華為先後發布Wi-Fi 6路由器引起產業鏈眾多廠商的關注;另外,原本CIS晶片在供給緊張的局面下,市場需求端也開始受到衝擊傳導。
  • 臺灣半導體之路,AITA能否重現工研院輝煌,AI晶片和類腦計算是兩張...
    成立AITA聯盟,發力AI晶片 7月初臺灣宣布成立臺灣AI晶片聯盟(AI on Chip Taiwan Alliance),簡稱AITA。這個聯盟是由56家信息技術和半導體製造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公司組成,目的在於共同構建AI生態,發展關鍵技術、加速產品研發和快速搶佔AI晶片戰略布局。
  • 日媒:中國半導體產業「道阻且長」
    《日本時報》5月6日文章,原題:為什麼中國造不出像樣的半導體?商業大亨馬雲說要為中國製造國產半導體。這是中國政府的一個長期目標。由於最近美國對一些科技出口的控制,如今這變得更為重要。問題是,中國經歷幾十年失利後能否最終克服挑戰。
  • 從東芝帝國的崩塌,透視中國半導體的未來
    今天就詳細說下東芝以及整個日本半導體的興衰,給中國科技突圍的兩點啟示:一、科技立國才能真正翻身這兩年隨著中興、華為被偷襲,科技強國在國內已成共識,但日本40多年前就在幹這事了。1980年開始,日本迅速攻下全球30%的半導體內存市場,巔峰時達到80%的壟斷地位。而且日本不是島國嘛,國內市場有限,生產的商品基本都賣給了美國。隨著日本半導體產品瘋狂湧入,美國人趕緊跑過去考察,結果發現日本人搞起研發來太狠了,他們造的存儲晶片質量遠超矽谷。
  • 不止是晶片!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傳導下遊電源管理IC、LCD/LED驅動IC、MCU、功率半導體MOSFET等漲價,漲價持續蔓延。 2.1.2、矽片:供需剪刀差形成,從12寸向8寸蔓延 矽片是半導體晶片製造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晶圓製造材料成本中佔比近30%,是份額最大的材料。
  • 歐盟13國砸千億歐元投半導體
    2020年12月7日—12日,屬於智能製造行業的精彩一周即將過去,5G、半導體、增強現實、自動駕駛等領域都展現出了哪些有趣動態和精彩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汽車行業遭遇晶片供應緊張難題 由於年初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晶片供應緊張,不少晶片廠商減產、停產,目前缺芯問題已經蔓延至汽車領域。
  • 蘋果公司入局,美日韓中企業參與的東芝半導體競購戰再添變數
    蘋果公司入局,美日韓中企業參與的東芝半導體競購戰再添變數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綜合報導 2017-09-01 07:48
  • 半導體(晶片)發展史
    半導體主要由四個組成部分組成: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傳感器,由於集成電路又佔了器件80%以上的份額,因此通常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價。集成電路按照產品種類又主要分為四大類:微處理器,存儲器,邏輯器件,模擬器件。集成電路我們生活中又通常稱為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