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工業強市」戰略,我市出臺《徐州市重點工業企業(集團)培育工作方案》,按照企業主體、梯次培育、政策引導、強化服務的原則,圍繞優化存量、引進增量、壯大總量的思路,大力實施培大育強、掛大靠強、招大引強、扶大助強「四大四強」戰略,加快聚焦生產要素資源,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工業企業(集團),推動全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從今天起,徐視融媒推出系列報導《重點工業企業一把手訪談》,將目光聚焦到各縣市區和部委辦局,共同關注他們在重點工業企業培育上的新做法、新亮點。今天,讓我們首先走進豐縣,看一場千年鳳城的企業轉型升級秀。
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自2004年落戶豐縣以來,逐步形成集養殖、深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億元,利稅1022.3萬元。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企業在復工復產後受產業鏈斷供、資金無法回籠、用工難等問題影響,企業發展的腳步被迫放緩。而第一時間送到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成功幫助企業回到正軌。
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海軍:
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各項優惠政策,對我們公司在原來經營中村莊的各種欠款予以追收,同時在電力供應、社保等政策上,給我們企業量身定製了優惠政策。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是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今年豐縣出臺多項舉措穩崗就業、深化「金融池」。累計發放應急穩崗補貼313.03萬元,開展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工作,惠及2397家企業。先後設立各項產業基金,有效助推全縣產業快速發展。
豐縣縣委副書記 縣長 鄭春偉:
面對疫情影響,豐縣認真落實市21條政策意見,研究實施「六穩」「六保」30條硬措施,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舉措,1-10月降低企業稅費3.7億元。
如果說降低經營成本是為企業雪中送炭,那麼人才招引工作則是錦上添花。豐縣地處偏僻,在工業大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產業人才匱乏不足的瓶頸,如何培養並留住產業發展的高級人才是企業培育的重要問題,江蘇極易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目前全球產能最大的新材料單基地製造工廠,在同行業中如何保位爭先?靠的就是人才力量。
江蘇極易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崇鑫:
引入院士團隊,和福州大學打造了一個聯合實驗室,建成一個全球先進的科研平臺,我們的研發人員已經從企業初創時的20人發展到50多人,未來還會持續加大基礎研究人才,在行業內實現科研水平、技術水平全方位領先。
有了人才支撐,企業已投產的一期項目實現年產值10億和納稅6000餘萬的優異成績。而放眼全縣,今年開展的用心「培育」、精心「搭臺」、熱心「服務」等三「心」工程,共培訓高技能人才11萬人次,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強化能力提升,建立「人才工作服務企業發展制度」,定期到企業開展走訪調研。
豐縣縣委副書記 縣長 鄭春偉:
先後出臺「人才16條」、《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求才若渴,奉若上賓」氛圍。結合我縣主導產業,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班200餘場。連續舉辦十三屆「職工大練兵、技術表演賽」和兩屆「鄉土人才技能大賽」等技能競賽,讓產業人才出力出彩。
在《徐州市重點工業企業(集團)培育工作方案》中共涉及到豐縣的5家大企業與2個大項目,為此,豐縣出臺了《千企升級轉型計劃實施方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更大力度、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升級轉型,促進企業發展提質增效。加快實現從傳統低端產業向現代中高端產業轉變,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突破,實現高質量振興。
如今,豐縣在企業升級轉型中方向更明確、意願更堅定、信心更充足,截至目前,已有760家企業制定了升級轉型計劃,已經實施240多家,近期擬實施約150家。未來,豐縣還將高標準抓好熔煉中心、加工中心、協配中心、研展中心等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智能設備產業集群;高標準打造電動車生產千億級產業鏈;高標準打造以密度板、刨花板為龍頭的百億級家居產業鏈;高標準打造以乳製品加工、畜禽加工為龍頭的百億級食品產業鏈;高標準加快完善高新區等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蘇魯豫皖接壤地區「五大高地」為目標,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豐縣縣委副書記 縣長 鄭春偉說:
下一步,我縣將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壯大企業、整合載體資源,加快產業轉型步伐。推動全縣企業向高能級、高維度發展轉變。聚力開展招大引強。打造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招商引資格局。持續完善園區載體。全面增強承載力和集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政府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