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聲:「母親我不忍看見您雙鬢的白髮,和眼角的皺紋!」
當歲月爬上母親的臉頰,當母親的雙鬢也有了華發,我開始意識母親她不再年輕了!歲月窖藏母親的愛,是一輩子的經典記憶。母愛深深,孩兒一輩子都無法忘記!曾經母親也是風華正茂美人,有著雙瞳剪水的眼眸,烏黑油亮的頭髮,她無私,把畢生的精力和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了我!
如今她老了,我長大了,就讓我後生的努力來回報您的養育之恩!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會用精湛的詞藻來讚揚母親,也不會用唯美動聽的音樂來歌贊母親,我只能用點滴行動來感恩母親。
百善孝為先,從古流到今!
孝,從古代就開始流傳。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年幼的子路不為艱難險阻,也要從親戚家背回大米,翻山越嶺的為父母親帶回米吃,是多麼意志堅定而又有責任感的少年,如今我們生活富裕,更是要珍惜父母的愛,多做讓母親開心的事,回報他們的恩情!
2、包公為孝辭官職
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
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
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
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跌面無私的包拯,為了盡孝心,可以把自己工作辭去,不過分考慮自己的前途,只想陪伴父母,孝順他們,所做出的捨棄是我們許多人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很多情況下雖然我們和父母有代溝,但我們也要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事情,學會換位思考。
偉人雖偉大,常懷寸草心!
1、毛澤東對母親的感情很深!
毛澤東對母親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從長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掛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地請人開了一個藥方寄給舅父。
次年春返回長沙,便把母親接來就醫。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癧(俗稱疝子頸)病逝,終年五十二歲。
毛澤東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並和淚寫下一篇情義深長的《祭母文》。
他這麼追念母親:「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潔淨之風,傳遍戚裡。」
當時,毛澤東還給同學鄒蘊真寫信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母親對他的影響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母親去世後,毛澤東把父親毛順生接到長沙住了一陣。父親後來不再幹涉他的選擇,繼續供他上學。毛澤東是很感激的。毛順生於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傷寒去世,時年五十歲。
毛主席是中國偉大的救世主,但是在面對母親父親的時候,又做回一個平凡兒子應盡的本分,一個偉人是如此,我們普通人更應孝敬自己的父母親,為他們遮風擋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周恩來懷念他偉大的母親
周恩來不滿一歲時,就由守寡的嗣母陳氏帶在身邊撫養,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傾注在對恩來的撫養和教育上,恩來稱陳氏為「娘」 。
陳氏給他請來一個乳母,叫蔣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裡。周恩來四歲時,嗣母就叫他識字,五歲時,送他進私塾讀書。嗣母對他要求很嚴格,每天黎明時刻,就叫他起來,親自在窗前教他讀書。
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幾乎傷了他的眼睛。於是,陳氏更不許他輕易出去,整天把他關在屋裡念書。空暇時,就叫他背唐詩,給他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
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隨同父親、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縣清江浦(今江蘇省清江市)居住,併到外祖父家的家塾裡讀書。外祖父家裡人很多。家族間發生了糾紛,常邀請他生母去調解。
這是家裡的經濟境況已經越來越不好了。父親為人老實,膽小,能力比較差,到清江浦後,只謀得一個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裡常靠借錢過日子。
他的生母又勞累,又愁悶,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帶他到寶應縣她堂兄家住過兩個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間,嗣母又被肺結核奪取了生命。
周恩來對陳氏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他寫過一篇《念娘文》,可惜沒有保存下來。抗戰勝利後他在重慶對記者說:「三十八年了,我沒有回過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周總理的母親是偉大無私的,任勞任怨不求回報的照顧總理的生活,將他培養成才,總理也常懷感激之情,在信中寫到,他對母親的懷念,為中國革命事業未能陪在父母身邊報答的遺憾。
孔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深懷感恩之心,成為母親最堅強的臂膀!及時報答母親的養育恩情,巴金說過:「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作為孩子我們要給給母親最好的博愛與溫暖,不讓她再為我們擔憂勞累!
最後送給全天下最美的母親,一首歌《當你老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鼎方智慧攜全體人員,用歌聲為您,全天下的媽媽送上最真摯的祝福!願您健康幸福!青春永駐!您辛苦了!!!!!
當你老了 頭髮白了 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
爐火旁打盹 回憶青春
多少人曾愛你 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 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當你老了 眼眉低垂 燈火昏黃不定
風吹過來 你的消息 這就是我心裡的歌
多少人曾愛你 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 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當你老了 眼眉低垂 燈火昏黃不定
風吹過來 你的消息 這就是我心裡的歌
當我老了
我真希望
這首歌是唱給你的
全國少年兒童智慧研究開發中心助力少年兒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少年兒童智力全面發展,用服務與智慧為少年兒童點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