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大學階段是進入社會前最後一段學生時光,往往你在大學階段的表現,也會直接影響畢業後的發展。
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相信很多大一新生們也都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大學以及今後的發展了。
其實有長遠目光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都會開始規劃自己的大學以及制定目標計劃,其實這樣的做法一直以來也都是值得效仿的。
為什麼要制定大學的規劃和目標?
進入大學校園之後,和高中階段的生活、學習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尤其是在學習這件事上,在高中,有老師的管理、家長的督促,就算自己有鬆懈的心理,也會有人在耳邊及時的告訴你,要努力,別放鬆。
但是進入大學之後,做什麼事都需要靠自己,學習這件事更是如此,不管你學的好不好,都將是自己承擔後果。
那麼制定自己的大學計劃,就是為了讓自己有目標、有規劃的進行大學生活和學習,即便身邊沒有人監督,也可以按照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
與其說是規劃,不如說是大學期間自己的「動力」,一個有計劃的人,才能不自我放棄,對學習和生活認真對待。
在大學期間,有幾類學生是輔導員的「眼中釘」
第一類:軍訓不積極配合大學軍訓是新生入學後要經歷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新生們可以通過這個階段進行互相的了解,而輔導員也會通過軍訓了解學生的表現。
有的新生在軍訓期間表現的比較懶散、特立獨行,甚至不服從教官的管教,這樣很容易成為輔導員的「眼中釘」。
第二類:經常違反校規、校紀大學校園雖然管理不嚴格,但是也有一定的校規校紀,學生有義務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如果學生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會給輔導員帶去很多麻煩。
如果情節嚴重的話還會被學校處分、記過甚至計入學生檔案,這樣對於之後的考研、考公務員、甚至是參加工作都會有影響。
第三類:不學習、總是掛科其實進入大學之後,考試的機會並不多,一般就只是每個學期末的考試,不過大學的期末考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不及格的話,下個學期回來就要補考。
但如果同一個學生經常掛科的話,在輔導員那裡的印象就會變得非常不好,現在高校都是嚴進嚴出的管理形式了,嚴重的掛科還會影響畢業,更別說是獎學金的評選了。
第四類:經常找導員請假其實大學生的空餘時間還是比較多的,所以一般有什麼事情也不需要請假,但如果你經常找輔導員寫請假條的話,會讓導員非常的反感。
因為一個輔導員一般會帶2-3個班級,每天也有很多瑣碎的小事需要做,經常在找導員請假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問題。
第五類:性格內向,很少參加學校活動有些同學在高中階段都是默默地一個人學習、吃飯,性格是那種非常內向的,一般這樣的學生成績好的話,都是老師比較喜歡的。
但是進入大學之後並非這樣,太過內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不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的話,也不會受到輔導員的喜愛,這對於大學的獎學金評選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若想大學期間獲得獎學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要求一:努力學習,取得優異成績不管是在學生的哪一個階段,學習成績一直都是評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對於大學獎學金這項來說,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要求二:競選學生幹部為輔導員分憂在大學期間除了學習之外,鍛鍊自己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積極競選班級幹部或者是加入學生會組織都是很有益處的,不僅如此還能給輔導員留下深刻印象。
要求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大學校園尤其是大一階段學校會組織很多活動比賽,同學們不管是不是學生會社團的成員,都要積極的參加,如果能獲得一定的名次,對於獎學金的評選也是很有幫助的。
寫在最後:
大學是一個主要以集體生活為主的地方,學生在這個階段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更多的是鍛鍊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以及磨鍊自己的意志力。
雖然大學的輔導員不進行授課,但是在大學期間不能惹的人中,輔導員佔據第一位,因為這個人關係到你很多今後的發展和成長。
尤其是大一新生們,在入學後一定要儘量的好好表現自己,雖然不至於「獻殷勤」,但是在平時的活動中,也要努力做好,給輔導員留下一個好印象。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在大學期間,輔導員還反感什麼樣的學生?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