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金秋九月,懷揣藏青之夢,又有一批昂揚少年,光榮地加入到預備警官的行列中,9月6日,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迎來2020級新生報到,來自全國31個省份的1654名新生順利抵達校園。當天,學校首次採用圖片直播形式直擊「入學現場」,家長們通過「雲連線」,零距離感受孩子們即將開啟的校園生活,截至當天下午16時,觀看瀏覽次數突破360000次·。
智慧校園系統賦能「新生報到」
教學樓內,一張大屏實時顯示已報到人數,點擊地圖,還可以查看學生抵達高鐵站、機場的情況。「這一數據系統可以為學校統籌接站車輛提供數據參考,另一方面,也能掌握學生入校前的行為軌跡,有助於校園疫情防控。」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侯召斌介紹,新生報到前需登陸學校的「迎新服務網」,填寫相關信息,便於學校掌握行程情況,有序安排接站車輛,該系統也是「智慧校園」的一大亮點。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迎新工作各部門各學院緊密部署,慎終如始,以嚴密措施切實築牢疫情防控線,為學子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上午9點,記者在校園門口看到,家長自覺止步門前,在帳篷搭建的入校通道內,新生有序進行體溫檢測,並依次出示蘇康碼、健康登記表。各學院安排負責人員陪同新生,幫忙提取行李,並指引抵達設於各宿舍樓下的院系報到點,迎新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歡迎來到南森,祝賀你們開啟人生旅途中的新一站,希望你們珍惜警院的學習生活,在這裡增長知識,歷練品格、淬鍊成才,努力完成從普通青年向預備警官的轉變。」學院黨政領導在校內熱情迎接新生,仔細詢問報到情況,鼓勵同學們在南森全面發展、築夢成長。
堅定理想信念,共赴藏藍之約
「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從踏入南森校園的一刻起,所有新生心中油然而生著使命感、責任感。 治安一大隊新生郭小川來自山東濟南,出自「警察之家」,父親以及2位伯父、2位姑父都是人民警察。「從小就覺得一身警服特別帥,尤其今年疫情期間,包括我家人在內的公安民警深入一線,衝鋒在前,我更感受到什麼是藏藍精神。」郭小川說,自己懷著正義、揣著勇氣踏入警校,一定刻苦學習、磨練意志,今後為更多人帶去平安。
在校內理髮店,長發飄飄的西安姑娘王子璇匆匆進來,她是偵察一大隊的新生。「幫我剪個短髮,長度蓋過耳朵,不超過嘴角,後不過衣領。」她說,這是警校對女生儀容儀表的規定,「告別」長發,早就做好了準備,不可惜、不後悔,「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警校裡淬鍊品格,我做好了準備!」 宿舍樓內,特警新生王若禹幹練地收拾行李,期待著全新的警校生活。立志做一名人民警察,是他從小樹立的人生理想,他告訴記者,早在高一時,自己就開始為報考警校做準備——除認真學習外,格外注重體格訓練,每天堅持3、4公裡長跑,每天20個伏地挺身、卷腹…… 「高考成績在班上排名前幾,在同學老師眼裡,我的選擇可能很多,但在我心裡,只有一個目標——警校。」王若禹告訴記者,南森特警是全國聞名的「王牌專業」,也是他最嚮往的職業方向,希望在頑強拼搏中綻放青春力量!
加強思政育人,鑄牢忠誠警魂
公安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重要使命,南森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各學院正不斷調整授課方式手段,努力把「思政課堂」打造得更加多元、鮮活、高效。 加強思政育人,學校堅持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四門思政課都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通過辯論賽、討論會、演講、原著選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在課外,思政部還經常性開展「公德小品大賽」、「我的校園我做主」、「校園隨手拍」等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展課堂空間,促進課內與課外的有機融合。堅持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學生利用大一暑假時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某一主題進行深入調研,並撰寫有一定深度的調研報告。堅持個人實踐與集體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獨立實踐或組成小組集體實踐和調研,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以「三結合」實踐模式積極推動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銜接,促進了思政課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實現。
根植理想信念,熔鑄忠誠警魂,學校從理論教育、行為養成、文化培育等方面打造忠誠警魂教育的特色化品牌。其中包括,新生著裝宣誓儀式、每周一早上升國旗儀式、警歌奏唱儀式、周三下午的政治學習、深切緬懷公安英烈清明祭掃儀式、參加國家公祭日儀式、安保誓師儀式、「青聽·南森人的故事」系列分享會、畢業季 「五個一」教育儀式等忠誠警魂教育品牌通過浸潤式、呼吸式、嵌入式的教育讓忠誠警魂入腦入心,增強學生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永葆忠誠底色。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王子傑